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中国允许选美吗?不。中国禁止选美吗?也不。 号称“中国选美先驱”的这位台商,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选美开禁,得有政府许可,但该由谁来许可呢?谁也不知道。按理说,没被法律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但在中国大陆,人们更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没有文件批准的事都不能做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与文化等实力的较量,品牌恰属于这两个范畴交界范围内.首先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品牌与品牌国际化的定义,品牌国际化的形象策划与经营管理理论;再分析中国品牌内忧外患的现状与亟需拓宽市场的问题;后结合国际品牌成功的启示性案例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总结出合理布局培训与文化运用推广策略的营销方式补充,主要基于内外软实力运用框架.希望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提出恰当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企业发展盈利与中国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3.
杭州,中国最有安全感的城市。在公安部官员眼中,它是推行社(?)务的治安明星。 社区警务难道是中国维护社会治安的“救星”?“路不拾遗,夜(?)户”,难道只是饱受暴力和犯罪困扰的现代社会对古老文明的一种憧(?)安居乐业难道就成为人们对生存空间弥足珍贵的一种奢望?已经渐渐(?)人们的安全感能够重新拾回吗?  相似文献   

4.
默多克新闻集团世界性的存在使其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全球性媒体公司,一系列全球知名的媒介品牌使新闻集团星光灿烂,光彩夺目。新闻集团形成了一系列跨媒体的知名国际品牌,这些国际品牌的存在实现了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多品牌发展中的战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小企业难做,大企业更难做,因为知名厂商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成功路走得越多压力也就越大.上面我们看到了一家国内IT企业的成功案例不妨再来关注一些所谓的国际知名企业.他们做得真如他们的承诺一样好吗?难道他们没有失败过吗?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失败的呢?  相似文献   

6.
国画为什么不强调那么多的色彩,它就是让你的眼睛不要享受,音乐也一样。难道我们就不知道组织管弦乐队吗?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和声的美妙吗?为什么我们的音乐很少起伏,很少变化,就是为了堵塞人们对声音的欲望。在美学上,我们首先追求的就是平,大,直,这样才能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性上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上,万物都会生病,而且经常病的不轻。就像我们的爱情会生病,所以婚姻经常撞墙;我们的创意也经常生病,所以我们的营销遭遇困境一旦中枪就很难再爬起来。在这个装逼的年代,谁不生病?我们不要指望这种病可以痊愈,能活着就谢天谢地了,我,也有病。作为和平年代的民族英雄,中国企业正走在繁荣和危机并在的时期,走在新媒体和旧媒体较量的时期,走在国内和国际竞争惨烈的时期,走在企业内部制度化和经验化对垒的时期,这种交集给中国品牌带来很大困惑,难怪很多企业家感叹:生意不难,难在品牌。品牌不难,难在永恒。  相似文献   

