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但是,如何全面地阐释听课的作用呢?由于听课者的立场、目的不同,对于听课作用的认识各异,有的强调听课的评估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监督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研究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2.
《新教育(海南)》2007,(11):13-13
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有机会经常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听课这一有益教学的群体性活动,对教学管理而言也能收到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议听课     
苗发伟 《教育革新》2009,(12):26-26
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授课者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化课堂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缺点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就听课者而言,应该怎样去听课,我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下课铃声的响起,代表着一堂课的结束,但并不代表听课者听课任务的完成。听课犹如欣赏艺术作品,听课者在欣赏完之后,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总结出来,那么对于上课者和听课者来说,都会大大降低听课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一、为课后分析做好准备在听课以后,  相似文献   

5.
听课之我见     
听课是教学过程中听者与讲者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它是讲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 ,能发现讲课者在讲授本节课时的不足与长处 ,以使他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经过听课 ,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 ,这样教学效果就可得到提高与升华。而对于听课的人来说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 ,还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 ,同时可向听课者汲取长处 ,这样听课者从各方面可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要经常听 ,要听各科教学。一、听课先要备课听课也要“备课” ,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难以接受。听课就听课 ,…  相似文献   

6.
听课,是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由于校长的观点、理解、认识、理念等不同,听课的效果和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重在评估、有的重在监督、有的重在研究等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听课都能促进上课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对于校长而言,听课活动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作为学校领导,要把听课活动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中,校长进课堂的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学校发展的一种隐患。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认为讲课是一门艺术,其实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但在有的教师眼中.听课不是一种需要珍惜的权利.而是一项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所以.许多教师以工作忙不想去听课,有的以听课受罪不愿去听课.  相似文献   

8.
近来,各校普遍举行了公开课、研究课,听课活动广泛开展,领导和教师一起切磋琢磨,研究之风日盛。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觉得在听课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逢到某学校上公开课,常常是听课者蜂拥而至,外地的也往往百里迢迢赶来听课,据说有的领导丢下了日常工作,有的教师请了假调了课,有的不请假,把上课改为学  相似文献   

9.
听课是一门艺术,通过听课能促进上课者和听课者双方的进步和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听好体育课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听课的目的,端正听课态度.其次,要掌握听课的技巧.最后,要将收获记录下来.能做到这些,就能较好的通过听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听者有心     
<正>听课是一种观察课堂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课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做一个有心的听课者,通过聆听授课者的讲解之声、点拨之音,观摩教学活动,借此反思自身,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听者需有真心。听课教师要真心准备腹稿,怀揣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教材处理方式、教学环节设计。  相似文献   

11.
评课.就是听课者对所听课的整体或某部分、某方面的评价。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变量:上课者的身份、上课的目的、课的类型、课的内容、课的质量、听课者的身份、听课的目的、听课者的教学理念等等。删繁就简.下面就从有效性的角度来谈如何评价一节小学数学课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课堂评价中 ,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思想。过去听课时 ,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 ,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会有一些缺陷 :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 ,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 ;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 ;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 ,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 ,我建议 :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 ,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  改变听课者的位置 ,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 (或侧面 )交…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公开亮相的"课"都是经过一番精心打造的观摩课,真实性不够。如果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教师想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听"推门课"(随堂听)是  相似文献   

14.
时下各级各类学校大都把听课评课活动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抓在手上。广大教师以苦练教学基本功为前提,大都能认真对待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听课,确实起到了督促提高的作用。然而也有少部分教师,平时上课敷衍了事,一旦遇上听课,为了增强课堂效果,便事先安排“演员”,将问题和答案告诉他们,搞“导演式”的公开课,以博得听课者的好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评价中,也应体现这样的思想。过去听课时,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容易出现一些缺失: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新课改中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适当位置(可坐在靠墙边第一排学生坐位前…  相似文献   

16.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17.
听课、评课是研究教材教法,检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是教研员、领导干部、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听课、评课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听课(一)牢记一个信念;人人可为我师。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科学”的把握,“艺术”的修炼,主要靠课堂实践。自己带班上课是实践,坐入他人课堂听课也是一种实践,别人上课,你去“旁观”,从执教者对课堂的驾驭,到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各种各样的现象都会呈现于听课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败,必有原因。听课者在课堂上接收很多教学信息,加以解剖,…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科思维品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学科思维品质与当代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是新课改以来被大家热议的话题。学科和课堂应该是教学的原点。学校组织课堂调研活动,对于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很大帮助;对于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授课者、听课者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教学相长,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19.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也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不少教师认为听课只需带一本听课薄、一支笔,有兴趣多记点,没兴趣时涂鸦几笔,听完课后上交教导处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听课时只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视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有的听课者埋头记录,但字里行间缺少自身的思考和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易“知其然”,  相似文献   

20.
听课的目的是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听课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求达到某个次数来应付检查,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要让听课者愿意、乐意去听课,让上课者也愿意把自己的课奉献出来供大家来听,关键在于学校对听课价值和目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