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272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16周的体育教学实验,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测查教学实验前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结果表明: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自然成长和体育教学的影响得到了发展;武术、跆拳道选项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体育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情况,对140名哈尔滨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武术课开设并不普及;中学生对武术运动不是太喜欢;认为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武术教育对武术文化的传授不够;学生对武术的形式、内容、文化内涵还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礼仪文化不感兴趣。建议学校必须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聋哑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有助于有效开展聋哑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其社会适应方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福建省三所市级聋哑学校的聋哑生共180名,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社会支持及社会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以低体力活动水平为主,其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不高;听力等级高低与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量、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性差异结论:聋哑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社会适应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重庆地区初一到高三年级共2564名学生进行团体测量,考察其体育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及其主要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主效应,存在学校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青少年体育心理素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校性质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青少年体育心理素质各因素都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即初中阶段总体发展水平相对高于高中阶段;各阶段内发展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家大力弘扬祖国民族传统文化,鼓励私人开办武术学校。全国各地的武术学校挣奇斗艳,由社会力量办起来的武术学校已经成为我国武术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而作为培养武术专业人才的武校,在其强调技术提高的背景下,武校学生损伤问题突出,踝关节损伤尤为常见,本文对商丘地区的武校学生踝关节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探索武校学生踝关节损伤的发病规律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便更好的增进武校学生身体健康,促进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指标序号法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五个维度按照权重系数大小分别是角色适应、社交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具有区分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来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丽琴 《体育学刊》2007,14(2):79-82
探讨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主要结论: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体育参与度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因子划分维度不尽相同。2)不同类别大学生体育参与度对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某些因子的影响力度呈显著性相关,男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女生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次是农村女生的“行为约束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城市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行为约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3)男女生和城乡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临汾市部分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从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四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勇  姜凤云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38-39,42
目的:探讨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是否对人体下肢的形态存在消极的影响,从而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方法:将陕西省武术队(包括已退役的)一级以上的武术套路队员35名与体育院系武术学生35名以及普通高校学生35名的下肢形态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体育院系武术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下肢形态无明显差异(P>0 05);武术专业队员与普通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01);武术专业队员的腿部趋于"O"型和步态内扣。武术动作影响下肢形态主要是其步型。结论:过早大强度专业化训练武术步型对人体下肢形态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中桩功作为武术基础功法在武术基本功练习中必不可少,其锻炼效果有目共睹,文章通过对20名参加健美专业课学习的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分组实验,在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如教学内容、锻炼强度、锻炼次数、锻炼时间等的前提下,对武术桩功在健美运动中力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证明武术桩功在健美锻炼中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且肌肉围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友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711-712,699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作为学校体育项目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竞技武术套路成为武术的一种主要形式,武术的本质特性——技击性不太明显,导致学校武术的发展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现行武术教学已迫在眉睫。采用问卷调查法,历史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改革进行了研究,建议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需求,还原武术的的本质特性,改革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人数比例、学生场地器材满意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学生兴趣、学生对武术不同项目喜好和武术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开展存在以下不足:1)武术器材较老旧;2)武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3)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喜好胜过现代武术套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3点可行意见:1)体育学院做好体育器材新旧更替工作;2)武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学生些传统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3.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顺超  孙斌 《精武》2012,(16):67-68,70
学收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看重要作用。而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运动文化形式区别于众多的西方体育竞技项目。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情况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南京市8所211学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术发展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武术教学需要教师发扬积极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高科技和多媒体技术在武术中的运用对武术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俱乐部制武术教学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大胆改革和尝试。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多元化是进一步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基于中西方文化冲突下的文化自觉而产生与发展,受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影响,引进西方自然主义体育,推崇本土国粹武术,注重军事训练,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培育师资和沟通中西方体育的办学目的,形成了完整的学校行政组织,以及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学生管理等制度,并通过访问和比赛提升社会影响力。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启示体现为:学校武术教育应坚守社会责任担当,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强化武术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规避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和模仿;推行多元教育形式联动机制,维系武术教化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8.
对学校武术教育如何服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共同的文化源泉、一致的培养目标,以及武术独特的文化结构使学校武术教育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可能。武术的文化性可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体育性可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与能力,民族性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当前学校武术应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加强科学原理传授、让学生参与动作设计与创编等方法予以弥补不足。本研究结果旨在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荣美 《精武》2013,(18):72-73
形神拳套路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神拳的教学能够使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本文针对形神拳套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形神拳套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