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新媒体科技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竞争格局,报纸媒体试图通过媒体融合以期在媒介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报纸媒体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成为新媒体转型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以《钱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通过分析2015年春节假期期间其微博传播在运营管理、内容传播以及形式手段等三方面的特点,以探讨都市报在面临新媒体转型时应具备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影像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 《新闻爱好者》2010,(2):116-117
新媒体影像是指在以数字技术支撑并具有互动性的媒体上播放的影像,由于网络的兼容性.传统媒体的影像自然也可以通过网络这种新媒体播放.但由于它们不具备新媒体影像的典型特点.所以不在我们研究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改变了以前图书馆用户单个存在的形态,随着网络和用户之间界限的淡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而聚合,使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4.
自从1995年中国科学院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网络在中国已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从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媒介环境。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传播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及时性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电视媒体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新媒体中新闻互动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传统广电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产物。2009年起,各省级广电媒体相继组建网络广播电视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建设策略,是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等省级网台为样本,对其内容产品与国内主流商业视频网站相比的优劣势、2016年内容建设方面的突破性尝试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下互联网用户对内容产品的需求,参照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总结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依靠科技发展,以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形态,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等渠道,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终端,向观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其他信息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不受空间影响等特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等新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功能。由于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多渠道等特点。传统的新闻传播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网络新媒体环境要求新闻从业者成为媒体融合下的“超级记者”和“超级编辑”,树立全天候写作的观念,成为全程式写作的记者,并适应网络技术的特点,转变工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珉 《新闻与写作》2015,(4):110-1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所释放的话语权让网络"审丑"行为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分析网络"审丑"变异的表现和原因,可以有助于从媒体伦理道德、新闻框架、叙事报道三个方面找出媒体在负面(丑闻)报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构建新时期新媒体报道体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迅速赢得市场,获得受众的青睐,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凸显受众主体地位、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及时、信息获取方便等特点。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易宁 《新闻世界》2013,(5):165-166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公众接受信息和社交活动的方式,还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带来了结构性变化,对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重点就媒介环境变化后,政府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转变自身的观念,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与公众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健康有序的媒体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宋青 《新闻通讯》2013,(3):44-46
近年来,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网络媒体发展方兴未艾,国外新闻机构纷纷借力新媒体平台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流转与品牌推广等。但鉴于新媒体特点,社会化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不辨等现象普遍存在。怎样规避网络虚假新闻、预防法律风险成为传统媒体亟待考虑的议题。本文以国外十家新闻机构的社会化媒体管理举措择要进行案例分析,对新闻机构如何制定社会化网络行为管理规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前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作出分析,指出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具有跨越国界、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等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国际传播载体。广电媒体应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其在渠道、语言、新闻采集网络等方面优势,发展海外的户外视频与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以提高中国广播电视的落地率,进而提升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网络媒体发展方兴未艾,国外新闻机构纷纷借力新媒体平台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流转与品牌推广等.但鉴于新媒体特点,社会化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不辨等现象普遍存在.怎样规避网络虚假新闻、预防法律风险成为亟待考虑的议题.本文主要以国外十家新闻机构的社会化媒体管理举措进行案例分析,对新闻机构如何制定社会化网络行为管理规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蒲亚南 《新闻窗》2015,(3):43-44
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是一种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创新形态媒体。  相似文献   

15.
贺清 《新闻世界》2008,(12):76-77
新闻标题无论对于传统报刊还是新媒体网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新闻标题来源于报纸新闻标题,由于媒体的不同特点,二者的新闻标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从新闻标题的形式、结构、功能及内容等多个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分析网络与报纸在新闻标题制作上各自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动与融合,最大限度整合有效资源,而使新媒体获得"源动力",传统媒体踏上"高速路"。当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媒体业内称其为新媒体,自然,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纵观两类媒体的发展态势,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网络等新媒体,这也意味着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笔者认为,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网络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2013年10月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4.64亿。"资源共享"的概念更是成为公众认知的基本原则,新媒体的信息公开及传播速度直接冲击了以传递信息为职责的电视新闻节目。首先,网络新媒体具有受众年青化、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互动强、具有回看功能等优势。单从新闻的时效性来说,传统电视媒体新闻栏目就受到了新兴媒体的严重挑战。新兴媒体由于其特有的共通性,有着广大的信息搜罗系统,与此同时,不受载体约束实时更新的特点尤其对电视新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艺 《东南传播》2021,(11):22-25
媒体融合时代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入驻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关注关系在网络场域中重新产生,今日头条成为这一关注关系网络形成的重要平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今日头条平台中的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主流媒体关注关系构建社会网络,对这一网络的基本结构、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指标进行测量,探究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现实属性,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关注关系网络具有强连通和弱凝聚的基本特征,国家级主流媒体与区域性主流媒体形成了主导与协同的关注关系特征,主流媒体存在关注关系同质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新媒体"?媒体是一个不断演化、具有很强自适应能力的传媒集群。因而,"新媒体"是一个有时间维度的概念,在人类传播史上,不同的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新媒体"出现。我们平时常说的"新媒体"实际上是指网络传播时代的新媒体,即"网络新媒体"。"新媒体"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它应具有与以往媒体相区隔的独特的传播特征。比如说,交互性就是"网络新媒体"最重要、最富特色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王睿 《声屏世界》2012,(4):60-61
科技革命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着媒体的更新换代,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令人目不暇接,以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着手机、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舆论产生机制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也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