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部由齐齐哈尔市档案馆编写,全面完整地记述鹤城军民1998年以无比顽强的斗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与嫩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进行艰苦卓绝的搏斗,最终降伏洪魔,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一段真实历史的《风雨同舟铸辉煌——鹤城军民迎战’98特大洪水记实》一书,近日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的编写出版,旨在填补齐齐哈尔市抗洪史的空白,并以在与洪水拼搏中所形成的"万  相似文献   

2.
今年六、七月以来,三次特大洪水侵袭景德镇市城区及乐平、浮梁两县,来势凶猛,洪水之大灾情之重乃百年未遇。全市军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按照局、台领导的部署,在抗洪行动的感召下,为履行记者的职责,我日以继夜投入了抗洪报道。先后采拍了60多篇反映瓷都人在抗洪一线奋战的新闻报道。如今,回想起那段抗洪的日子,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还在我脑海之中不断闪现。6月26日凌晨四时,特大洪水凶猛涌进瓷都街头,不一会儿,我的宿舍…  相似文献   

3.
面对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面对那些奋战在抗洪一线、演出人间浩浩壮举的护堤保堤军民,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和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始终密切关注抗洪斗争的发展进程,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全面而生动地报道抗洪一线的...  相似文献   

4.
’98之夏,我省遭遇特大洪水,全省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演出了一场抵御洪魔的壮剧。我台记者和抗洪军民一起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这场感天动地的世纪大决战,讴歌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展现了惊心动魄的伟大壮举。在历时三个多月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台抽调记者编辑120多人、1000多次,车辆20多台、500多次,深入到抗洪第一线采访,共采发抗洪抢险新闻1200多条,新闻专题80多个,组织文艺小分队赴灾区演出5场,举办大型赈灾文艺晚会一台。向中央电视台传送抗洪…  相似文献   

5.
洪水滔滔,南北为患。人水搏斗,气吞山河。在1998年这一历史性的大事件中,内蒙古日报的全体同仁始终与抗洪军民心心相映,深入一线,不畏艰险,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写出黄钟大吕式的重头报道,为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内蒙古报...  相似文献   

6.
去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今天,这场伟大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新闻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显示出来的“特殊魅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也正像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7日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的那样:“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宣传舆论鼓舞广大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克服艰险,对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赴抗洪一线采访的“大堤记者”,静下心来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眼前“过一番电影”,体会最深的就是抗洪精神鼓励着我们搞好抗洪新闻,抗洪新闻弘扬了抗洪精神,激励、鼓舞了前方将士,教育、感动了后方群众。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抗洪新闻与新闻抗洪。  相似文献   

7.
今年,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当这场历史罕见的洪水袭来时,我们安徽日报全面、准确地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洪抢险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生动地展现了皖江两岸一幅幅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战洪图,受到抗洪一线军民和省内社...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历时两个多月的抗洪救灾报道忠实地记录着全国军民众志成城保卫家园的动人事迹,大力宏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一次新闻记者对抗洪军民的精神美的挖掘、展示和传播活动,是一次中华民族精神美的大播散。它为抗洪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情感支援。抗洪救灾报道中的情感美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陈航 《军事记者》2003,(10):17-18
军事新闻工作的应急反应机制,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设立,依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下,集中组织协调军队各大媒体(解放军报、新华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及军内各大单位的媒体宣传机制。回顾近年来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军事新闻的应急反应机制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98年抗洪报道来说,军队媒体是第一批进入一线的。特大洪水突如其来,人们自然特别关注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以及沿江军民能否战胜洪水渡过难关。军队媒体每天以最紧张的动作,把汛情、险情和灾情以及军民抗洪抢…  相似文献   

