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媒体无论规模还是发达程度,都堪称世界之最。美国政府在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利用媒体为己服务的操作上,也有一套办法。无论是对外国记者的"引导"上,还是对国内媒体的利用上,美国政府都有娴熟又微妙的操作手段。同时,美国传媒资讯高度发达。这些对驻美国记者的独立客观报道都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挑战。 "精心"为外国记者提供服务每一个到美国工作的外国记者可能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3.
他曾与美国七任总统侃侃而谈,也曾与江泽民谈笑风生,在他60年的记者生涯中,创建了美国传媒的众多神话,他就是美国传媒界的常青树迈克·华莱士。40生来,迈克·华莱士先后19次获得艾美奖,并在2003年获得艾美奖终身成就奖。曾有媒体评论道,正是华莱士和《60分钟》节目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由此华莱士的退休标志着美国新闻界一个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成立之初,杰斐逊总统著名的关于新闻自由的讲话奠定了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基础。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较为明确地界定了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架构,指出政府要支持新闻界的监督,鼓励媒体关注公共事务,唯有如此,传媒才会做到客观和可信。但是,2001年的"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关系原则。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到2008年以来的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与媒体的新型关系在很多重大时刻彰显,双方倾向于联手展示国家形象。本文运用传播学控制研究理论从美国传媒面临的新局势、新战争,以及新"敌人"等三方面分析新国际传播环境下,美国政府和媒体关系的新特点,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1日,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打电报给美国总统里根,抗议美国政府官员“制造假情报”,愚弄了美国新闻界和美国公众。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首席发言人、老资格的新闻记者伯纳德·卡尔布也宣布辞职,抗议政府制造“假情报”围攻利比亚。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原来,10月2日,美国素以“揭丑”著称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11日,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打电报给美国总统里根,抗议美国政府官员“制造假情报”,愚弄了美国新闻界和美国公众。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首席发言人、老资格的新闻记者伯纳德·卡尔布也宣布辞职,抗议政府制造“假情报”围攻利比亚。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原来,10月2日,美国素以“揭丑”著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美国政府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宣传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其中,社会化媒体便是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美国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号召数以百万计的网民支持某一决议,或对某项新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前所未有的宣传方式不仅使美国政府得到了满意的宣传效果,而且还令政府在公众中的亲和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试以美国政府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为其宣传策划服务为例,分析社会化媒体在政府政策宣传中的功用,从而为我国构建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9.11"后看美国的"新闻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兴平 《新闻记者》2001,(11):22-25
多 年来 ,美国一直被捧为世界上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受众能够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报道。因而 ,美国新闻理论被奉为圭臬 ,美国的新闻处理模式和新闻机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成为引导世界新闻潮流的标准。美国奉行新闻和言论自由的原则 ,媒体在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足鼎立之后行使监督职能的“第四权力” ,当然有权批评政府和总统 ,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专栏作家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修理”美国总统、高官和批评政府的各种政策。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 ,事实并非如此。远的不说 …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如何买下白宫政治中的金钱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罪恶或纯洁,其善恶完全取决于它的用途。如果今年美国总统选战中筹集到了数十亿美元捐款被用于向公众解释美国政体三大分支机构的有限权力,那你可能会说这钱用得挺好,但我们都知道竞选捐款从来不会这么用。今年的捐款大部分都用在了两大阵营互相攻击的竞选广告上。罗姆尼的懦弱因子在今年的美国总统选战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多次暴露出了自己的懦弱一面。比如说故意躲避记者,向国内右翼保守派屈服,担心自己的票仓,隐瞒自己的纳税情况,还有他糟糕的海外筹款之旅。他会成为一名懦夫总统吗?