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鲍德里亚认为,生产性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只是消费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消费社会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在后现代拟像世界,由于符号与真实脱离关系,消费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如同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置换成符号而继续沿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样,对后现代的分析,鲍德里亚不过是又将符号置换成了拟像,其前后的认知模式和分析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在宣布意识形态消失的同时又走进了意识形态的牢笼。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是当今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符号的本体论做过系统而深入的思考,以符号学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及其症候,提出了消费社会的概念,认为人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上而不是在物质层次上。在一个已经符号化的消费社会里,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鲍德里亚关于媒介的后现代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关“仿真”和“拟象”的理论,认为我们目前所处的就是一个新型的仿真时代,随着微观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人类的仿真能力日益强大,使仿真不再仅仅意味着对原型的模仿,仿真物发展为由结构价值决定的没有原型的事物的摹本———拟象。在符码主宰的彻底的表征危机之下,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真实的东西都将带上超现时主义的拟象特征,真实实在会完全消失在影像和符号的迷雾之中。鲍德里亚重写了符号—现实的关系,以他特殊的理论视角梳理了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与客体的构成和交往形态,对当代欧美大众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消费为中心的后现代社会,即转向了一个由符码、影像、信息等所主宰与操控的后现代消费社会,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着商品符号,因此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价值被消解,符号成为了统治时代的工具,于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消费时代到来了。因此,从解读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开始,认识后现代消费主义,对于帮助我们树立社会主义和谐消费理念、构建当代和谐消费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的力作——《消费社会》为后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并提出了“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笔者试从其消费社会观来分析当代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所隐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消费取代生产的逻辑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心,人们消费的对象,在形式上是物,而本质上则是物所代表的意义,消费的真相不在于享受物,而是要实现生产、建构和控制的功能。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早期鲍德里亚那里,符号构成了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这体现在他的《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存在的两方面严重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没有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效果,相反是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二是认为只有以符号作为批判的基础才能达到批判的效果。但他的符号批判理论正由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误读而与资本主义达成了共谋。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符号编码进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要的合法性遮蔽了生产的社会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由于预设了真实的主体及需要,同样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码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视阈,通过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矛头指向符号价值与符号形式.对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教师思想:理论图景、批判向度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教师思想既包括后现代主义者对教师的论述,也包括具有后现代思想的教育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对现代教师的反思。后现代思想者主要从知识真理观、主体观以及现代政治权力秩序观这三个向度对现代教师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他们提出的独特的教师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前瞻性地把握当下的教师问题。由于其建立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教师思想也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对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枇评理论,认为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不可分析性与詹姆逊对后现代文本的深度挖掘形成矛盾,后现代文化中距离的消失与詹姆逊的“认知测绘”理论形成矛盾;詹姆逊文化批评是后现代知识分子在当代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想象性把握,对社会矛盾的虚幻解决,这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形成矛盾。企图在文本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在后现代的碎片与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调和,使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处于理论的建构与自我解构之中。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Thomas More’s vision of citizen education is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ast European dissident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addressing the present crisis of social agency posed by the legacy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 and the surge of post-truth politic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engag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Eastern Europe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ffers a useful way of approaching the question of political action in relation to social dreaming and an important context to address the 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The way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East European dissidence both resonates with and questions the main principles of postmodern theory makes it particularly relevant for the curren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momentum and can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s belonging to the ethico-political turn.  相似文献   

14.
国际性的后现代化思潮势衰之后,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并没有从而减弱其复杂的影响,相反,却仍在继续扩展之中。据初步考察,近期以来的后现代哲学精神,一直在向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冲击和渗透,同时,还在后殖民主义化理论中变应着,又对马克思主义学派引起理论解构反应,并在女权主义中有力地表现着,而后现代哲学本身内部的交流则呈现为互动变异之态。因此,对于西方后现代哲学精神的近期动态仍有给予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进入 2 1世纪 ,我国将有许多高新技术项目要投资建设 ,要保证这些项目投产后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做好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 .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 postmodern feminist theory as a pedagogical tool acknowledges differences and organizes people to create social change. Connections between femin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modernism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ship to possible pedagogical directions for schools and other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The authors outline six guiding principles of a critical postmodern feminist pedagogy including: students' experiences as central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visions for safe spa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voices; the revision of centers and margins to understand power and agency; the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 as central to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social boundaries;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of critique and possibi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Finally, the authors highlight, in detail, two curriculum projects based in schools that exemplify these principles, a middle school forum for girls that addresses issues of sexual violence in rural Pennsylvania, USA and a high school class for pregnant and parenting teen mothers in Las Vegas, NV.  相似文献   

17.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化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论流派,女性主义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使其与后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契合。它亦以对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激进反叛,提供了大量变化、断裂的个例,丰富了后现代化理论。但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与虚无的、崇尚消解的后现代化具有根本分歧。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解析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启发了深受本质主义困扰的女性主义更为关注性别内部的差异。而女性主义也将坚持性别话语的基本立场,强调化批判的立足点。因此,如何吸收后现代化的精华并将之纳入自己的政治实践框架,成为当今女性主义论界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133-135,148
后现代思潮在当代西方学界全面主导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经验反思与理论重构,而它对教育理论的批判话语更是集中于启蒙主义传统的各种教育模式。与重视知识传授和经验积累的专业化现代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后现代教育话语尊重不同主体意识的认知方式与体验过程,更加偏重个体意识与通识观念的素质培养与博雅教育。通过反思后现代思潮对于当代通识教育的各种理论利弊,将有助于建构一种面向体验教学过程和主体批判意识的新型通识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19.
论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征: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以后现代历史哲学为基本纽带,以后现代文化政治为最终导向.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模型使她的诗学具有清晰的逻辑性,但也使其理论基础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她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政治策略的独特解读,也与詹姆逊等新左派理论家颇有不同,对两者的比较将大大加深我们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