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术批评与教授治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学术批评是教授治学的源泉,是大学教授追求真理、提高其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教授治学以学术批评为手段,通过学术批评来发现缺点、纠正错误、逼近真理。可以说,学术批评是大学教授的学术生命。学术批评不繁荣,学术也就不会繁荣起来,缺乏学术批评的学术是伪学术、假学术。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授中学术批评缺失,引起社会对大学教授学术水平的担忧。因此,加强学术批评,提高教授的学术水平就显得十分急迫。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有:人格发展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低,行为问题突出,学业成绩不良,生活状况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亲子关系缺失,社会支持欠缺,监护人水平低,学校周边环境差等。应对策略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参加各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教师培训;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采取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大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托不同的大学形成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教授群落.大学教授群落的形成不仅是教授数量的聚集,还与大学的内在组织文化特性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回望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落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提出引领风潮型、学术本位型、经世致用型、中西荟萃型几个典型教授群落,探析了大学制度、大学个性、大学校长和教授群落的共生互动机制,得出重铸大学教授主体价值、激活大学教授学术社群和回归大学教授独立人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需要发挥大学教授的作用,但这一判断是建立在大学教授是“真教授”的基础之上.“真教授”以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使命;以发展学术、创造与应用知识为理想追求;以传承文化思想、引领社会发展为文化责任;以针砭时弊、维护公正道义为时代使命.但是,现实中某些教授有教授之称谓,但在育人、为学、文化、批判等方面远离“真教授”的应然角色.教授个体、教授群体、大学、政府必须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教授们充分理解“教授”的内涵和价值追求,并回归角色应然.如此,推动教授参与大学治理才能实至名归,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大学教授与近代大学精神是共生的,大学教授秉承思想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人生理念,他们缔造、践履、传承并守护着大学精神。近现代大学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授群体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浓缩。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不尽完善,从而导致部分教师晋升教授职称之后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该体系在激励过程中有导向作用、动力作用、调控作用、凝聚作用.就完善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大学教授职务评审标准中设置激励目标;二是依法健全大学教授分级晋升制度;三是在大学教授考核工作中合理设置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 ,实际上是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权利的综合概括。人格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格品质的差异。人格有好坏优劣之分 ,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催人奋进、促人拼搏 ,使人树立崇高的理想 ,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而不良的人格品质会使人满足现状、浑浑噩噩、不学无术 ,甚至成为社会的渣滓。因此 ,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完善 ,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之必需。然而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却出现了许多偏差,其背后固然有许多深层原因,但对于有自我矫正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自己应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进行自我矫正: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和提升智慧来避免人格的缺陷;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来完善人格;通过丰富社会实践体验,促进人格的自我矫正;通过自我反思,获得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 ,中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 ,培养发展各种能力 ,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消除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一、人格适应不良的成因及危害(一 )人格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所谓人格适应不良 ,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 ,或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据调查 ,导致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首先 ,现在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几乎都是父母加独生子女 ,居住环境也是独门独户 ,邻里之…  相似文献   

10.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大学教授的神圣使命,它需要教授敬畏学术、培养独立人格。学术是有尊严的,只有敬畏学术,才能培养独立人格,摆脱权力与金钱的桎梏;需要以学术为业,追求卓越。教授对学术应具有内在的期盼,执着追求,痴心不改;需要开展学术批评,提高学术水平。科学发展的无限性与人类智力的有限性需要通过学术批评发现错误,接近真理;需要遵守学术道德,承担学术责任。道德是学术的根基与标杆,是教授学术职业的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