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浏览了近十年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论文,我发现内容大致都是关于这几方面: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及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出路、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及改革等。原本希望从中觅得文言文教学的真经,从而提高自身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们既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又能心甘情愿地接触这充满文化文学味的古文。但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观点,比如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古板,教学重心偏移;提高教师素养,“乐教”引导“乐学”;对于教材注释欠当的地方,教师有责任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引导。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训诂学修养,没有及时掌握训诂学的成果,教学时就可能捉襟见肘;“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语文老师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却一直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展现文言文的魅力,来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而且,文言文教学还走进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逐字翻译——学生死记硬背。可见,在这样的被动学习状态中,即便是再有价值的文本也会失去兴趣,因为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考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文言文教学之中,以确保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曹玉峰 《现代语文》2010,(3):112-11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忙于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忙于全盘照搬记录,教、学双方都没有达成各自的心理需求。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如何使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  相似文献   

5.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同时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文言文阅读是对古代汉语书面语言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评价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应立足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 ,并通过对原文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语感能力。”可见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那小孩走路,扶他一把是随时准备放手的。能放手就放手。所以教,要准备不教。”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对语文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最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根据叶老的指示作了一些探索,有一点体会。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困难,主要是语言隔阂问题。过去由于“四人帮”的捣乱,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被取消了,学生没有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之乎也者”几乎一无所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文言文的教学是用讲解和翻译法,也就是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叶老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更何况职高学生的语文功底又普遍比较薄弱,文言文功底更是捉襟见肘。难怪职高的语文老师都在疾呼“文言难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同学也纷纷抱怨“文言难学”——简直是如读天书。到底该如何来教文言文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经历和经验,认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有教师说容易,是因为它课文篇目稳定、知识点固定、语法规律清晰,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也有教师说很难,那是因为它模式陈旧、教法和学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老师教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没有情趣。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更何况中职生的文言文底子又普遍比较薄弱。难怪中职的语文老师都在疾呼“文言文难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学生也纷纷抱怨“文言文难学”——简直是如读天书。  相似文献   

10.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是对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文言水平的总的要求。高考语文命题把文言文阅读作为一个板块,使文言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关系及文言文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文言文教学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种有关文言文的教辅读物充斥于教师的案头和学生的书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和理科课程比较,理科课程属线性思维,逻辑性强;而语文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何能够顺利地阅读,并且通过阅读量的增加,进而带动整体文言文学习上质的提高,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根据《语文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运用"问讲练"这一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生戏说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懂,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恶性循环,文言文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其实,  相似文献   

15.
就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中学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尤其是平行班: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名篇,没有互动,没有激情。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而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行班的学生基础差,如果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就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科目,文言文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阅读量少,更不要说文言文了。所以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但同样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中职单招班文言文教学,期望对提高单招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有所助益。一、提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讨厌文言文,是因为对文言文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看到文言文就厌烦。毕竟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节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和阅读浅近文言文的初步能力.”如何通过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初步能力”,是我们应认真研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李军 《教学考试》2024,(1):20-24
<正>高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板块中的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文言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它的“工具性”。有些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生硬地将课堂分为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罗列,没有系统地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些文言文教学关注点狭窄,要求学生通译,  相似文献   

19.
传载中华文明思想精髓,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深奥难懂,学生望而生畏。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出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悟情、适当拓展方面实施梯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文言文特点,教师从“悦读”“阅读”“越读”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