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多城市共同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奥运会举办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特定城市举办奥运会遇到了许多限制条件,而多城市举办可以解决一地举办奥运会场馆集中巨额投入与经济风险的矛盾,可以利用奥运会经济拉动性功能带动更多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大限度地增加与奥运会互动交流的机会,多城市举办为小国家参与举办奥运会提供了机会,能够解决奥运会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与举办城市承受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更多城市参与奥运,能够更好地推广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当奥林匹克运动方兴未艾地向前发展的时刻,世界大战的烽火硝烟几乎把刚刚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扼杀在襁褓之中。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时也使作为和平象征的奥运会3次未能如期举行。但是,新生的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1918年到1939年间,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共举行了5届夏季奥运会和4届冬季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现代奥运会已初具规模,确立了它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至今,已经走过110多年的历程,共举办25届夏季奥运会,北京第29届奥运会正在积极准备,蓄势待发。每届奥运会都设计过不同的会徽,每一个会徽上除必备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外,都是以突出反映主办国民族传统的图案为主体,衬之以奥运会届数、时间和主办城市名称等。会徽的主体图案既向世人展示了主办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风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保障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冬季运动会提供理论依据。奥林匹克营销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结构,保证了冬季奥运会市场营销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国际奥委会通过出售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和实施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获得的收入资助冬季奥运会的举办,资助比例尽管呈现降低的趋势,但资助金额却大幅度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冬季奥运会市场营销收入的快速提高。冬季奥运会规模扩大,提高了自身的影响,使得组委会市场营销收入的增长势头超过规模更大的夏季奥运会,近年来有些届次冬季奥运会在赞助商计划和门票销售方面的收入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无法获得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市场营销方面的收入数据,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加入到保护奥林匹克品牌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5.
为中国邮票入主奥运会举办国行列自豪 1896年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至今,世界历经了26次夏季奥运会和20次冬季奥运会的洗礼。在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位列第40。世界各国邮政为奥运会发行邮票已成惯例,尤其是举办地所在国家的发行。中国邮政为北京奥运会发行邮票,成为世界上具有办奥邮票发行资格的第22个国  相似文献   

6.
1896年首届奥运会以来,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同行并进。重现存在却受忽视的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互动的漫长之路富有价值。借全球史研究互动理论视角,通过跃迁研究单位、跨越研究边界和关注研究对象的历史联系,剖析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互动3时期、7阶段,展现其演变脉络与逻辑:从“欧美城市领先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初步发展互动”“全球城市蓬勃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快速发展互动”到“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互动”,经历“接触”“互动”“依赖性互动”与“形成互动机制”4层次,其中“明线”是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话语权力”的消长,“暗线”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城市之间“优先位置”的更替。互动是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日本一共举办了两届夏季奥运会,两届冬季奥运会,分别是1964年在东京举办的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1972年扎幌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1998年长野第十八届冬季奥运会,以及延迟一年举办的2020年东京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其中,1964年东京夏季奥运会是第一次在亚洲举办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组织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奥运会组织管理的新构想:奥运会借助于政治等异化力量求其发展;提倡国家办奥运而非个人主办;现代科技介入奥运会,对其实施组织管理;两国或多国联办奥运会;平衡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项目;奥林匹克运动应轻竞技体育,重大众体育。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职业化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分析研究竞技体育职业化对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影响,总结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比较研究,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东亚体育强国中国、日本、韩国参与夏季奥运会为切入点,简述了20世纪以来东亚夏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日本是东亚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引领东亚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渐衰落,韩国和中国共同位居世界体育板块的第二军团;90年代至今中国逐步成为东亚体育排头兵,2000年后中国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已经远超过日本和韩国,引领着东亚夏季奥运会的格局不断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政治环境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东亚奥运会发展的环境,揭示了东亚各国国力的增强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促进东亚夏季奥运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政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特别是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备不仅加快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相关政策制定及议程落实,也进一步丰富了奥运遗产的积淀。我国体育政策正在构建“多元的”“现实主义的”奥运话语体系,相比北京夏奥会,冬奥会的政策遗产更清晰,也更具可持续性。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选取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国家层面体育政策(2001—2021年)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夏冬奥运会影响我国国家体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及时代特征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以北京夏冬奥运会为导向的国家体育政策演进呈现出3个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北京夏奥会促进体育功能价值逐渐扩大(2001—2008年);北京夏奥会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的开启(2009—2014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体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升级(2015—2021年)。  相似文献   

