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讨当今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我国表观遗传研究的状况,探讨我国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7年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表观遗传学学术研讨会暨“双清论坛”。  相似文献   

2.
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唯有搬下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这在解民于疾苦的医学研究领域里体现得尤为明显。蓝斐最大的特点是在尚不为人所熟知的表观遗传学领域,开启了一部创新制药的新篇章。他不是医者,但有一颗医者仁心。什么是表观遗传学?或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确实,与广为人所知的遗传学相比,"表观"两字的加入顿时让本已让人难以参透的遗传学多了几重迷雾。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同一个受精卵能够发育出成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其中的细胞形态各异,功能千差万别?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也会有各种形态行为的差别?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是指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现象主要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表观遗传现象的建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诠释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记忆的建立和细胞代间传递的、而并非由DNA排序决定的机制的一门学科。从有着深刻内涵的生物学过程: 生殖, 发育, 老年化和重大疾病着手,解读这一位于基因型和表型之间乃至基因型和环境关联之间信息界面的组构和运营规律是今天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高信息量技术为依托, 以发现(discovery)而非假设(hypothesis)驱动的组学时代的研究模式已赋予传统表观遗传学研究以新的活力。美国已启动的1.9亿美元/5年的表观遗传组学NIH路标图计划和全球筹化中的正常与疾病表观遗传组学计划必将推动表观遗传信号、机制和生物学效应进程的诠释, 继而对生物医学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推动,同时赋予小科学研究的组学化特征。可以预期,系统全面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会对个性化医学、干细胞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环境医学和优良性状、高产经济物种的培育等关键生物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 抓住表观遗传 (组)学中核心的生物学问题, 开展有原始创新并能对国计民生发生巨大影响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使人们可以从生物学机制层面对环境影响表型的途径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基因MLL1对可诱导转录因子NF-kappaB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索组蛋白H3K4甲基化酶参与基因表达的机制。结果表明,MLL1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NF-kappaB靶基因启动子进行H3K4甲基化来实现的,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参与调节基因转录和细胞身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植物表观遗传学是当前植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973”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日,德国马普学会法兰克福脑研究所和弗赖堡免疫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末梢神经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中枢神经细胞,而且在其刊登在2011年第31期《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称,在该新方法中他们没有利用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遗传学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于2008年10月31日在重庆闭幕,大会主题是“新世纪的遗传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遗传学在带给人类无数惊喜的同时,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历史阵痛。在新世纪中,只有以史为鉴,才可能避免重蹈覆辙,从而实现遗传学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琦  何紫薇 《科学与管理》2011,(5X):68-68,78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1]。表观遗传学研究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非编码IKRNA调控4个方面,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异常都能引起疾病甚至癌症。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异常在多种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胃癌形成原因为例对DNA甲基化在肿瘤行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细胞编程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历时8年于2017年完成结束评估。本文概述了该计划取得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发现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和染色质重塑因子并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解析干细胞自我更新、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机理及创建半克隆新方法,揭示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分化转分化、个体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从全基因组的层次上认识表观遗传网络形成和运行的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文中展望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未来关注的重点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年终岁末,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更替中,表观遗传学的精彩还在继续演绎.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彻底颠覆经典理论,每一位科学家都是这一领域的弄潮儿,他或推动着表观遗传学深刻地变革,或默默填补表观遗传学认知的鸿沟.2012年,点亮生命之光的是谁?奏响生命之歌的是谁?想必其中一定有他的名字. 2012年,他的研究被《科技日报》列为一周(8月27日-9月2日)国际要闻报道(2012-09-03二版);2012年,他的研究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25.9的《细胞—干细胞》上;2012年,美国Yale大学干细胞中心的Natalia B.Ivanova教授在Cell Stem Cell上为他的研究撰写的评论指出:"本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目前我们对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的知识,为深入理解染色质修饰机制及其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为今后进行新的、令人激动的进一步研究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之交的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成为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诞生。可以说遗传学的发展与20世纪是同步的。当人类步入了新千年时,在新的世纪之交,我们即将看到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阐明。这一突破也意味着遗传学乃至生物学新世纪的开始。在2000年的春天,人类基因组总DNA序列的90%将测完并公布于世,到2003年——发现DNA双螺旋模型50周年时,我们将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13.
遗传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早已倍受人们的关注,但同时遗传学发展所引发的一些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也使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忧虑。这些情况都反映了遗传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遗传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遗传学发展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中国及西班牙的科学家共同完成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科学家们日前提取了人类已知的最古老遗传物质.并成功解读其遗传密码.该分析结果将我们对人类进化遗传学的研究推前了20万年.可能会改变科学界之前对欧洲人祖先“家谱”的一些看法,并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发现新型组蛋白修饰阅读器一直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和结构生物学中心李海涛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解析了2.3埃分辨率的AF9蛋白YEATS结构域与组蛋白H3K9ac修饰多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阐释了该结构域特异识别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该结构代表了一种全新折叠类型的组蛋白阅读器。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8,(7):14-14
地球上现有人口66亿左右,而科学界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大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最少时可能只有2000人。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的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17.
1 “基因表达的调空网络研究”重大项目的立项过程 该重大项目的立项是在2002年年初。尽管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很重要,但多年没有显著的进展,多数研究围绕着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两方面的鉴定展开,而关于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则刚刚开始。科学家们已意识到在该领域的研究必将受到重视,至于会产生哪些具体的重要成果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祖先的"社交圈"现在,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现代智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族群发展而来的,他们还与其他族群融合,才形成了现代人。有明显的遗传学证据表明,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的人类的古老远亲都有相互的融合。那么,不同族群的交融会给现代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现在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基因组的研究,来揭示这些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中人与兽的角逐,论述了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一方面他热爱、赞美自然,对遭到破坏的自然予以同情和关注,表观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另一方面他又爱好通过血腥残杀动物体验快感,表观出渴望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反映出人类过度的物质欲望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计划会使我们倾向于从遗传学角度解释“人性”,而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以及(更关键的是)对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是,只有从科学调查中摈除文化、性别和种族上的下意识偏见,我们才能最终从遗传学中学到较多有关个人和社会行为的知识。遗传学知识必须用来提高个人的价值,在丰富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避免以往人种改良学的那种强制性并维持遗传的多样性。如果这项基因组计划能使我们更清楚认识自己的潜力与局限,我们终将可以创造出尊重生物学遗产及文化遗产的真正的人类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