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8省市110名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进行耳、鼻、咽喉官能损伤调查,结果发现损伤发病率高达100%.相关损伤发病率最高的9种疾病依次为:中耳炎、迷路炎、外耳道炎、慢性鼻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歪曲、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上颌窦炎等.疾患以慢性损伤为主,对运动员身体、训练及比赛影响较大.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及游泳运动员的健康状况与培养价值,就发病率较高的9种损伤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齐对22名摔跤运动员的伤情进行了调查,发现全部有运动创伤,以耳廓、腰、肘、颈部发生率较高。其中急性损伤占67.85%,以韧带损伤最多;慢性损伤以颈、腰肌劳损为主。动作不正确及慢性劳损是创伤的主要原因。文章对6种常见的运动创伤进行了分析,并就创伤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乔小杉  甘军劳  王小刚 《体育科学》2004,24(7):22-24,30
对我国8省(市)110名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进行耳、鼻、咽、喉损伤调查,结果发现损伤发病率高达100%,相关损伤发病率最高的9种疾病依次为:中耳炎、迷路炎、外耳道炎、慢性鼻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歪曲、慢性上颌窦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损伤以慢性损伤为主,对运动员身体、训练及比赛影响较大。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及游泳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就发病率较高的9种损伤及其原因进行医学分析,并提出预防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越  阮槟  高颀 《体育科研》2018,(1):93-98
踝关节扭伤被认为是最常发生的反复损伤。32%~74%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由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专业术语、定义以及在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模式下的损伤因素均未达成统一看法,研究人员及临床从业者对其了解甚少。基于国际足踝联盟(International Ankle Consortium)提出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筛选标准、Hertel提出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模型及Hiller改良后的模型,为今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研究提供筛选标准并针对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少儿体操运动员骨骺慢性损伤的训练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认为,骨骺慢性损伤是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易发的慢性损伤。合理的训练内容、科学的训练方法等,是预防骨骺慢性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教练员和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山西省自由跤队的56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100%,从损伤部位来看以膝关节和腰部损伤为主,其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踝关节等。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为辅,急性转慢性的比重也很大。文章从摔跤运动员损伤的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了运动员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摔跤运动员运动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冷却疗法具有止痛、防肿、减少继发性损伤等作用。在运动医学领域内,该疗法除了用于急性外伤性损伤的早期治疗外,它还可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期治疗和慢性损伤的康复治疗。本文就有关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应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作为训练后机体恢复新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员中的多发病,治疗又较棘手。我们试用中草药制剂桑鹳胶囊和自我经穴按摩,对3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进行了实验治疗。本文报告了这一临床观察的远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在90%以上,其中痊愈和显效共23人(占76.66%)。慢性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韧带、肌肉、肌腱等,因急性损伤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多次反复损伤而成的难愈之症。本篇讨论主要涉及其中的慢性韧带损伤和慢性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扭伤是体育运动中的常见损伤,腰骶部连接人休的躯干和下肢,负重大,活动多。腰部急性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转化为慢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正常训练,也给治愈带来困难。 一、损伤的原因 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各种跳跃腾空动作后,落地重心不稳(俗称“闪腰”),场地不平,造成踏空失足,心理准备不够,会引起急性扭伤。外力冲撞也会造成挫伤。损伤后造成血运障碍,相关组织缺血及代谢异常,组织血肿或水肿。慢性劳损则可引起结缔组织变化,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一、排球运动员肩关节和膝关节损伤调查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可分为急、慢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 2 2名运动员髌骨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调查及治疗 ,试图从伤病学、训练学、解剖学等角度探讨该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显示 ,髌骨下脂肪垫损伤发生率为 6 3 6 % ,发病机制主要与跆拳道运动的技术特性有关及急、慢性膝关节损伤导致。治疗应采用针刺、理疗及按摩综合手段 ,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提高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静态负荷在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慢性损伤的发生率逐步提高。本研究对静力性损伤的常见原因及机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对静力性损伤的关注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3.
赛艇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6支赛艇队154名运动员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表明,创伤患病率为55.20%,慢性损伤占70.27%,其中腰孤肌慢性损伤居首位,其次为膑骨软骨病、膑腹腱围炎和肩袖损伤。致伤情况主要为专项训练时致伤,占患病率60.35%,多为慢性损伤长期积累造成。认为今后应针对专项训练特点,加强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经常遇见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转变成慢性损伤,或留下不同程度的机能障碍。运用新的针刺疗法——“腕踝针”,治疗运动损伤,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深受师生的欢迎。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应用范围:运用腕踝针对关节韧带的急性扭伤、肌肉的急性拉伤及慢性损伤的治疗范围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5.
自由式滑雪运动的慢性损伤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的慢性损伤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认识到损伤的发生与专项动作结构、肌力不足及忽视放松练习等因素有关。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出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乒乓球运动员损伤部位、类型、原因、损伤治疗情况,提出减少和预防乒乓球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乒乓球院队及运动训练系专修共52名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结果:乒乓球专修学生以慢性损伤为主占34.62%,以肌肉损伤为主占36.54%,其中腰背部肌肉损伤最多占22.47%;在损伤部位方面,肩关节最多占29.9%,不同的技术特点会引起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损伤;损伤治疗以外敷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和2010年海南大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队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沙排男、女运动员损伤率分别为81.25%、87.50%,没有显著性差异;慢性损伤主要发生于腰、膝和肩部,急性损伤主要发生于踝、指和腕部,且很多运动损伤在从事沙排运动前就已存在;建议教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密度,加强医务监督;加强大小肌肉群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曾伟 《体育科技》2005,26(2):43-44
本文对广西优秀艺术体操及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性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损伤患病率为90.9%,处较高水平,以腰部损伤为主,以慢性损伤为多见,疲劳训练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采用手法、药敷和红外线等综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加强训科医三结合。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骨关节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运动员运动能力和运动寿命的机械磨损性和无菌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运动员,如长跑、举重、柔道等项目的运动员,骨关节经常承受过大的压力,更会加速骨关节的磨损,从而导致关节损伤,诱发运动性骨关节炎。一个理想的运动性骨关节损伤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硬脊膜外腔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及神经保护类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采用通过切断大鼠右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合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制作大鼠慢性骨关节损伤结合硬脊外腔置管术,构建了重复性好的大鼠运动性骨关节损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以Ibuprofen为阳性对照,观察HWTX-Ⅰ硬膜外腔用药对早期(建模14天用药)和晚期(建模28天用药)骨关节运动摩损性病变大鼠骨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中SOD和GSH-PX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HWTX-Ⅰ硬膜外腔用药具有明显抗伤害性作用,能对慢性运动型骨关节损伤病程进展起到缓解和抑制作用,且其效果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离子通道选择性低、副作用大的钙通道拮抗剂Ibuprofen,为慢性运动性骨关节病临床抗伤害性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加2008年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的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今年以来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地点、损伤严重程度、原因诊断等。结论: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率很高,急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手指和肩部,慢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与急性损伤基本一致;急性运动损伤以拉伤、挫伤和扭伤为主,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和治疗不及时;急、慢性损伤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运动员停训或停赛的很少,但运动员在伤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员伤后训练和休息时间,提高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