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终极命运的极度关切,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情结。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在多种宗教色彩的相互渗透中。他试图从宗教的视野关照生命的本相。  相似文献   

3.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的创作建构了一个极具宗教色彩的艺术世界。他以崇高的道德提倡,完美的人生倡导,理想的人格塑造为切入点,来展示其创作独特的宗教底蕴,并从更深刻的文化层面上,将所要弘扬的人格精神和救世理想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6.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7.
异域风情、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传奇情节四大因素交相作用,使许地山早期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传奇色彩.因时代的激变,思想的更新,许地山的后期小说脱下了"恋爱的外衣",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削弱了宗教色彩,萌生了阶级意识;放弃了"蜘蛛哲学",确立了尚实的"落花生主义",从而使后期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和"民族底色"。这种自"西"向"东"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是一篇概念化色彩很浓的小说,它要说明的是关于人生态度问题,其基本观念是"蜘蛛哲学"。"蜘蛛哲学"是一种由多种宗教观念综合而成的人生观念,包括苦难观念、坦然与沉静的态度、命运问题、慈悲与博爱、超脱、感化、宽恕、信仰、坚忍等宗教概念。这是一种综合了佛教、基督教、道教、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的新型宗教精神,是许地山谋求诸教沟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新文坛上,许地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和奇异的浪漫气息,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异域色彩的人生图画。佛教"生本不乐"的苦难观、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及基督教的宽容博爱与达观,始终是其早期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底色。但许地山却不是完全沉湎于宗教的虚无、逃避及厌世,而是渴望通过精神层面的思索与反省,去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宗教之于许地山,不纯然是信仰和归宿,而更像是救世济民的精神良药。这种对待宗教的理性态度,赋予了许地山早期作品独特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冰心和许地山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同写“问题小说”,但二人风格颇多差异。即以《超人》和《缀网劳蛛》为例,前者注重宣传“爱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慰藉;后者侧重灵魂的升华,注重实现灵魂的救赎。冰心受理学影响,信奉人性善,这是她“爱的哲学”的根基之一;许地山的宗教情怀,使他树立了“生本不乐”的观念,主张乐生、顺生。精神上的差异也导致文体风格上的不同。冰心喜欢说教,许地山却热衷客观呈示。许地山比冰心显得更深刻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徐訏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作家,这主要缘于他作品中特有的奇异色彩和浪漫情调,以及他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边缘位置.本文主要从他的经历与文本去了解这个漂泊的都市之魂,了解他的孤独与创作,失落的悲情之旅对他的心理情绪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5.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7.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从文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徐訏的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价值理想中,理性形态和非理性形态、世俗形态和终极形态、传统本土形态和现代西方形态看似组成悖论性的紧张和对立,实则都是出于徐訏对人性既脆弱又凶猛的洞察,对人类知识和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知以及对人间世俗生命悲天悯人的呵护和关爱。追求生命的舒展和人性的自由,让人类的精神摆脱物化现实的戕害和人类自身的局限,始终是徐訏小说中文化之维的标的。  相似文献   

19.
徐言于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行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哥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