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曾深入到农户家中,专门就农民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民的可读之书基本上可用"少、老、糟"三个字来概括.据接受凋查的农户反映,他们一般藏书3本至10本,有的农户家里只有一本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会>,家里有藏书20本以上的农户便可称得上是"藏书大户"了.而且在这些藏书中,通俗小说和盗版的娱乐杂志居多.约占75%,占卜、算命、看相、看风水之类的迷信书在农村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隋朝建立之后,政治经济稳定,开始重视国家藏书管理工作,隋朝初期就开始从民间收集图书,以后相继出现了三次民间征书活动,这大大增加了隋朝的藏书量,加之隋朝统治者爱好藏书,隋朝的藏书形成古代藏书的鼎盛. 隋朝藏书之多加大了藏书管理要求,隋朝建立专门的国家管理机构,负责藏书管理事宜,并且对藏书进行编撰和修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馆是一个有50年历史的老馆,现有职工90余人,藏书85万余册,其中工业技术类藏书量省内第一;拥有读者13000余人,长期以来,馆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抓文明立馆,内强职工文明素质,外塑文明服务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藏书量是图书馆规模大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切服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到底多少才基本满足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藏书量的理论标准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间题,国内外提出了不少理论标准,普遍的做法是提出一个最低限度藏书量V,它可用基本藏书量、每个学生的平均册数(生均册数)或年进书量等不同参数来表述。比较典型的理论标准有下列11种: 1、1959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提出最低藏书量标准,它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藏书家层出不穷,尤以江浙一带居多.据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统计,自晋至清末,仅以私人藏书家计,就达399人,其中海宁有藏书家38人.蒋氏便是这海宁钟灵毓秀之地崛起的藏书世家之一,其家族有 200多年的藏书历史,藏书者达十余人,藏书量最高时达20余万册,并建有多处藏书楼.在历经了收藏、出版和护书的艰难过程后,蒋氏后人在解放初把所剩的十余万册古籍捐给国家,为图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今谁做“藏书家”?──摘自《中华读书报》1994年12月7日作者:秋禾前不久,在昔日素有“藏书之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刚刚结束了本世纪以来该市首次举办的“,94姑苏十佳藏书家庭”评选活动。据说有49个藏书量在2000册以上的苏州“藏书之家”参...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用书方面,存在着最佳藏书量问题,即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读者需求的最低限度需要量问题.这里仅就最佳藏书量的依据、最佳藏书量的标准、最佳藏书量的关键,以及最佳藏书量和藏书增长率的关系等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 在上海出版界中,人们常说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书多。的确,辞书社图书馆继承了原中华书局的藏书,加上这几十年的积累,藏书量已近80万册,并且由于其藏书的质量较高,精品较多,故在全国图书馆中亦有一定地位。藏书量的多少固然反映一个图书馆的规模,然而这还只是个量的问题。辞书图书馆除为辞书出版社的工具书编纂提供丰富的资料外,近年还为全国报刊缩微中心、古籍整理、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大量资料,起着不小的作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辞书社图书馆有  相似文献   

9.
开学初,我们对初、高中学生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学生手中的图书在逐年增多,图书种类也十分广泛.首先抽查的对象是高三某班的45名学生.结果表明,他们每年的购书经费最多的有600多元,一般学生200元左右,困难学生也有20多元.藏书量最少的有几十本,最多的有400多本.这些藏书中以各类参考书为主要藏书量,但也有不少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公共图书馆概况》的资料统计,在我国32个藏书量达百万册以上的图书馆中,藏书流通率(流通量与藏书量之比)大于30%的只有10个,不到三分之一;而地市级以上的非百万册图书馆中,60%以上的图书馆的流通率都大于30%。这种规模扩大流通率减小的现象一直未得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因各高校图书馆受评估影响均对图书馆藏书量有具体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很多图书馆为了充数,对利用率低的图书资料也不剔除,导致空闲图书文献大量地占据书库空间,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藏书的构成质量,使藏书利用率降低。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认为必须优化图书馆藏书,藏书剔除正是促进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东北工学院图书馆是辽宁地区中心图书馆成员馆之一。本馆是在1949年随着东北工学院建校时建立的。建馆初期藏书仅七千余册。多数是接收旧东北大学工学院等图书馆的旧书。内容陈腐,种类贫乏。随着学院的迅速发展,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三十多年来,本馆藏书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总藏书量约一百万册,其中图书约九十余万册(中文书占65%,外文书占35%,自然科学占67%,社会科学占33%),期刊  相似文献   

13.
马文涛 《图书馆学刊》2007,29(3):41-42,45
通过丹东地区评选“十大”藏书家的活动,就家庭藏书的社会意义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在家庭藏书、读书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守先阁的藏书及其社会开放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心源藏书分三处,其中守先阁因版本不如丽宋楼,一直未引起世人重视.本文考证了守先阁藏书量多达十万卷,且有许多善本,不可小视.光绪八年守先阁藏书归公开放,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质,浙江省内开风气之先,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从读书时代就开始攒钱藏书,在政务、军务中不忘藏书,广泛搜求各种珍典古籍,不断扩大藏书规模,富厚堂藏书充分体现了其读书、藏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安徽私家藏书蓬勃发展,藏书家人数众多,藏书量前所未有,藏书活动内容丰富,学术成果异彩纷呈.藏书家们颇具人文精神,他们将自己的藏书对外开放,允许借阅,并利用丰富的藏书读书治学,撰著著述、刊刻典籍,在广收各类典籍的同时,注重专类图书的收藏,颇具自身特色,这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藏书量与藏书利用率藏书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缺乏必要的藏书量,图书馆就不能开展服务工作。但是,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给读者利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值得公共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有多少十六世纪的版本或十世纪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图书馆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全部职能,包括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职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职能,都只能以藏书使用为中心,通过外借、阅览、参考咨询工作来实现,离开藏书的利用,这些作用都无从发挥。当前,图书馆应该最大限度地活化藏书,千方百计满足各种读者群的要求,提高藏书利用率.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所以,每个图书馆既要重视藏书建设,因为它是开展读者工作的前提,更要重视提高藏书利用率,把提高藏书利用率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馆员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此处“馆员”一词泛指一切图书馆工作者,而非指中级职称。 2、要办好一个图书馆主要靠什么? 靠藏书吗?不是,藏书虽是办好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但是它不是主要条件。一些藏书号称数百万的图书馆的整个利用率却不到25%,而一个被称为“第三世界”的中专图书馆,虽然藏书总共不足10万册,但其藏书利用率却是前者两倍,得到读者好评。这就是说,藏书量大而利用率低的图书馆不是一个好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一个图书馆在其初建成型之时,就已具备了一定的藏书空间和一定量的图书,这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将图书归入相应的既定书库中去,就形成图书馆最初的藏书布局。此过程即为图书馆的藏书组织。l 藏书组织方法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手段1.1分类排架法的局限性以分类排架法组织藏书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查找和利用图书资料。但是,分类排架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因为图书馆要不间断增添新书,而书库的藏书量就会随之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书库中有些类别就会出现排架饱和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分类排架法要集中同类同作者甚至同复本图…  相似文献   

20.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幼儿阅读的"启蒙者"。父母的阅读行为对子女影响巨大。有较多藏书且父母经常阅读的家庭,子女的成才率远高于不读书或少读书的家庭[1]。同时,政府也责无旁贷。"全民阅读"已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八大的政治报告,据悉国务院正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