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剑 《现代教育》2004,(4):55-57
日本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德川时代。那时,一种被称为“寺子屋”的私塾教育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个“寺子屋”一般招募20—50名学生,由僧侣、武士等教授读、写、算盘等。这样的私塾共发展到1万多个以上,到明治维新时期,男性的43%和女性的10%左右都接受过这种教育。明治维新后,教育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0):120-122
寺子屋是江户时代平民教育的典范,其发展体现了平民教育的发展水准。江户时代教育的主体是平民教育,而平民教育的主体则是寺子屋。经历了江户时代两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寺子屋在明治初期的教育近代化改革中走向穷途末路。即便如此,寺子屋对日本的近代化仍然影响巨大。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并随之发扬光大.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受教育人数的激增,特别是平民子女受教育人数的激增和日本佛教的兴盛,寺庙的大肆兴建,逐渐的产生了一种日本独有的宗教教育——寺子屋教育.寺子屋教育以寺庙为授课地点,由寺庙的僧人为授课教师,面向广大平民子女,教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并向他们讲述做人的道理,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本文将重点阐述日本这种独特的宗教教育的产生、兴盛和衰落.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有机会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访问。其中,对日本的教育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为此,整理一些观感,供教育界的朋友参考。一、日本教育的概况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事业发达,工作效率高。日本国民也普遍把教育视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日本重视教育,应该说是有传统的。早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有初等教育的机构(寺子屋)几千所,高等教育的机构(善校)几百所,教育事业已有相当的发展。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1873年就制订了法令,来强化教育工作,提出要实行“邑无不学之…  相似文献   

5.
寺子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教育遗产,起源于民间,也成长、壮大于民间。虽然有局限性和保守性等封建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寺子屋教育观是深入贴近社会背景与平民需求的,这点连明治初期从西方引进的教育模式都无法彻底替代。寺子屋办学的自由性、实用性、启发性,以及贴近平民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教育观等,可以说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平民对受教育的纯朴需求。  相似文献   

6.
町方村寺子屋是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农村的一所普通民众教育机构,始建于1845年,历时24年,先后招收町方村及周围村童98名。学童中除了村吏等农村中上阶层家庭子弟之外,还有一些是来自连学费也交不起的农村下层民众。该寺子屋每年在籍学童数保持在数名到十数名之间,大多数学童在此接受一至三年的启蒙教育。教师田中与右卫门常年担任名主(村长)职务,寺子屋教师只是他的兼职工作。寺子屋学费因人而异,富家子弟多缴一些,贫穷子弟则少缴一些乃至不缴学费,町方村寺子屋教育具有非盈利,甚至慈善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寺子屋为江户时代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私塾为中国以启蒙儿童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二者都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但是,寺子屋在改造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私塾却废而不除,此外,他们在中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论文试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切入点,管窥中日两国传统教育资源的命运异同。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私立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私立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日本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起始于明治时期。在此之前,日本民间就已经存在着诸如“寺子屋”(在寺庙里对庶民子女进行读写教育)、私塾等一些私立教育机构。明治初年,日本模仿欧美颁布了学制,开始建立公立学校体系,上述私立教...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的回顾日本的数学教育,据文献记载始于江户时代和算的诞生,和算是由中国输入的数字和古算书“算法统宗”,结合日本古来的方法形成的,当时日本的数学教育形式,无非是私塾(寺子屋)、藩校(贵族子弟学校)。其教学内容,则是“读”、“写”、“算盘”三大项目。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世中后期,"学文"的思潮随势而起,尤其是以学校为载体的私学教育非常兴盛.寺子屋建设数量惊人,是基层教育的中坚,也是儒学得以普及的重要渠道.私塾等精英学者的思想为日本近世教育发展贡献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也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思想支持,体现了思想的变革力量.乡校的建立有启蒙民众以及建设地方共同体的因素在内.近世日本教育在不...  相似文献   

11.
孟晓 《怀化学院学报》2012,(12):123-124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文明开化,国家开始重视女子教育的发展。到明治中后期,女子中等教育首次被纳入日本国家教育体系;大正时期女子中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女子中等教育,对后世日本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经历了自明治时期以来100多年的历史,由模仿、探索走向创新,最终形成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日本的迅速崛起与日本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尤其与高等教育政策有密切联系。日本高等教育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显示,日本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建设强大国家的战略,改革均以立法形式推进并设立专门的政策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3.
日本教习是近代中国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应时出现的特殊群体,自1902年开始正式受聘清国,至辛亥革命爆发、满清覆灭历经十余载,渡清人数达至千人以上。他们在中国尚处萌芽期的蒙养院,各类初、中、高等学堂从事教育活动,教授多门近代科目,不过在日本教习与学堂间催生的各类龃龉、赴日留学生渐次归国、西方教育势力涉入及明治政府态度漠然等诸重背景的交糅下,日本教习最终由盛至衰退出中国教坛,成为影响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与巩固率的角度来看,日本在明治时代实现了巨大的教育成就。本文认为,亲属制度是解释这一教育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迄今为止,这一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深入的学术讨论。由于日本的"同族"制度在家业的继承问题上注重"业"的做大而非"姓"的传承,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因此明治时代的日本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倾向于利用学校教育来解决长子之外的子女生活出路问题。明治维新后现代学校制度的成立和建设,为日本的家长提供了一个表达父爱母爱的最佳机会,这一"爱"的情感,也正是明治20年代刚刚萌芽、发现而又在30年代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受"官学中心主义"的影响,办学力量主要集中在国立大学上,私立大学无论在观念和政策方面都被严重地边缘化,造成了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这不但严重制约了私立大学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1917年日本召开临时教育会议,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正式承认私立大学,打破了对私立大学发展的束缚,从而迎来了私立大学的大发展时期.理清战前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脉络,考察近代私学的萌芽、私立专门学校的成立和近代私立大学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对方兴未艾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是继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的又一次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它不仅使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中、高级科技人员,以及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熟练劳动力,为日本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日两国都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法制的过程,但两国的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日本学习西方要早于中国,且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学习了中国一千多年之后,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教育立法领域远超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日本的,这也为中国教育立法走符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全纳教育的特有形式为"特殊需要教育",它的实施体系包括普通班、特殊需要教育班、资源教室、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及访问教育。日本政府从法律上、财政上对全纳教育大力支持,日本学校从特殊需要资源教室的设立、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功能的扩展、加强联合活动与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迈向全纳教育。当前日本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观念、师资培养以及高年级学生回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