10.
百年未遇的洪水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孕育了伟大的抗洪精神。面对肆虐的洪魔,广大军民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感受着这样一种精神,耳闻目睹抗洪勇士们的英勇事迹。作为一名党员记者,克服一切困难去报道好勇士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做一名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冲锋在前8月7日九江长江大堤官牌夹段溃口,得知这一消息,陈志林副台长率我们赴九江抗洪抢险报道组一行四名党员,火速赶往九江。在昌九高速公路一百多…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夏季发生于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退去已好久了,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我国百万抗洪大军顽强拼搏、团结奋斗,以“严防死守、人在堤上”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取得了令世界为之震惊的胜利,再一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作为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武汉,在这次抗洪斗争中经受了不寻常的洗礼;而作为这座特大城市中的一家报社,报纸的全体人员也和抗洪一线的千千万万的军民一样,用热情和汗水谱写下了不寻常的一页(注:本报社被评为湖北省专业报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一同志被评为抗洪先进个人,4篇作品获抗洪优秀作品奖)、那么我们是怎样打好这场战斗的呢?战斗中讲究了哪些报道艺术呢?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95年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后调到解放军报当记者的,是记者队伍中一个新兵。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后,我社共有50多位记者奔赴一线,我有幸成为首批上一线的记者之一。在长江大堤上,在抗洪军民与洪水的激烈搏斗中,我进一步感受到江...  相似文献   

13.
今年湖北日报抗洪救灾宣传有声有色,突出特点之一是在人水搏击的两个多月里,头版发表了近30篇抗洪言论。仅以“全力以赴决战决胜”为主题的系列社论就连续发表了18篇。围绕抗洪这一主题,一家报纸连续发表如此多的社论,这在新闻史上是空前的。 对于这些言论,无论是党政领导同志、新闻界同行还是普通读者,都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充分肯定。认为它们像号角,像战鼓,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斗志,激励人们勇敢地迎接洪水的挑战。因其及时准确,短小精悍,富有激情,战斗力强,被同行们誉为言论宣传中的“抗洪体”。 作为本报今年抗洪社论的主要撰稿人,回首那连续奋战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我想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切身感受,这就是:用“情”写就抗洪篇。  相似文献   

14.
●是他们用文字和图片把百年不遇的汛情告诉大家 ●是他们传达了党中央的关怀和华夏儿女的情谊 ●是他们报告着子弟兵的英勇和人民群众的安宁滚滚洪水,浊浪滔天。百万军民在战胜长江一次又一次洪峰的同时,湖北日报社百余名新闻工作者始终历战在抗洪抢捡第一线。他们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转战长江各险段,冒着生命危险,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镜头,真实记录着百万军民的锁洪魔的英姿,书写着湖北百年不遇的98抗洪史诗。  相似文献   

15.
今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在抗击这场洪水的搏斗中,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全体工作人员,以抗洪军民为榜样,以“严防死守,死保死守”要求自己,坚守抗洪救灾报道岗位,做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号令随到随播出,什么时候需要记者就什么时候出动,哪...  相似文献   

16.
7月初以来,长江发生罕见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位于三峡工程所在地和荆江大堤险段上段的宜昌日报闻“汛”而动,派出80%的编辑记者,及时准确地报道了防汛抗洪斗争的全过程,受到抗洪军民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 7月初,宜昌日报及时派出22  相似文献   

17.
6月中旬以来,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利用广播传播信息快、覆盖面广、收听方便的特点,及时、充分报道党中央、各级政府对抗洪救灾工作的关心和前线军民携手奋力抗洪的消息,发挥了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作用。在这次重大报道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力以赴,派出一线记者59人,抗洪报道占新闻节目的80%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江流域和松嫩流域抗洪前线百万军民与洪水浴血奋战的情景牵动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全体职工的心。为及时帮助灾区抗洪救灾组织和各医疗机构防疫防病,表达他们的一份爱心,决定将价值22.4万元人民币的2000册《灾难医  相似文献   

19.
’98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将作为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壮举载入史册。在这场抗洪抢险的伟大斗争中,我国的新闻记者深入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抗洪军民与洪水搏战的悲壮场面,为广大受众又塑造了一批新的英雄形象。本文要论述的是部分报纸对人民解放军高级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对于记者,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我有幸在九江参加了’98抗洪报道。抗洪是一个大战场,她让你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焦急、兴奋、感动、忙碌的状态;抗洪又是一个大考场,她对记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是一次最实际的检验。在抗洪前线,我亲眼目睹了洪水的暴虐与无情,也亲身感受到抗洪官兵的拼搏与献身。在酷热难耐的长江大堤上采访,我淌下过道道汗水;在孤灯一盏的军用帐篷里写稿,我也流下过行行热泪。我曾去过老山前线采访,两相比较,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