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乒乓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及弧线,是衡量乒乓球技术质量的五项基本指标。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与提高,速度与旋转的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在乒乓球的技术训练中,人们都普遍地比较重视速度和旋转的提高,落点和弧线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唯有力量,仍被相当多的人所忽视。在实际训练中,为了提高速度或旋转,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基本特征,测试其对击球速度和旋转的影响。采用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型无缝塑料乒乓球与传统赛璐珞乒乓球进行实验比较。主要从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弹跳、落点准确性、击球速度和旋转等方面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缝塑料乒乓球的硬度和弹跳高度均略高于赛璐珞乒乓球;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弹跳落点和飞行弧线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优于赛璐珞乒乓球;无缝塑料乒乓球击球的平动速度比赛璐珞乒乓球减少约2%,旋转降低约5%;用无缝塑料乒乓球球和粘性套胶拉弧圈球的旋转略强于涩性套胶拉球的旋转。为未来进一步适应新球的技战术训练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力的基本原理,探讨弧圈球碰台时和碰台后速度变化的原因,针对弧圈球碰台后速度变化这一现象,结合理论力学和碰撞原理对碰台时和碰台后速度变化和飞行弧度加以理论推导,从三个方面r >Vc、r = Vc、r < Vc及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加以简述弧圈球弧线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增大击球力量,是对付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或转与不转削球的有效方法。击球的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基础。而现代乒乓球运动的一切主要打法,都要借助于旋转的帮助。在战术运用上,也越来越显示出旋转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力量、旋转对回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研究实验中可以看出:力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物理分析法进行研究,指出乒乓球运动中影响击球弧线的因素有:击球点位置高度、击球时间、击球拍形、击球前瞬间球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球和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光滑度、空气的湿度和密度。  相似文献   

6.
侧身正手拉弧圈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作者对正确的头部与躯干的变化对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快慢、拉球的爆发力和命中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谈到如何能掌握好头部和躯干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7.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在前进方向产生了加速度,运用数理演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侧向力,当右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以运动员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Ⅱ象限、或左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同一直角坐标系第1象限时这个侧向力指向运动员总运动方向的侧后方,产生的加速度与总运动方向呈负值。结论: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与总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8.
试析网球运动的击球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网球技术,必须同时具备稳健性和威胁性,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互相转化.欲提高击球的稳健性,需研究击球的弧线;欲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应分析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本文分别对网球运动中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以及弧线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越式跳高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由于受传统跳高直线助跑理论的影响,对弧线助跑技术还存在模糊认识。通过对有关运动员技术进行三维解析得出:起跳效果与弧线助跑段步速并无直接关系,与起跳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正相关;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从弧线助跑到起跳变化值越大,起跳离地时所获垂直速度也就越大;身体重心在不断加速上升而使垂直速度不断增大。并据此采用步格和俯角15°斜板等手段,改善背越式弧线助跑技术,为提高运动成绩和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动作特点的理解,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快速,是近台快攻选手的立足之本。因此,深入研究乒乓球运动中的击球速度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加快击球速度,是很有必要的。这必将有助于澄清乒乓球击球速度的概念,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速度的概念在《辞海》中,对速度一词作了如下的解释: 1、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中远台拉冲和反手中远台拉冲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转腰和挥大臂,其次为收前臂和甩腕;反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甩腕和伸肘,转腰的作用较小,其主流技术动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正手中远台拉冲之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挥拍速度主要在于其肩部的转动(即转腰的发力)和挥大臂这两个环节明显优于反手;若反手中远台拉冲时稍向非持拍手侧引拍并适当加大肩背部的反转幅度,其在挥拍击球时能更充分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手中远台拉冲的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小型测力机对长胶粒进行实验分析,并采用乒乓球发球机,分别用长胶和反胶在相等力作用下,对击出球的回球线路实际观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力将球体压至长胶粒根部时反弹力为最大值,而当外力将球体压触根部以上时,柔韧长胶粒会造成外力损耗,反弹力较小;长胶用推挡力时,回球线路突陡,出现“下沉”状态;而长胶斜向用力时,回球则出现飘忽不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非赛璐珞乒乓球又称无缝乒乓球,它的兴起使原有的赛璐珞乒乓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介绍了乒乓球球体的演进,对比了赛璐珞与非赛璐珞两种球的检测指标。根据不同打法运动员的试打体会分析了非赛璐珞乒乓球对各种打法运动员的影响,展望了非赛璐珞乒兵球应用后的发展前景,并对运动员在非赛璐珞乒乓球应用后的适应和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乒乓球运动技能的特征符合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调节条件是运动的、调节条件存在尝试间变化、运动过程中身体是移动的、动作技术具有操纵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泰尔运动技能分类法对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田径跳跃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径跳跃运动要创造最高运动成绩,必须创造人体最高的专项速度。如何提高专项运动速度是田径跳跃训练最关键的问题。以运动心理定向的转移与技术环节动作速度合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提高专项速度为目标的田径运动技术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改进跳跃技术、提高专项速度和运动成绩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不同实验条件,将体院20名乒乓球专业男女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实验与研究,探方了乒乓球器材的不同对运动员球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怎样搞好乒乓球技术方面入手,根据当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对乒乓球的击球力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怎样提高击球“爆发力”的方法,强调了“爆发力”在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造就了大量的世界冠军,使中国的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竞技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协调、持续”是和谐发展的三个维度,本文旨在分析多维度和谐发展对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和研究构建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乒乓球发球的抛球、拍击球、球飞行、球与球台碰撞4个过程进行建模,编写高抛发球的动态仿真软件,研究各种因素(例如抛球高度、抛球角度、触球点、发球线路等)对发球飞行弧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球时,球抛得越高,飞行弧线会越高、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