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Talmy认知语义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真实语料,聚焦考察现代汉英动词"飞"和"fly"的语义结构及句法模式的异同。究发现:"飞"和"fly"在作动词的概念语义均由[+运动]、[+空中]、[+翅膀]、[+控制]、[+施事性]和[+方式]构成,这决定了它们句法相同性;但两者存在句法差异和句法结构频率差异。  相似文献   

2.
语料库研究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桌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词汇系统中的季节词作为人类时大自然认知结果,其词义系统既反映了人类生活中共同的客观世界,又反映出不同语言社团所面对的有细微差别的世界.季节词汇语义场是研究不同语言词义共性和差异的重要语义场,本文拟以汉、英语基本季节词“春”和“spring”为例,借助现代语言研究工具语料库,对二者的语义韵特点及翻译进行比较,以期对季节词的语义韵比较和翻译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从而对词汇搭配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丹 《江汉学术》2011,(5):89-92
从功能分布上看,"资深"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作定语时,既可修饰具体名词,也可修饰抽象名词。其中,具体名词又包括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资深"之所以能修饰指物名词和抽象名词,是隐喻机制作用下语义泛化的结果。从语义特征上看,"资深"原有的义素[+阅历深、经验多][+时间久]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为两个独立的义项:一是阅历深、...  相似文献   

4.
"ひく"作为一个多义动词使用频率很高。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全面掌握多项语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ひく"的多项语义,构建语义网络结构,可以使我们对"ひく"的理解更加简单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5.
"很"和"挺"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在语义和句法等方面有很多共性,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同。从语体色彩、句法功能、与否定词"不"的组合等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并解释二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有"字和"是"字存在句是存现句的下位句型,它的句法结构关系是"NP1-VP(有/是)-NP2",内部逻辑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为VP’(NP1,NP2)。存在宾语(NP2)是存在句的语义核心,其句法结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省略或者不出现。本文尝试结合典型事例,从谓词和存在主体之间的语义关系上,详细地描述"是"和"有"字存在主体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并试图再此基础上,找到存在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情态的角度考察"大不了"的语义内容,可以对"大不了"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不了"在语言使用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道义情态、评价情态三种不同的情态语义,但在语用功能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反映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小化,持有不以为然的主观态度。本文最后对"大不了"的主观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不同语义内容的"大不了"包含的主观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9.
语义与句法相对应,词语组合时要受到语义搭配的选择性限制,语义特征不相容的词语一般不能组合。本文以"片付ける"一词为研究对象,对与其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说明该动词的语义引申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共"与"一共"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意义相近的统计副词,它们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同与相异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程度副词highly和terribly都表示"非常"、"很"等意思,在语义韵方面既存在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都可以修饰褒义、中性和贬义的形容词和动词;但highly具有明显附带褒义和中性语境的倾向,而terribly具有明显附带褒义语境的倾向。从语域特征角度来看,highly通常用于书面语中,而terribly通常用于口头语中。在书面语中,highly的典型分布语域是学术和科技英语,而terribly没有典型分布语域,但在新闻报道、书信和自传中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2.
在语义关系方面,本文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对义"两大类。在构式义方面,本文认为"没X没Y"否定X、Y所在的"自然语义场",概要来讲,当X、Y是同义、近义、类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存在;当X、Y是反义、对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分别。  相似文献   

13.
“被”字句和“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两种句式,许多语法学家都对这两个句式进行过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汉语中,还存在一种这两个句式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情况,人们对这种融合句探讨得很少。本文尝试从句法形式、语义基础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这种融合句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日语动词"クウ",其义项已远远超出"吃"这一原始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将"クウ"的常用义项分为一次元语义和二次元语义。前者包括其语义原型;后者则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法形成的各扩张语义,大部分语义都凸显了"吃"这一脚本中包含的某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笑"类动词是自然语言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俄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对俄语中"笑"类动词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它们分为方式类动词和情感类动词,通过语义分析法分析俄语中的"笑"类动词,探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和印欧语系有明显的区别,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表意手段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我们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处所词"这一结构为例,阐述汉语语序对语义表达作用的影响,进而强调语义分析法在对外汉语语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使”字句与“把”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基于致使力的性质,“使”字句表示泛力致使,“把”字句表示非泛力致使。二者的差别在于:①语义组合方式不同;②表达功能不同:静态描述性与动态过程性。并且从语义组合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互换情况及其条件。认为B式“把”字句与B式“使”字句可以互换,但A式“把”字句与A式“使”字句除谓词为使动词外,一般不能互换。  相似文献   

18.
形容词重叠式好好常作定语。从调查的语料来看,好好作定语的用例95%以上蕴涵转折语义。凡有转折语义的用例,句子中的动作行为都必须为已然体;相反,没有表转折者语义,其动作行为都非已然体,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考察汉语发展史,形容词重叠式好好产生于唐五代,最初只作状语,明代始作定语。定语产生之时,好好句式就蕴涵了转折语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9.
突显论与语义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词汇转换上、句式结构安排上还是在词汇扩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角度描写语义变化,需要把基体与侧面等结合起来,找准要突显的部分,也就是射体,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认知语法理论的完善,突显论在语义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非常+N"中的"非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副词,一种是区别词。两种词性和语义存在密切的关系,词性随着语义的变化而改变。"非常1"和"非常2"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了更好地区分"非常1"和"非常2",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讨论,提出四个鉴别方法。最后指出"非常+N"的流行使"非常"的语义及搭配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