专栏作家汤玛斯基将罗姆尼和出身共和党的前总统老布什和里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人自诩美国民主是世界各国效法的典范:美国主流媒体亦自诩为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大权力”, 是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看门人”,是制约、抗衡政府的“影子政府”,是超脱任何政党控制的“无冕之王”。表面看来,美国新闻媒体似乎的确具有高度的新闻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规定,国会不得通过立法限制新闻自由,在和平时期美国政府也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总是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自由施加影响和“引导”,用以调节和控制新闻报道的数量、质量和导向,这就使得新闻自由在无形之中受到种种隐性的限制。而当战争爆发时,所谓“新闻自由”则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的兴起继第一媒体——报刊、第二媒体——通讯社、第三媒体——广播、第四媒体——电视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风行之后,现在,第五媒体又在美国崛起。1998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在因特网上发表独立检察官斯塔尔提呈的有关美国总统克林顿绯闻的报告。这份报告书在众议院批准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在美国国会4个网址上公布。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同一时刻看到了这份报告。这是因特网第一次作为国家首选的政府文件媒体,也是第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当记者,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各种各样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很多。政府部门自不必说,研究机构、群众团体、国会议员、社会名流,乃至某一所大学、某一家公司,一有事情,便请记者,当然都是为了借助新闻媒介,扩大社会影响,但记者却也因此得到了不少新闻来源或线索。在这类活动中,最受人重视的,当推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会期不定次数可多可少总统的记者招待会是不定期的,有的时候隔不多久就举行一次,有的时候几个月才举行一次,各届总统的情况也不一样。据统计,艾森豪威尔执政8年,共举行过193次记者招待会,平均每年24次,这是比较多的。尼克松在任5年半,先后举行记者招待会37次,平均每年六七次,这是比较少的。里根入主白宫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等先后在网络上安营扎寨,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场从白宫新闻发布会、党代会、各州巡讲会、电视辩论现场延伸到了Web2.0、iPhone、SMS(手机短信)、电子游戏等新媒体上。  相似文献   

15.
唐勇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5,(5):127-128
美国政府从来就重视舆论调控,这一点在外交事务报道上尤为突出。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到今天的美国总统布什,都是如此,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外交是如何对舆论进行调控的呢?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外交部门总是想方设法控制媒体,在与之周旋的同时,形成了一套可以用来对新闻界施加影响的游戏规则,通过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使之对外交有利。美国政府外交部门对媒体调控的游戏规则可以分为硬性调控和软性调控两种。硬性调控具有强制性,软性调控具有引导性。在和平时期,美国外交部门对新闻媒体以软调控为主,硬调控为辅。软调控是…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遇到一个非常"不友好的问题"--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参见中国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7.
三、政府的控制“美国政府很重视新闻控制,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起就是如此。200年来,这个控制舆论的政策从未改变过,只是随着白宫主人的变迁因人而异罢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既然以电视为主要宣传工具的消息来源的时候已经到来,因此,现代总统就必须比他们的前任具备更为复杂也更为表面化的专业才能。”他们必须学好驾驭舆论的艺术,不仅为获得竞选的胜利而且也为了进一步宣传他们所信仰的计划与事业。与此同时,他们还得费尽心机避免被人指责为操纵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卸任总统靠演讲发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克林顿总统更是个中高手。不过,美国媒体披露的克林顿在过去6年中的演讲收入还是高得让人咋舌。据估算,除了为慈善组织筹款所进行的演讲外,克林顿卸任后在国内外演讲的个人收入接近4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周庆安 《青年记者》2017,(22):65-67
对于国际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新闻发生地,往往不是会场,就是战场.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历重大国际会议的报道,或者成为战地记者,都是极为难得的历练.然而2016年以来,随着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作为年度关键词,新闻界迎来了一次深层次的挑战.对于国际新闻教育来说,在关注美国新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界媒体界对峙的同时,也应当反思这个领域的教育如何面对“后真相”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总统来说,要想保住私人的秘密极为困难。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有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尾随而至,这些记者不仅注视着里根遇刺的历史性的瞬间,而且也注视着福特的头碰在机舱门上或卡特行走中偶然失足这种微小的窘境。新闻界常常令人难堪,有时甚至显得情趣不高。比如,当它在全国电视上表现第一夫人时,反映的可能是她的孩子们在吸毒,或者是发表一张由于外科手术留在林顿·约翰逊肚子上的一块伤疤的照片。但是,新闻媒介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