8.
不少手机业内人士怀疑,在外资企业固若金汤、国产企业哀鸿遍野、山寨手机日益猖獗的中国市场,国产手机的品牌之路可行吗?在全球深陷经济危机、消费低迷的今天,走品牌之路成功率高吗?作为2009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我想讲的心里话。很久以来,我就想讲这句话,但却被另一句话镇住了——不当出版商,要当出版家! 当出版家固然是正确的。这点我明白。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能当出版商?这两者之间就那么水火不相容吗?难道一当出版商就不能当出版家了吗?我想了很久仍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历经多年探索,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初见成效,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价值还远远不能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肩。就目前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而言,问题依然凸显:品牌营销意识普遍不足,缺乏有效的海外市场推广手段;品牌推广可持续性、系统性差,品牌打造亟需战略思维;品牌核心价值模糊,不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差异化;品牌缺乏国际化沟通视野,难以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际化的梦想带动整个利郎去思考,去向国际品牌学习。我们最终的愿望就是让利郎的服装和品牌与国际大品牌摆在一起时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2.
难道中国文化真已到了非要借外国的鸡来下蛋不可的地步了?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更多的原创性的作品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洋为中用"固然实用,但,在此同时,我们失去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外国出版机构加盟我国出版业,使本来就强手如林的该行业更加机遇与挑战并存,培育自己的品牌并将其做优、做精、做强,无疑是保持核心和的战略之一。探讨了出版品牌的含义、价值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的市场在哪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众 《编辑之友》2005,(4):56-58
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流的今天,中国学术期刊--这个被称为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不仅在运作模式上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而且钳制了知识生产和学术创造,极大地妨碍了学术期刊的自由竞争和发展.虽然学术期刊与市场的论题,无论从理论研讨还是社会实践,学者们和期刊界人士都做着种种探究和尝试,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学术期刊的市场到底在哪里?难道真的是此路不通吗?我们不妨从拟定的市场目标来反观学术期刊的办刊轨迹,探寻其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裸婚时代》走红,让80后一代又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角。当裸婚成为热词时,60后、50后们觉得很惊讶:哪一代人的结婚不是从裸婚开始的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怎么到了80后这一代就变得这么死去活来的?而80后们却觉得,他们被这部剧击中了。并非我们今天就特别注重物质。我们的父辈确实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没有上一代人的福利保障,一切身边的物质条件,随时可能失去……一代代人之间,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同吗?80后这一代人,又特别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版业面对外国出版业,与狼共舞在所难免。我们的出版社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从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培育、发展自己的品牌——以图书品牌树立出版社品牌。  相似文献   

17.
行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10):5
正未来出版链条中,还有出版社位置吗?3月,大型电商京东推出自有图书品牌"京东出版",重点书《大卫·贝克汉姆》的广告贴满了京城大街小巷的公交车站。京东员工自诩京东"打响了出版的第一炮"。去年年底,承诺"不做出版"的当当网打破承诺,推出自有品牌电子书;而早在2011年,亚马逊就直接与作者签约,推出超过100本的纸质书和电子书。《中华读书报》报道:我们丝毫不怀疑,当越来越多的IT巨头进入图书网络销售渠道,聚敛了大量的用户,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数据,垄断了出版者与读者在线上交流的渠道时,它们会有进一步踏足上游内容生产,以获取整个产业链利润的冲动。那么,未来的产业链条中,上游出版社如何自处?出版社会消失吗?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退役中校军医,完全应该得到妥善的安排,然而,我们的安置办就为什么那样难?邓盛华体谅国家安置的难处,固然精神可嘉,尤其是自谋生活去收捡破烂,更是超凡脱俗。但是无论是军转办也好,邓盛华本人也好,这样做是否恰当呢?我们天天讲节约型社会,然而,这人才浪费上的奢侈,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相似文献   

19.
接到点评或者说鼓捣"老坛酸菜面"这个活之后有点难为。作为一个长期在营销战线的一员老将,堆砌一些溢美之词,为一个品牌说一些不疼不痒的恭维话是容易的,尤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品牌和卓有成效业绩说好话,不会闪着舌头,也不会遭致诟病,要么几笔玄虚又看上去专业的文字交差,似乎也说的过去。我们看到过太多的这样的专稿。但,这不是我的风格。于是利用二个周末去卖场就"老坛酸菜面"做了一次近距离的市调。1.知道"老坛酸菜面"吗?2.知道是哪儿产的吗?3.知道谁代言的吗?调查结果印证了"老坛酸菜面"的广告传播价值但也有新发现。在问及你为什么喜欢这款面时,答案便有以下: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打造强势品牌?如何让品牌青春永驻?如何让品牌深入人心?如何避免企业的衰落以及品牌的种种危机?《品牌?非诚勿扰!》中有着圆满的回答!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千千万万的中国品牌在营销市场的战役中起起落落,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现在已不见踪影,如冠生园月饼、三鹿等,很多屹立市场许多年的品牌出现了诚信危机,如双汇、味千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