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在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重庆市高校9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分别呈正相关(r=0.25,0.21,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3,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均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06、-0.03,并且也起到序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是-0.03。结论: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也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同伴关系理论为基础,研制适应国内文化背景的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以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和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进行测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对青少年自尊、行为动机、情绪体验以及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同伴关系独立影响相关动机行为变量:能力知觉、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和运动投入;运动友谊质量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动机和行为投入.(2)在开放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动机和相关行为投入,在封闭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影响运动动机,但对于相关行为投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与运动友谊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三所体校抽取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依附问卷表(AAQ)、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为工具进行测量,全部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与运动友谊有着显著关系,青少年运动员的依附特性对其运动友谊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把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作为中介变量,探索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的解释机制,并着重观察运动员所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和专制领导行为的不同作用影响。研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采用随机抽样法,让处于不同项目和不同等级的347名(男性为173人;女性为174)专业运动员完成“运动领导行为量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以及“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所获数据采用回归和Bootstrap分析,分别对构建的民主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和专制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①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会显著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感,而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②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害怕失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害怕失败;③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害怕失败在民主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不成立;④由于感知教练员专制型领导行为会显著增加运动员害怕失败,所以害怕失败在专制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成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运动员所感知到的两种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专制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负面情绪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直接引起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还会通过运动员害怕失败感的叠加效应来增加其心理疲劳。因此,研究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应该提倡教练员有计划性的多采用民主型的领导行为帮助运动员有效的减少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路径机制。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4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均可显著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P<0.001);(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由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即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运动员心理疲劳(β=-0.26,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4,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9,P<0.001);(3)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自我决定理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正念训练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调整及提高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名具有心理疲劳的青年男性射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7周的正念训练干预,对照组在同时间里聆听自己喜欢的舒缓放松的音乐,对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疲劳状态、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组间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员干预前后比较,心理疲劳程度、正念水平和接受水平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运动员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心理疲劳程度的三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正念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接受水平得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得分和接受水平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念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7.
选取18名省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为期八周的心理训练,探索心理训练手段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运动心理疲劳、运动焦虑以及心境改善程度作为心理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心理训练后,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降低,成就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较训练前更加稳定,疲劳、紧张、TMD、愤怒和抑郁的消极症状显著降低,所有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及心理健康量表对48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中学生运动友谊、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表明:编制的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来对中学生运动友谊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良好的运动友谊可以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行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运动友谊质量、体育锻炼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并构建2者之间的模型。为实践干预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人际关系困扰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扬州市某高校588名在校大学生(年龄:M=19.24岁,SD=1.20)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手机成瘾倾向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两两相关(p<0.0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β=-0.15,95%CI[-0.28,-0.01]),自我控制(β=-0.07,95%CI[-0.14,-0.02])和人际关系困扰(β=-0.03,95%CI[-0.06,-0.01])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既可以调节身体活动影响手机成瘾的直接过程(β=-0.15,p<0.001),也可以调节由人际关系介导的前半部分路径(β=-0.09,p<0.05)。结论 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水平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SFQS; Weiss and Smith, 1999) and compared two models in which (a) self-worth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friendship quality and sport commitment and (b) friendship qual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directly predicted self-worth and sport commitment. Female team sport participants (N = 227) between the ages of 11 and 14 yea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sport commitment, enjoyment, athletic competenc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elf-worth, and friendship qualities.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und an inadequate fit for the SFQS, mainly due to problems with the loyalty and intimacy subscale. Separating the loyalty and intimacy factor into two subscales provided an adequate fit. Examination of the two structural models indicated that both models provided an adequate overall fit but that self-worth only weakly predicted sport commitment, suggesting the mediator model was impractical. Friendship quality had a weak relationship with self-worth and sport commitment.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issues in measuring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developing field.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SFQS; Weiss & Smith, 1999) and compared two models in which (a) self-worth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friendship quality and sport commitment and (b) friendship qual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directly predicted self-worth and sport commitment. Female team sport participants (N= 227) between the ages of 11 and 14 yea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sport commitment, enjoyment, athletic competenc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elf-worth, and friendship qualities.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und an inadequate fit for the SFQS, mainly due to problems with the loyalty and intimacy subscale. Separating the loyalty and intimacy factor into two subscales provided an adequate fit. Examination of the two structural models indicated that both models provided an adequate overall fit but that self-worth only weakly predicted sport commitment, suggesting the mediator model was impractical. Friendship quality had a weak relationship with self-worth and sport commitment.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issues in measuring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developing field.  相似文献   

13.
浅探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技术训练和心里训练的相结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提高基层射击教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基层射击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感恩教育是指运动队的管理者或者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一定的感恩氛围,激发和引导运动员对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价值认同,并付诸实践的道德教育过程。运动员感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应对资源;促进运动员行为的积极变化;建立和维持运动员的人际关系网络。对运动员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策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感恩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8周体育运动干预,探讨体育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进行矫正的效果。方法:通过对长春市5所高等学校的5 0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按照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网络成瘾程度、心理健康程度比例从被试者中筛选出69名网络成瘾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4人),通过对实验组进行8周体育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静坐,再通过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体育运动干预前、后测量,对测量的得分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结果: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占到了36%,并且网络成瘾者在年级、性别、专业等比例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P<0.01),对轻度、中度、重度网络成瘾者都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矫正具有较好的疗效(P<0.01),但是对于中度、重度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P>0.05)。结论:通过8周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成瘾的程度加深治疗效果随之下降,提示心理健康品质属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疾病,对其进行治疗应该辅以其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炼成瘾、心理疲劳是体育锻炼产生的两大消极心理效应。分析这些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体育锻炼效果、促进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分层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友谊质量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锻炼参与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任务目标定向、自我目标定向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友谊质量对体育锻炼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友谊质量对自我目标定向和体育锻炼参与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友谊质量和任务目标定向之间对体育锻炼参与的预测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各科目教师和家长不应忽视对学生和子女的同伴友谊质量的培养,自我目标定向者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应尽量选择和自己友谊质量较高的同伴一起锻炼。  相似文献   

18.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以访谈法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成就目标、心理健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掌握目标与躯体化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成绩目标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掌握目标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得分分别与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均分较高;心理健康总分,高掌握目标定向组与高成就目标定向组、高成绩目标定向组、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掌握目标定向组得分最低。因此认为,高掌握目标定向最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