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2.
校园“歇后语”所谓“校园歇后语”是一种准歇后语,它有别于一般的歇后语。其前半部分往往是表述一种现象或干脆仅仅提出一个名称(如做作业、青春潮),后半部分则用影视剧名、通俗歌名来加以解释,内容侧重于表现校园生活。我们在收集到的70条校园歇后语中,表现学习...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及其教学黑龙江双城市特级教师白金声歇后语是人民大众口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又名缩脚韵,也叫俏皮话。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假托语,用来描摹、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主题语,用来解释、说明,像谜底。许多歇后语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就其前后两部分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双关式歇后语与比喻式歇后语。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说明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大家知道吗?你能背出几个歇后语呢?本次的作文游乐场,何老师就带大家认识歇后语,并借用歇后语编故事,开个故事会。感兴趣吗?赶快参与吧!其实,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字游戏。【游戏准备】准备几个有趣的歇后语【游戏过程】1.认识歇后语: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演变论”和“民间演变论”。“历史演变论”的问题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且忽略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性。如果将歇后语的范围严格地局限在以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前部分是比或引导,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或说明,那么,民间演变论可认为是歇后语的来源。分析歇后语的特征,不必纠缠在“歇”字的语意上,因为“歇”的功能不再是现代歇后语的关键所在。与其着眼于“歇”这一个字的功能,不如着眼于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9.
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形式,它的后半部分,由原意的一个(组)字,引出并使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另一个(组)字,具有双关的作用。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它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贴近生活、诙谐而形象。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且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认知语言学语音隐喻的角度对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理解谐音双关歇后语的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歇后语的分类不同,它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不同。根据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否采用谐音的方法表情迭意把歇后语分为两类:谐音式歇后语和非谐音式歇后语。后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它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揭示出歇后语的幕后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化的口头语言。鲁迅先生提倡“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歇后语正是在“活人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有生命的词汇”。它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意味盎然,富有哲理,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歇后语的结构比较松散,说出前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歇后语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祝桂龙,张增贵歇后语是我国丰富的民族语言的一部分。它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形式。歇后语的特点,就在于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有的还具有较强的讽...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们创造了数量词以后,数量词就如影随形与人们亲密相伴,形影不离。人们运用谐音法、双关法、拆数法,加减乘除运算法等方式方法,使数量词艺术化,这样就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那么数量词艺术化有哪些类型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量词入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泛流传于群众中的口头语。它具有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幽默风趣、意味盎然的特点,深为群众喜闻乐道。而歇后语中有不少是数量词构成的。因歇后语由近似于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所以,数量词入歇后语既可在前一部  相似文献   

17.
趣说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俚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个引子,后边的部分是对前边部分的注释和说明,就像猜谜语中的谜面和谜底,后一部分才是真意所在。由于前后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比如说:秤砣掉进水——不浮,真正的意义是“不服”。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趣味语文吧     
语文小知识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口头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形象的比喻,后面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运用歇后语,有的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省略不说,让人去猜测、体会。所以称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