12.
刘滨 《冰雪运动》2015,(2):43-45
通过对我国申办冬奥会、冬奥会志愿服务和冬季体育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申办冬奥会志愿服务具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在申办冬奥会过程中完善冬季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做出培育冬季体育志愿者的社会资本,形成冬季体育志愿服务的持久化、常态化,建设专业化、制度化的冬季体育志愿服务队伍等一系列前瞻性思考,以期推动冬季体育运动在我国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成功申办和举办冬奥会.  相似文献   

13.
"申奥"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旭 《冰雪运动》2015,(4):68-72
发挥申办冬奥会所产生的刺激与影响,全面开发与有机整合我国冰雪运动资源,对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现状表现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程度亟待提高;普及面较为狭窄,整体化发展布局有待重新调整与规划;个别项目成绩突出,整体运动水平较为低下.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这一大好的发展契机,坚持新常态理论的引导,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规划;注重对大众化特征的凸显,用以推动我国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促进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充实与完善,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有效拓展我国冰雪运动受众群体的规模,促进冰雪运动的整体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软实力是决定城市申办冬奥会可行性、操作性和成功性的基础,为了配合我国申办冬奥会重大战略的实施,对哈尔滨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哈尔滨市在冰雪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冰雪运动开展的科教支持力、冰雪体育旅游的商务吸引力、形象传播力等软实力方面与其他的冬奥会申办城市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软实力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未来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最大掣肘。应从加强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文化感召力、冰雪运动科教支持力、冰雪名城的形象传播力、冰雪体育产业的商务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哈尔滨市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全球首座“双奥之城”推动了新兴媒体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度融合,折射出我国国家传播能力提升与传播格局演变的壮阔历程。将我国筹办、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旅”作为一个兼具中国语境和全球视野的历史文本进行审视,揭示全球大变局时代技术与文化在中国的互动与演进,分析奥运传播与我国传媒业创新实践的融合互动,呈现体育传播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刘欣 《冰雪运动》2016,(4):74-76
北京冬奥会是世界政治的大舞台,大批世界级冰雪运动明星的到来,使各族群众的英雄情结、榜样情结油然而生,在冬奥会上展现当代青年中国风采,展现中国冰雪文化、冰雪经济、冰雪运动的魅力,在冬奥会上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的种子需要,需要大量既懂体育专业又有较强英语能力体育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董宇 《冰雪运动》2015,(2):37-42
中国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必然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奥林匹克仪式中的缺憾环节为研究对象,并从文化学、传播学、美学视角进行理论探析,客观论证奥林匹克仪式的缺憾与美的文明界限,积极提倡和谐、包容、文明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朽精神.以期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奥林匹克仪式文化并引起学界共鸣,推动奥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s in 1896 only a few cities have hosted or will host the Summ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more than once: London, Paris, Los Angeles, Athens and Tokyo.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improvements in infrastructure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were carried out for Tokyo in preparation for the 1964 Tokyo Olympics demonstrated that ‘Japan was experiencing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Tokyo, 97% of the Olympic budget being earmarked for improvements to infrastructures, resulted in excessively centralised politics and economics. Looking at the bidding process to host the 2016 and 2020 Olympics, it can be seen that various expectations of sports are political in nature: from the political problem of remembering legacies as mere representation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 nation basing its presence on involvement in the Olympics. The Sports Promotion Act enacted in 1961 was revised 50 years later, and policies on sport came to be regarded as national strategies. The new act became th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Sports Agency and specified governmental support for hosting the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it promotes. The time has come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necessity of critically arguing about nationalism, as well as how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nation and sport in terms of sport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发展的风向标和展示窗口。进入21世纪,奥运会举办成本不断攀升,让许多申办国望而却步,同时,还有许多新项目期盼能够跻身于规模庞大的奥林匹克舞台。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历程和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变动特征进行梳理,探讨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变化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影响。研究认为,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变动具有如下特征:项目设置规模空前、注重吸纳新潮运动项目、重视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奥运战略的直接影响是既增设了一些有利于我国运动员夺牌的优势项目,也增设了一些竞争对手的优势项目。间接影响,是有助于重塑国家体育形象,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削弱但新兴体育项目拓展迎来机遇。基于此,研究从政策设计、人才选用、保障措施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近5届冬奥会中、韩两国成绩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从竞技体育体制、奥运战略、训练体系、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多个角度对韩国参加冬奥会的致胜之道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旨在为中国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冬季优势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