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智慧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活动及表现,尤其是内在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理解、洞见与把握:表现为教育活动中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感召力;表现为教学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深刻领悟和掌握学习内容所施加的影响力及对潜在问题进行思考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表现为对不同受教育者实施有效教育而对教育内容、策略、手段的继承性运用、发展性运用和创造性运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西北地区流传的部分传统“花儿”为例,对其中植物类和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植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动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景物类的组合式对喻表现以及其他组合式对喻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对喻表现的内在组合规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动作技能类视频的学习也备受关注。研究基于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了三种学习策略(想象、动作表现和言语表现)对中学生动作技能类视频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学习判断和视觉注意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想象组,动作和言语表现组的动作技评成绩最高、对视频材料的总注视时间最长;动作表现组认知负荷和发球得分更高。进一步中介分析发现,动作表现组通过提高学习判断、言语表现组通过增强学习动力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动作和言语表现策略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动作技评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注意资源投入。此外,动作表现策略能够提高学习判断、言语表现策略能够增强学习动力以习得更好的动作技能。因此,未来在动作技能类视频学习中,应结合动作表现和言语表现策略以提高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试析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班级规模扩大是不争事实,对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前者主要表现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环境、积极性、表现和成绩,后者主要表现为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教学时的心情、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炜创作的主导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藉其主要作品《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和部分短篇小说得以展现。其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文精神,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古船》阶段表现为对人的自由、尊严的追求;《九月寓言》阶段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柏慧》、《家族》阶段表现为对丑恶的批判;对理想、信仰的坚守。与此同时,其作品也表现出对人道精神的理解的抽象化,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片面化等缺陷,并显示出保守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李高举 《语文知识》2012,(3):112-116
本文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真是"与"很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作了详细考察和分析。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真是"表现出主观肯认性,"很是"表现为主现大量性;句法上表现在二者对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选择上的差异;语用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语气、句式的选择和静态、动态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陶虹 《考试周刊》2007,(12):45-46
歌唱的艺术表现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正确的分析和深入的理解之上,再通过声音表现、音乐表现、语言表现和表演能力这些艺术手段去进行表现的一门艺术。要唱好一首歌,不但要有纯熟的演唱技巧,也要具有声音的控制力、表现力,更要有深厚的个人艺术修养以及敏锐的情感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家庭环境影响小学生学习表现的基本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770名参与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和726名未参与这一行动的小学生进行配对抽样并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环境通过学生学习投入、学校环境等中介变量对小学生学习表现产生显著作用,学校环境能够直接对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表现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学习表现。新教育实验学校学生的家庭藏书量显著高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学生,新教育实验学校学生在阅读表现和数学表现上存在显著优势。学校参与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的时间越长,其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数学表现明显更好。为强化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在兼顾学生性别、年龄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等因素的同时,可通过打造家庭书屋、创建书香校园、推进每月一事、优化家校合作等方式强化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语动词"スル"和"ナル"作为他动词和自动词,意义特征明显。所以"スル型表现"和"ナル型表现"也被称为"他动词性表现"和"自动词性表现"。就"スル型表现"和"ナル型表现"具体的语用场合而言,分别对它们在说话人行为表现中的使用情况、惯用表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敬语构造下的使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考察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日语的轻卑表现研究的学者主要有筒井康隆、星野命和荒木雅实。筒井和星野重点从其意义和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荒木对文学作品中轻卑表现和特点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研究,但只将目光投向了日语轻卑表现本身,未采取对比的方法,同时也没对轻卑表现的待遇意识进行论述。本文主要以和敬语的待遇意识相对比为背景,对《哥儿》中轻卑表现的存在情况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影响教师潜心育人的专业表现及学生全面发展。为考察问责式和发展性两种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不同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我国中西部2354名县镇及乡村中小学教师,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教师所感知的教师评价方式、对评价的态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责式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教师对评价反馈的态度和专业学习,显著负向影响教师专业表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皆为显著正向影响。这提示不同教师评价对教师潜心育人专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在制定和改革教师评价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的表现就包括演唱。  相似文献   

13.
利用11家不同服务性企业512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对情绪表现规则认知、情绪表现规则承诺、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现间的关系进行了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表现规则承诺对情绪表现规则认知与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现有一定中介作用。个体对情绪表现规则承诺越多,情绪表现规则认知与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表现相关越南。  相似文献   

14.
PISA 2012有65个国家/地区约51万15岁的学生参加,主评价为数学素养,次评价为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金融素养。此外,它还收集学生、学校和家长的背景信息。结果表明:(1)在不同素养的表现上,一些国家的表现有所上升,另一些国家的表现则有所下降。总的性别表现趋势仍然没有变化,即在数学素养上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在阅读素养上女生的表现优于男生,在科学素养上男女生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2)学生的表现受到社会经济背景如教育平等水平、社会经济状态、移民背景、学前教育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3)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迟到或旷课、学习的坚持力和开放性、社会经济背景、焦虑和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其表现有影响。(4)学习环境的组织如学校系统的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父母择校标准、学校的自主权、学校的评价特点、学校的纪律、师生关系等也影响学生的表现。PISA 2012评价的结果及其对各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评价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将运筹学中AHP法运用到对学生的常规表现评价中,详细介绍了AHP法的应用方法,试图从纪律表现、卫生表现和活动表现三大方面对学生形成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案,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式为学校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八女投江》视角构图运用的论述,分析出表现其抒情、叙事、渲染主题的作用,舞蹈的构图是舞蹈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贯穿在每个舞蹈动作之中。构图对表现主题、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和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艺术中表现丑是整体反映生活不可或缺的,丑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认识丑、直面丑、表现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表现。文学艺术对丑的表现尤其是化丑为美,具有限制性。  相似文献   

18.
线条作为一种绘画的表现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素描作品之中,以其自身的造型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物象形态,从而实现它在素描表现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以及我们对其表现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的艺术表现包括对歌曲的理解、歌曲的表现和歌曲的再创造。这一过程也是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解歌曲的过程是体现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表现歌曲的过程是体现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歌曲的再创造过程是体现审美观念和审美鉴赏。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即相互统一,又相互促进,共同开拓歌曲艺术表现的新世界,扩展艺术审美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王炜辰 《现代教育》2023,(10):59-64
最大表现指个体在尽了最大努力的状况下所能达到的表现水平,典型表现是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最经常达成的表现水平。核心素养时代倡导的素养具有综合性、稳定性、情境性,本质上属于典型表现。最大表现和典型表现测量理论对素养评价有两个重要的启发:素养评价应当更注重日常情境中的评价,需要正式评价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