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春联     
“两秭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古往今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写过两副这样的春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开药店的老中医,每年春节都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上一副奇特的春联: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富贵…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聊春联、识春联、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写春联。这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本次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也是小年夜,左邻右舍都开始贴春联了,对门蔡阿姨家贴的春联是“春暖风和日丽,物丰国泰民安”;楼上王叔叔是做生意的,他家的春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楼下李奶奶家贴了一个大大的四周被金元宝围绕着的金灿灿的“福”。  相似文献   

7.
春联小史     
战国时,中原老百姓把用桃木刻的木偶,挂在门旁,称为“桃梗”,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即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被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自此,春联之风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春联小史  相似文献   

8.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珍珠。它从不断的革新锐变中走来。饱含了人文色彩,张扬了中国元素。春联承载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是其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揭示春联的传承“密码”,有助于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的“大屏幕”。  相似文献   

9.
可乐超市     
《特区教育》2011,(1):40-43
新年讨吉利 以前,有一家人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爸爸跟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爸爸先满怀诗意地念道:“今年好!”  相似文献   

10.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12.
贴春联     
<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人们总会郑重其事地贴春联,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大年三十一大早,爷爷就开始张罗贴春联。茶几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春联,红红的,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悦。爸爸搬来一架梯子,负责贴春联;爷爷负责分配春联;我呢,就是一个风驰电掣的“快递员”。  相似文献   

13.
开封市县街小学大队部从中国重要民俗之一——春联入手,通过开展“小小春联情谊深,和谐行动暖人心”活动,鼓励队员们争当“和谐小天使”,在编春联、诵春联、写春联、送春联过程中,感受和谐,创造和谐。编春联  相似文献   

14.
“联”想     
<正>小年,昭示着旧年的完结与新年的到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每家每户开始洒扫庭除,除旧布新,集中置办过年所需,为本就忙碌的一年掀起最后一个小高潮。过年既为家事,自然不可能只由某个人一手操办,一家人总还是要有所分工,而我所要完成的固定“任务”便是——写春联。我写“春联”那应该是2012年的冬天。在道叔公启蒙下,已经练了一年多毛笔字的我,对于毛笔字的运用概念就是门上的春联、路边的标语告示以及红白喜事上一些必要内容的书写。此时,念及春节将近,不免有些“技痒”,在晚饭时主动向父亲提起:我要给家里写春联。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一】选春联师 :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春节之前街头的一个春联小摊 ,这时你来到了这个小摊 ,你打算为谁选春联?准备选哪一副呢?(学生选春联并说话)生1 :我为爷爷奶奶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这副春联 ,希望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永远幸福。生2 :我为爸爸妈妈选“比翼齐飞百年好 ,志同道合千秋缘”这副春联 ,因为我想让爸爸妈妈永远幸福 ,和和睦睦 ,亲亲热热。(众笑)生3 :我的同桌有些贪玩 ,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所以我为他选“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副春联。师 :那么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3 :(走到同桌前 ,把春联送给他)对他…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师在讲授《春联》时,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教师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教师并不着急,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教师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有的说:“我看到杏花开了,红红的。”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教师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  相似文献   

17.
最早的一副春联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公元964年除夕,蜀国孟昶自己动手写了“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被人们公认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8.
春联的故事     
我们这里,“小年”一到,家家户户总须贴副春联,大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味。年年贴,年年换,按说人们该有司空见惯之嫌了。大概是乡亲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观,好奇心也愈加强烈的缘故,这不,村里一些人又一窝蜂似的涌到福伯家,都想看看他今年写了一副什么样的春联。  相似文献   

19.
年关近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的门上开始贴上大红的春联,喜庆的气氛出来了,年味也浓了。春联的起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对联”。早在秦汉以前,每逢过年,老百姓就在大门的左右两边悬  相似文献   

20.
教学依据苏教版第七册《春联》。教材解读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知识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著名语言学家袁晓园先生说过:“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正是开发智力的魔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