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所谓“定名”结构,就是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的组合关系,亦即名词性偏正词组。本文试图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从组合层次这个方面进行分析,让人们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之作为先秦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个材料。 名词中心语前的定语,由一个词构成的,我们称作一层定语,两个词构成的称作二层定语,余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2.
江宁 《阅读》2012,(6):40
我们在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由两个已经学习过的单词构成一个新词,例如:week(星期)+end(末尾)=weekend(周末)我们很容易读出并猜出它的意思。这类有趣的单词被称为"复合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合而成的。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sun(太阳)+flower(花)=sunflower(向日葵),fir(火)+man(男人)=fireman(消防员),house(房子)+wife(妻子)=housewife(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3.
上面这组近义词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先后出现过,其中有的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我们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或者在总复习时教会学生辨析、运用它们,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为了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只从词义和用法的主要方面加以辨析,例句尽量引自课本.这七个词都是动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词素“现”,因此都含有“显露出来”的意思.它门的主要区别是:  相似文献   

4.
我们想用一个较文雅的词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一定会想到“同仁”这个词。如果有人用“同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用词不当。其实,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同人”和“同仁”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现在倾向于用“同仁”来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而不大使用“同人”呢?这大概和这两个词的文化色彩有关系。“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唐…  相似文献   

5.
自“使动”和“意动”之说建立以来,各家古代汉语著述无不讲到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对两种用法的适用范围,看法并不一致。即使用法相同的一些例句,甚至同一个例句,有的认为是使动,有的认为是意动。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王力《古代汉语》引“客”为使动用法,多数著述则以为是意动用法。产生这种分歧,固然与理解例句有关,但主要原因则在于对两种用法跟“以……为……”句的关系欠缺必要的研究。笔者即拟从这一方面谈点意见,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6.
小议词的"客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词的“客串”作为社会文化商业化的产物,屡屡出现在报刊、电视等传媒上。词的兼类不能等同于词的“客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的“客串”按客串后词的词性可分为3种类型,即客串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简单地把词的“客串”看成是违背语法规则。时尚的东西往往短命,词的“客串”寿命也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7.
周兆群 《阅读》2011,(11):38-39
据说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法语的两个词ho和la,意思是“喂,那边的”。后来这个招呼用语大约在1066年由诺曼底人征服英国时带到了英国。  相似文献   

8.
朱姝  龚海平 《阅读》2012,(6):38-39
Therebe结构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有……”,它表示某处存在着某物或某人。一、Therebe句型构成:‘Fhereis/are+某物+某处。句子中的is和ale与后面所跟的名词在数量方面保持一致。即如果后面所跟的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就用thereis…;如果后面的名词是复数,就用thereale…。例如:  相似文献   

9.
源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用“棍”称坏人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棍”的“无赖、坏人”义产生构成了一系列“X棍”族词.词族“X棍”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形式是模槽“X”加模标“棍”,意义上的统一是表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从语用功能方面分析,“X棍”族词都属于认知称谓名词,这个词族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印在指称人时带有明显的性别指向,语义上表达的是对男性的鄙视,并且含有骂詈的意味;词族“X棍”的形成是语言中的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多面手have     
徐进霞 《阅读》2007,(1):40-40
同学们都认识动词have吧,它的基本意思是“有”,如:I have a tin-opener.(我有一个开罐器。)然而have是个多面手,它与不同的词进行搭配,有不同的意思哦。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1.
"说道"即"说"的意思,是同义复合词,后面多是引进的人物说的话,还有"说及、言及"的意思;"说到"的一个意思是"说",另一个意思是"说及、言及"。二者都有"说及、言及"的意思,在实际使用中应给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有关身体训练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身体训练的理论问题“体力”是人体生存和活动的基础,是身体能力和精神能力的基本概念。“体力”一词也和“技术”一词一样被广泛地使用。这样使用“体力”一词的意思是从广义卜讲的.可归纳为:如上所述,构成体力的因素含有相当多的内容。然而对我们所讲的“体力”而言,指的是从事体育运动时的狭义的体力,它是人体参加运动的一种能力。其内含因素的关系可用东京大学教授猪饲道夫氏图来表示对这些身体素质,猪饲道夫又从能力发生系统和控制调整系统两个侧面分别显示:身体素质A能力发生系为从事运动能力的作用(力量、耐力、爆发力)B…  相似文献   

13.
As well as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短语,通常叫做并列连词,也有人称它为等立连词、边际连词或准并列连词。意思是“除…之外,也,和”;“既…又…”;“和…一样”。它可以连接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词语,是各种考试中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这一短语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是学生倍感困难的语法,因为两者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我们知道它们完全不一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例句:(1)the bookthat he is readingis a story-book.他正在看的那本书是本故事书。(2)the newsthat we would have a party made us ex-cited.我们要举行晚会的消息让我们很兴奋。上面第一句的划线部分是定语从句,第二句中的划线部分是同位语从句,两者看上去很相似,但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它们的句子结构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一、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定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作定语修饰该词的主谓结构。that引起的定语从句主要起修饰或限定的作用,在结构和意义上从句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上述第一句中的定语从句就是用来修饰先行词the book的,关系词that取代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如果去掉从句,剩下的部分就会意思不清楚,指代不明确,不知道谁读的那本书是故事书。因此这种限定性的定语从句是绝对不能省去的。同位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用以说明或解...  相似文献   

15.
“有”和“无”是一对原括动词,“所”作为名词也是原括性的;“有所”“元所”最初都是实词性的。它们向起音节作用和构成所字结构两个方向虚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孕育并分娩出结构助词“所”。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的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新革命。。也就是说“革故鼎新”(前所未有)与“引入”(并非前所未有)都属于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说“阿”     
一个名素前冠以“阿”字,这种构词形式此自古然,魏晋以后受佛经的影响其风尤盛.这个“阿”一般认为是发语词或前缀,对此我们不持疑义.但是一般说来作为缀(一)它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它有源可寻,且从语源看,“阿”和它后面的实素的语义结合具有可解释性.那么,“阿”虚化之前的词义是什么呢?(二)它是一个不自由语素,只能与另一个单音节词构成一个双音节词,不能游离于词以外自由运用,那么“阿”有无以词的形式自由运用的情况,并以此来证明它的初始义呢?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有讨论之必要,且本文就是围绕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我们认为前缀“阿”的来源至少有四个:(一)同“(?)”,(二)梵语或其它外来语A或uo的音译,(三)第一人称代词“我”,(四)疑问代词“何”.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帮助"与"帮忙"两个词经常产生偏误,通过分析调查偏误用例,概括出"帮助"与"帮忙"主要有四方面的区别:"帮助"不是离合词,"帮忙"是离合词;构成两个词的语素性质不同,"帮助"由两个动语素构成,"帮忙"由一个动语素和一个名语素构成;"帮助"后常带名宾,"帮忙"不能带名宾,常带动宾;"帮助"是动词,"帮忙"是兼类词。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大致可分为文言和古代白话两个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代白话词汇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含有相当多的方言词。可以这样说,用古代白话写成的“俗文学”作品和方言土语有着天然的联系。没有方言词,也就没有“俗文学”。  相似文献   

20.
词的本义,即词的原始意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一词多义的问题,而且知道不论一个词有多少项意义,几乎都是由它的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申演变而来的。如: “左、右”,甲骨文里一个象左手,一个象右手,这就是其本义。后来除了表示方向的意义以外,转化为助手、帮助、协助的意思。如《尚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如果字形加了人旁,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右手力大,专指神的帮助,写作“佑”或“祐”,《尚书·汤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