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泰背越式”跳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学、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和手段,对罗马尼亚跳高选手索林·马泰创造的跳高新模式——马泰背越式——抱膝滚翻过杆背越式姿势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相同的起跳速度下,马泰背越式比传统背越式可提高4.1~6%的成绩;通过降低现用海绵垫的高度或加强身体协调性、灵敏性训练等方法,可避免或减少这种头先着地姿势给运动员颈关节可能造成的损伤,使这种跳高新模式在实际中普及运用成为可能;这种新姿势要求的身体条件比较适合于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跳高起跳动作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并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以便使运动员能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并为旋转过杆提供力的来源。背越式跳高起跳的动力,是由起跳腿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摆动效应共同构成的。正确认识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有效完成背越式跳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跳高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背越式起跳技术的难点,突破难点,本文以动力学为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探析跳高起跳技术的实质,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学习、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助力,为提高背越式跳高竞技成绩献策。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和俯卧式是目前流行的两种跳高姿势。它们相对于其他姿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有效地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在重心腾起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越过更高的横杆。而做好起跳后在空中的各种旋转动作,则是充分利用腾起高度、顺利越过横杆的关键。透彻地了解背、俯两种跳高姿势空中旋转动作的力学原理,对于顺利地进行跳高的教学和训练,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背越式,俯卧式空中旋转动作的动力来源各类田径教科书都明确认为,起跳是跳高完整技术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决定腾起角和腾起初速,而且决定空中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弧线助跑和背越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必须在起跳中使身体绕纵轴转过一定的角度,并获得一定的绕纵轴转动的角动量,才能保证身体越过横杆时形成背对横杆姿势。从起跳脚着地到形成背对横杆姿势,转体的角度为90° 助跑角度θ(图一)。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充分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现阶段随着训练手段以及运动员营养供给的不断改进,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完善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不同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的水平,提高跳高的成绩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背越式跳高运动学参数,构建了国内外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动作技术模型。借鉴力学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及其衔接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背越式跳高快速助跑起跳训练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田径跳跃运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利用助跑所获得的动能,通过起跳最大限度地改变人体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如何深刻认识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实质,如何快速提高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快速起跳力量,在  相似文献   

11.
自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背越式跳高这项技术就被广泛地采用。由于背越式跳高表现出速度快和动作幅度大的技术特点,加上初级训练者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差,在训练中易产生下列几种伤害事故。一、助跑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及脚跟受伤原因是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随着弧线半径的不断缩小,身体逐渐内倾,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青少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的内倾和平衡,场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起跳脚踝关节…  相似文献   

12.
在跳高比赛中,有些采用背越式姿式的运动员往往出现起跳时倒体过早,过竿时身体僵硬、反弓不明显或小腿碰落横竿等技术缺陷。如能充分注意头部姿势——起跳时向上顶头,当肩越过横杆时充分仰头,臀部过竿后及时低头,则可使上述现象大大减少,并能更好地掌握过竿技术,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起跳时顶头,是指在起跳瞬间,身体由  相似文献   

13.
刘鑫 《中华武术》2018,(2):41-42
背越式跳高技术长期以来都是当今国际跳高技术的主趋势,所以,当前无论在国内学校体育的田径教学,还是校外业余田径培训过程中,背越式跳高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门技术之一。然而,在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真正运用和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由于当前很多人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了解不到位,在理解上有许多偏差,致使不正确的技术普遍存在。迄今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在体育界众说纷纭,对于起跳时与起跳后身体的力量供给未能够给予说明,因此许多培训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解。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再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运动员的选材、背越式跳高的专项特点以及训练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朝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将更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极限运动潜力,利用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充分发挥更大的力量,通过尽可能快的起跳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跳高教学训练课中,背越式跳高越来越引起运动员的兴趣,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优越的姿势,成绩的提高比较显著。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一条适宜的助跑弧线不仅有利于发挥速度,还有利于获得最佳起跳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探讨助跑弧线方面的研究,但对象都是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而对初、中级的运动员分析却寥寥无几,经过多年在教学训练中实践研究,我摸索出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背越式跳高起跳是跳高技术的核心,是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主要阶段,如何提高起跳效果,研究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的因素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关心的问题。起跳效果的提高建立在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强调运动员个人将力量、速度与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快的起跳速度和更好的起跳角度,使其身体能够腾起更高的高度,从而来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要想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备一定专项力量,更要具备一般力量,从而使其拥有全面的力量素质。对其进行一般力量练习和专项力量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起跳时的力量与速度,为技术动作的合理采用,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 “背越式”是一种优越的跳高姿势。随着现代背越式跳高水平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这种新姿势的内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和核心是一切都要围绕着“快”字,即“三快”:助跑要快,起跳要快,过杆要快。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董大肆 《中华武术》2007,(12):13-13
众所周知,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人体腾越的高度取决于利用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起跳能力,迅速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尽可能地获得最大垂直速度,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为顺利过杆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和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起跳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跑线轨迹及正确的起跳,指出运动员起跳时身体应产生自转、形成背向横竿的有利姿式。将整个跳高技术与旋转运动规律一一对应,力求使背越式跳高技术规范化,为制订和实施合理的教案及训练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