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游泳高原训练始于1974年5月,时至今日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高原训练对我国游泳项目成绩的提高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游泳项目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据上高原的时间的不同,我国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种类又主要分为:冬训期高原训练;赛前高原训练;赛后或恢复期高原训练。然而,针对不同时期的高原训练,其训练学特征是什么?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常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如何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5,(4):63-65,74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己成为游泳、田径、自行车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游泳高原训练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为游泳高原训练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游泳运动的科擘运动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游泳队八、九十年代进行了近20次高原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中国游泳界已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但是,世界各国高原训练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一匹难以驾御的“烈马”,高原训练不仅有优点,也有弊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摸索。本就朱毅和单莺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的高原训练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庆章 《游泳》2004,(3):10-15
一、国际游泳高原训练的进程游泳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一个项目。20世纪60年代,苏联、民主德国游泳运动员率先进行了高原训练,稍后美国、日本也加入了此行列。1964年在墨西哥加拉普城(Galapo)的游泳比赛中,美国教练员康西尔曼(Counsilman,J.)观察到墨西哥运动员在100米游泳中比其他(来自平原)运动员快3秒,他们每50米少划水0.6次;游200米时快2.7秒,每50米少划水1.6次;游1500米快21.3秒,每50米少划2.7次。由此认为,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在适当时间参加比赛可提高竞技能力,并以长距离的幅度最明显,显示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过高原认D练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Mester(2003年)对近15年来国际上150项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迫切需要建立评价高原训练时的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因此,为探讨高原训练个体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监控手段,促进个性化的高原训练,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3周高原训练的研究,找出高原训练的负荷规律,希望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科学监控以及个性化的训练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游泳高原训练始于1974年5月,时至今日已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高原训练对我国游泳项目成绩的提高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游泳项目训练的实践过程来看,依据上高原的时间的不同,我国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种类又主要分为:冬训期高原训练;赛前高原训练;赛后或恢复期高原训练。然而,针对不同时期的高原训练,其训练学特征是什么?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的特征有哪些不同?常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如何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几年游泳理论的研究,认为我国游泳训练的成功主要有4个条件:1、走出去,请进来;2、发展良好的科学教练员队伍;3、获得了掌握恢复训练和高原训练之经验;4、建立了中国人的训练体系,推翻了旧的理论束缚。  相似文献   

11.
对高原训练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颖 《游泳》2006,(2):19-19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总局及时召开了高原训练工作会议,使自己的对高原训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自己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更明确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性,在这谈一下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 1,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连续参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游泳项目青海高原训练期间血象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名平原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表明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机能水平的改善;平原游泳运动员的W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有所增加,提示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游泳运动员机体的血小板会出现下降。建议对平原游泳运动员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应以高原训练的目的和安排为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评定,在正常范围内与训练密切相关;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对平原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免疫机能的监测,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高原训练是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下,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代偿性适应变化。通过模拟高原环境下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该训练法对于高校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游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吉纳迪·索科洛瓦斯是一位体育教育与运动科学博士,1987-2000年任立陶宛体育学院游泳系和生物力学系副教授,2000年以来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基地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担任美国国家游泳队生理部主任。他对高原训练在高水平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07年4月他应邀到北京体育大学讲座,根据自己跟随美国游泳队多年高原训练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其先进的理念值得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樊云彩  盛蕾 《体育科学》2006,26(5):53-55
目的:确定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对于游泳运动员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用Bayer Adia 120血液分析仪检测14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男子游泳运动员在训练前后网织红细胞厦其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厦其参数在平原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原训练前后只有MCVr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下高原训练2周后,MCVr、CHCMr、%RETIC与上高原前相比,均有了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原训练对于游泳运动员的骨髓造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作用需在下高原2~3周方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晖  李文静 《游泳》2007,(4):9-13
吉纳迪·索科洛瓦斯博士是一位体育教育与运动科学博士,1987-2000年任立陶宛体育学院游泳系和生物力学系副教授, 2000年以来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基地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担任美国国家游泳队生理部主任。他对高原训练在高水平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07年4月他受邀来到北京体育大学,根据自己跟随美国国家游泳队多年高原训练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精彩的高原训练讲座,其中不乏先进的理念值得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无氧阈值的影响,系统观察了1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3周高原训练前后无氧阈值的变化。结果提示:1)高原低氧能显降低机体的AT;2)高原训练能够使机体AT明显升高,而且这种效果在下高原后至少可保持3周。  相似文献   

18.
吉纳迪·索科洛瓦斯博士目前担任美国国家游泳队生理部主任,2000年以来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基地从事训练与研究工作,对高原训练在高水平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不乏高原训练的先进经验值得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两组优秀游泳男子运动员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游泳项目运动员在海拔2 366m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差异及原因,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虽然都在海拔2366m的青海多巴进行高原训练,但两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SpO2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MCV、WBC、PLT、晨BUN、晨脉指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与两组运动员高原训练目的、训练安排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国家女子马拉松队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取得了单项和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通过对备战过程中的高原训练跟踪与监控,分析与研究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重大比赛前高原训练的特点与规律,针对高原训练开始的时间、高度的选择、高原训练的时间、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高原训练过程阶段的划分、高原适应期的时间及下高原的时机,结合实践从科研的角度对高原训练的模式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