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遥控小飞机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就有这样的记载:“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古人在汉初也发现了琥珀在摩擦后出现的静电吸引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紧密的接触,由于摩擦时产生了热,从而使两物体间的电子转移,让物体带了电。利用这一现象,我们现在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静电小飞机吧。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铝箔纸剪成一个小飞机;2、然后拿毛绒布用力摩擦一个塑料棒,使塑料棒带有电荷;3、然后把带有电荷的塑料柄靠近小飞机,小飞机将飞向塑料棒,与塑料棒接触后又飞开;4、…  相似文献   

2.
导体     
能传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可分做两类。在第一类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并不引起导体的化学性质的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显著的物质的迁移。一切金属都属于这一类导体。在构成金属原子的电子中,往往有一部分因为跟原子核联系很脆弱,而自由地无规则地在各个原子之间移动。这些自由电子数量很大,几乎跟原子个数相等。在未带电的金属中,这些自由电子的负电荷跟金属离子(“失去”这些自由电子的原子)的正电荷相等。有过多的电子由外面进入,金属就带负电;金属失去了一部分电子,就带正电。在感应带电的情形下,电子在外界电荷引力或斥力作用下移动到导体的一端,在这一端就有过多的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原子各种元素,如制造锅子的铝或空气中的氧,都是由一些很小的颗粒组成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起来的一样,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颗粒。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这些颗粒是参加变化的最小单位。这种颗粒叫做原子。原子是很小的,一亿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起来才有一厘米长。原子有一个核心叫原子核,几乎佔全部原子的质量,带有正电。原子里还有一些更小的颗粒,叫做电子,带有负电,它被原子核吸  相似文献   

4.
要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的束缚。而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吸收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这就使得原子并非能将所有的光子都吸收。当可见光光子不能被原子吸收或有极少量能量被吸收,这样的可见光光子透过物体后,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透明的。任何物体都有可能达到“透明”状态。根据热力学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物体的温度越低,其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的动能就会越小,如果要克服原子间的库仑力,使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电离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当可见光的能量hv相似文献   

5.
宇宙中的正、负电荷数量居然不一样多。电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就学过,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些电来自于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是相互抵消的,所以一般物体整体上不显电性。但摩擦之后,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者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相似文献   

6.
铁电体     
持久带电的半导体把一种不导电的物体——电介质,放到带电体附近,就能够被感应带电: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可是等把带电体拿开以后,这种带电体就马上“失去”电了。然而有这么一种半导体,它在感应带电以后,虽然把带电体拿开,仍然保持带屯。这种半导体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做“铁电体”。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原来,铁电体的电极化,就像铁磁物质(如铁、镍、钴和它们的合金等)的磁化一般。可以认力,铁磁物质和顺磁物质(如铝、铂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8.
在前边第二讲里,曾经提到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在外面的许多电子构成的。当元素互相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祇是各元素原子外层或次外层的电子互相交换移转,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在普通情形下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很稳固的,很不容易用普通方法使它们破裂和变化。只有少数的较重的原子,因为它们构造复杂些,原子核是不大稳固的,经常自动地在那里放出东西来,慢慢的自己便发生改变。这种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像镭、铀等都是。现在我们已经能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人工的改变它们的变化,或使原子核之间也能互相发生反应,这就属於原子核反应的范围。今天在结束为一化学讲座的时候,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近代科学中关於原子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会碰到許多初看起来好象是很奇怪的塑料带电現象。例如,在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干净的头发,头发常常随着梳子竪起,有时还会听到噼啪的声音,如果是在黑夜里,还会看到微弱的火星;用干净的手撫摩塑料床单,也全产生相同的現象;塑料鋼笔杆在衣服上摩擦以后,能吸引輕小的紙片等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現象呢?簡单地說,是因为两种不相同的物体彼此摩擦,而使它們带电(起电)的緣故。但是,物体带电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为什么两种不相同的物体經过摩擦之后就会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个实验的学习要求定位为"经历",这两个实验显然是必须做,而且要求现象明显有说服力,才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解释物体带电的机理,并在分析过程中完成"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这一学习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12.
    
大约2000年前,中国的一位哲学家王充发现,如果把一块琥珀在一块兽皮上或木头上摩擦,随时都能产生电。今天,科学家认为琥珀是带电的,当摩擦时,有时会出现火花,而且琥珀能吸引纸屑或其他轻小的物体。19世纪以前,关于电,除了上述现象外,没有人知道得更多了。现在,虽然仍有一些我们尚不了解  相似文献   

13.
“左亚”     
“左亚”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得奖人、卓越的原子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1948年12月15日在法国建造的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器(即原子堆)的命名。“左亚”的意思是“生命”,约里奥·居里是因为和平的目的才建造这个反应器的。“左亚”的主要设备是一个盛有重水的大缸,缸内插着铀棒。从铀里放射出来的中子,经过重水的作用把它的速度减低以后,便能使反应器中的物质发生原子核的链反应,产生原子能。缸的四周围着一层石墨壁,可以反射中子,防止中子散失,把中子尽量用来发生原子核的反应。石墨壁外面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护壁,用来保护工作人员,使他们不致受到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的危害。左亚的控  相似文献   

14.
物质到底是由一些什么组成的? 偉大的俄國科学家洛莫诺索夫,很早以前就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題。在他的早期著作“数学化学原理”中就提出:“一切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微粒(即原子)組成的。”十九世紀初,英国的物理学家道尔顿發表了有名的原子学說,但是道尔顿却認为原子是组成物質的終極粒子,原子不能再分割了。二十世紀初,科学家們証明原子并不是終極粒子,而是以一个带陽电的几乎集中原子所有質量的原子核为中心,核外是带陰电的电子圍繞着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含有帶陽电的質子和不帶电的中子。人們对于物質結構的探索并未就此終止,随着科学和技術的發展,对物質內部結構的認識更加深入了。科  相似文献   

15.
物质的构造     
原子的存在人类很久以来就想到物质构造的问题了。许多世纪以前,人们推测到,他们周围的物体——不论是液体、气体或结晶体,金属或绝缘体——都有最简单的质点,这些质点是物质构成的基础。两千年前,希腊思想家德模克利特便提出了,一切物体是由极细小的质点——原子构成的。“原子”这个字,在希腊文里就是“不可分的”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中介绍的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起电效果不佳,原因是玻璃棒和橡胶棒不易保住电荷,而且摩擦起电电压高,在高压之下,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漏电较快。实验中,我发现用毛皮摩擦光盘做静电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在研究这个现象了。两千多年来,人们都认为摩擦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材质相对比较软的物体上,原子的外围电子被摩擦拽离轨道,形成了比较自由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迁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就导致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带正电。例如,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玻璃棒会带上负电,毛皮会带上正电。  相似文献   

18.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在原子如此小的空间内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并且其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原子核外  相似文献   

19.
电子     
近数十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了许多所谓物质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就是质子,中子,电子,阳电子,中微子,各种质量的带阳电、带阴电或不带电的介子,还有光子。要懂得原子内和原子核内的种种过程以及原子核反应,从而很好地掌握原子能,就得研究这些粒子的性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的转化。为了弄清楚有关“基本”粒子的问题,我们先来说明电子的基本性质。电子的发现和它的性质的研究的历史,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学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过程中,被迫放弃了许多习惯了的、但是就新的事实说来是  相似文献   

20.
米粒四射     
正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使其产生电荷。让小汤勺靠近盛有米粒的碟子,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小汤勺上。不一会儿,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附在小汤勺上的米粒转眼就像四溅的火花,向四周散射开。这是为什么?原来,带电的小汤勺吸引米粒的时间很短,当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后,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