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镖局是清朝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直至消失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术走出封闭的家族传播和乡间传播,同时,镖局的产生还促进了不同武术流派的融合。镖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了武术传播:(1)在城市开设镖局开设了武术传播的新形式;(2)镖局开业时的"亮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3)镖局内镖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融合;(4)走镖过程中打出的"名号"对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武术的传播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清代镖局为切入口,对清代镖局的兴起、发展以及运营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中整理归纳镖局与武术之间的关系,得出:武术的传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武术行业的规划至关重要;相互促进方能共同提高;博众家之长,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3.
探究平遥镖局发展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对中华武术的延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镖局的产生、发展、衰亡与晋商的需求,"热兵器"的使用以及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的关系。发现"同兴公"镖局的产生、发展、衰亡与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以及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关东武术文化的构建路径及其过程进行研究,关东武术文化是以本土的骑射文化为框架构建而成的,其表现为一种强调命中致远、注重实用的武术文化特征。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关东地域的武术拳种通过军队、护院、镖行以及民间结社等多种途径在关东地域进行传播,使得关东武术在保留原有注重技击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关东武术与外界的交流和拳种的丰富,促进了关东武术由"崇尚力勇"向"术力并举"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晋商的研究是个热门,然而,对于与晋商密切相关的镖行研究却是个冷门。虽然镖行在整个社会历史上的位置微不足道,史料记载极少,但是,在晋商的老巢——太谷县,谈晋商却不能不提镖行业,而提起镖行,就离不开武术,人们自然而然又会联想到形意拳。  相似文献   

6.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在探究晋商的性格特质和晋商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武术发展放入晋商发展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对明清时期晋商、镖局对三晋地方性武术的贡献作粗浅探讨,以期扩大武术研究的视野,就教于读者,进而为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清代晋商环境下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进行缜密分析,认为:晋商商业经营中对经营安全的需求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镖局则是山西形意拳满足晋商需求的载体。山西形意拳、镖局和晋商三者互动发展、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实现三赢。对三者互动关系进行剖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清代武术的空前繁荣,是由于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和武术通过恰当的载体为需求提供了供给而实现的。希望能对现代社会中武术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武术历史与文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地域式文化研究为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分析工具;地域武术文化研究能够承担武术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良性表达这一巨任,摆脱武术是"文化遗产"的静态发展模式,而呈现动态的可持续性的继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武术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系统分支,将搭建起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给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流派武术为研究原点,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得出:原始武技→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特质→流派武术这一演变和影响机制,并以中国武术的地域划分来具体解读流派武术的形成,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提供借鉴,使传统武术这一中国武术动力之源生机勃勃、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章文站在新时期峨眉地域文化大发展和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峨眉地域文化和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可继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寻找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着重阐明了峨眉地域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儒释道文化特点、名山文化特点、武侠文化特点和养生文化特点等地域性特点,指出了在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继承、传播和发展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峨眉地域武术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和中原武术从文化学角度做一辩证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共性和区别,以更好地理解岭南武术和中州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为岭南武术和中州武术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汉画艺术是现实主义写实和浪漫主义夸张的结合,它对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描绘和反映,其中也保存着许多有关武术的珍贵资料。文章试图通过对汉画艺术中相关文物资料的解读,在提供汉代武术发展视觉感受的同时,部分地展现汉代武术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