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设定,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3.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传统课文,老师们通常的处理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弄清楚小猴子下山“看见了什么,丢掉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耐性,不能见一样爱一样,到最后一无所获。教学此课时,我最初的设计也大致如此。因此,学完课文后,我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多数的意见都紧扣“主题”,我十分满意,正准备趁势结束课文的学习。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如果我是小猴子,我会想办法保存好已经得到的东西,利用得到的东西为大家服务。”我心里一动,顺势将学生…  相似文献   

4.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5.
“对老师的尊重,我觉得就要帮老师多洗车。”听到这个答案,班里的其他学生都乐起来了,我也乐了起来,“呵呵,那好,你定个时间老师等你来帮我洗车。”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怎样做才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学生就回答出了这样的答案,这种“无厘头”式的答案在课堂上现在是经常有遇到。  相似文献   

6.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创设“愤悱”情境,激发学生想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化问题,创设“愤悱”情境,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说的目的。我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就小猴子下山一无所获一事对我说:“老师,山下这么多东西,小猴子怎么空手回家呢?”这位学生的语音一停,又有几个学生发表了同…  相似文献   

9.
课《小猴子下山》,讲小猴子下山一趟由于三心二意,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着手回家。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课后“独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小猴子真是一无所获吗?它能得到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猴子会总结经验。后悔当初不应该三心二意。这正是本的教育意义。但教师似乎不太满意,又追问道:“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了吗?”于是终于有一  相似文献   

10.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这个实验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已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眼案例演“老师,你们错了!”在教《食物的营养》一课时,我正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喊起来:“老…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是课标中的新理念。如何尊重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例说明:1.曲解“尊重”———偏离主题不指正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个不小的转折,所以,许多教师就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对学生偏离主题的“独特体验”也听之任之,不敢指正。有位教师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有位学生回答,这只小猴子很有头脑,它不要玉米要桃子,不要桃子要西瓜,最后又扔掉西瓜想要小兔子,他每一次都留下了最值钱的东西。教师马上肯定,还跷起大拇…  相似文献   

12.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生赞美性语言用得最多的是“你真聪明”。学生答对了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夸“你真聪明”;学生想出一个解题新思路,老师更要夸“你真聪明”;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做题,都做对了,老师又说“你们都很聪明”,聪明是一堂课中老师给予学生最多的赞美词,学生每每听了老师的赞扬,心里美滋滋的……喜形于色的……得意得不得了的……也有习以为常的。从积极的一面想,老师的出发点是美好的,想通过这样的赞美,表扬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然而事情的结果是否都能如老师所愿呢?不尽然。在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心中往往产生了:我学习好因为我聪明,不必很努力也会学习好;在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中,更是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借口,“我没有××聪明,我的脑子不灵”等想法,自甘落后,不往前努力。显然,过多地、不切实际地一味夸聪明,不论对好学生,还是差学生的成长、发展都不利。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的过程,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于是,我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音乐课堂。没想到,它竟使我对音乐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领会。课始,教室里只有沉默。我再三鼓励道:“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告诉老师怎样教才能使大家都喜欢上音乐课,好吗?”“老师,我想,音乐课上应该有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游戏。”一个调皮的学生站起来说。“哦!你能说说理由吗?”我故作不明状,微笑着问他。“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容易记住……”我点头笑道:“你的意思是把学和玩结合起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掌握音乐知识对吗?”…  相似文献   

15.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理念正在逐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说:“你想的真不错,还有其他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他还没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一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作出的努力。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没有给四(1)班上课前,就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班。但我认为,学生调皮好,调皮的学生一般都有点小聪明。下面是我在摸索“捣蛋”班级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时,我板起脸孔,向学生约法三章:课堂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果然课堂很肃静。可是当我提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火了:“怎么你们都变成哑巴了?”这时,学生才说:“老师,你不是规定我们上课不许说话吗?”我心里羞愧,但还是强辩说:“是叫你们不要乱说话,不是叫你们不回答问题呀!”学生抗议:“哪有…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我曾对学生说过:“我不在乎你坐得正不正……”听后,学生欢喜,老师愕然。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在前不久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站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讲课,学生们个个笔直笔直地正襟危坐,姿势十分规范。可能保持同一种姿势的时间太长,有些累了,一个小男孩软下身子用手托着下巴听讲。正巧被老师发现了,她瞪了男孩一眼,男孩立马又挺直腰杆依原样坐好……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镜头,可能在很多老师的眼里是那么平常,却深深地触动着我。“坐!怎么坐?学生上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座?”老师们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坐要正,身…  相似文献   

18.
一、启发谈话式 上作文课,一位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相处好久了,我喜欢大家,看样子,你们也挺喜欢我,我很感动。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总想对大家说,可总不好意思说。”学生催促道:“你说!你说!”这位老师说:“我想去你们家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一石激起千重浪。”顿时,同学们把各自的双手举得高高,老师听完几位同学的叙述后说:“你们这么多人,我怎么能记住呢?要不这样,你们把‘去你家要怎样走’用文字表达下来好吗?”说罢,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老师,我家这样走》……  相似文献   

19.
曾有人这样问我:“你当语文老师最怕的是什么?”说句心里话,每当让学生写作文时,他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又写作文……怎么写呀!写什么呀……”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病。我相信童言无忌,但同时又经常被它深深地刺伤。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位有求知进取心的教师,可是,从教多年来,却找不到改进这种局面的正确而科学的办法。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教”不得法,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在寻寻觅觅……最终,我还是拿起了《作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材编审部编著)一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才发现,原来“好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