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前史学界对左宗棠的评价仍然存在着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左宗棠难以尊之为“民族英雄”。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是因为: (一) 从左宗棠为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看,他是可以尊之为民族英雄的。评价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评价左宗棠的历史功过时,有的同志因强调左氏后期的功绩,而忽略了他前期镇压进步,屠杀人民的罪恶,作出了“左宗棠功大于过”的结论。对此,我不揣浅陋,谈些不同的看法。几十年来,为什么对左宗棠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社会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作不出正确的评价呢?关键在于“左”的思想影响。那种“从斗争需要出发”的政治模式框替学术研究的做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人们不能按照历史人物本来面目去作出历史的、公正的、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是把这种评价简单地机械地纳入当时政策宣传需要的轨道。因为左宗棠前期极力为清皇朝效命,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是“中兴名臣”之一,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只能被肯定为“刽子手”和“卖国贼”。至于他后期收复新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功绩,当然要被抹煞、被全盘否定。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完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西洋所震者惟左宗棠”,当时人对左宗棠有如是评语。后来,一个时期内则认为左宗棠是卖国贼;现在则又有认为左宗棠是爱国主义者的。事物的发展与人们的认识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看来,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免不了走一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之字路。  相似文献   

4.
由湖南省社联、社科院、历史学会、湘潭大学和湖南师大,联合筹办的全国左宗棠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七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廿个省市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左宗棠和林则徐的后裔也应邀出席。与会同志主要围绕下述问题展开了争鸣。一是关于左宗棠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在确认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是极端反动的罪行,应该全盘否定的前提下,有些论者对左宗棠参予镇压活动的动因、发展演变过程和客观效果,提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5.
论左宗棠     
中国人民反对阿古柏和沙俄侵略者入侵新疆的斗争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可是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左宗棠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公正评价.长期以来,一提左宗棠,就冠以“祸国殃民的洋务派”、“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等恶谥,成了一个几乎被全盘否定的历史人物.洋务派的功过本来就不能一笔抹杀;对于左宗棠,不提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祖国领土的英雄业绩,更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何一分为二地正确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本文试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研究左宗棠的活动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事功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左宗棠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和探源溯流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对左宗棠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左宗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略谈粗浅之见,权当引玉之砖。一、关于左棠宗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历史,从来是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同一  相似文献   

7.
苏州大学历史系和江苏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的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13—16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我很荣幸,被邀参加,对素无研究的左宗棠问题,无疑是补了很好的一课!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既是残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起义捻军、起义回民的刽子手;他又是收复新疆保卫祖国和坚决  相似文献   

8.
在《笔谈左宗棠》专栏中,参加笔谈者据事论理,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争鸣商榷,谈出了不少新深透辟的看法,使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逐渐趋于实事求是。综观诸多笔谈文章,看法有同有异。所谓同,即是:大家都承认左宗棠这个功过掺杂的人物的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笔谈左宗棠》赵世培同志的《不必替左宗棠找“帽子”》一文,我觉得作者对左宗棠下的结论,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赵世培同志不主张“对任何历史人物都作出总括一生功罪的评断,即戴上一顶非此即彼的帽子”。他认为给左宗棠的一生戴上“中兴名臣”或“汉奸屠夫”这样“各执一端,水火不相容”的帽子,“既不能科学地判定左宗棠的功罪,更不能确切说明左宗棠的阶级立场或政治观点的是非”,因而是十分错误的。他认定,评价左宗棠应该用“阶  相似文献   

10.
试评左宗棠对陕甘回军的镇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对陕甘回军作战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对这段历史,建国后研究者一般均笼统予以否定,深入、具体分析却嫌不够充分,下面拟做些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在评价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时,首先应搞清陕甘回军起事的性质以及左宗棠此段活动在历史全局中的地位。陕甘回民起义的爆发,是清朝统治者执行反动的民族政策直接引起的,也是封建统治者加重对西北回民封建剥剥的必然结果,而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则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  相似文献   

11.
将教育评价发展历史与哲学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对教育评价的历史进行哲学考察,寻求教育评价内在的发展规定性,以期对当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教育评价观的建构,寻找哲学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的收复是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左宗棠因而成了风云人物。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给予左宗棠以重大支持,地位高于左宗棠,与奕 共同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文祥却为大多数史学家所遗忘了。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左宗棠的塞防建议虽是正确,但在大多数官员的反对与清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形下,如无文祥的支持是难以执行的。文章认为:文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大。并认为肯定文祥这一历史人物,能更有助于研究洋务派。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研究左宗棠的活动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事功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 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左宗棠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和探源溯流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对左宗棠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左宗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略谈粗浅之见,权当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改、新理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一轮新课改,走进了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新课改的新理念走进了历史课堂。在一次题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上,学生在学习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学生的爱国激情纷纷被激发了,各抒己见。但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左宗棠没有什么功绩,因为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随即,教室里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学生又纷纷议论起来,他们感到疑惑了,左宗棠到底有没有功绩呢?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舆榇出关,收复新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又曾率领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回民军,造成了无法辩解的历史罪过,是个在正反两方面都起过突出作用的历史人物。本文不想评论他一生的功过,仅就其对甘肃历史有些实际作用的政绩,略举数端,以供史家们全面评论左宗棠之参考。谬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7.
科研评价:目的与方法的适切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评价虽以科研成果或科研表现为基础,但评价的结果必须与科学的本质规定性相一致。本文根据科研成果在评价中角色的不同,将科研评价分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以科研成果为指标的评价"两大类,在系统梳理"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评价"两种方法的合理性及缺陷基础上,对现行各具体类型科研评价的方式进行了综述,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契合的原则,提出了同行评议与科学计量学方法在不同类型评价中相互协同的改进框架。  相似文献   

18.
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科学的主要力量之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通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历史活动,探究西方科学在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分析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传教士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礼逊是新教历史上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作用。文章将从所载内容、优缺点、现实价值等几方面对汉译名著《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一书进行解读,并对马礼逊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角色指的是一种社会期待或行为模式。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角色意识的作用和角色冲突的合力结果。客观地剖析一个历史人物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一个时代的认识,而且能为我们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张之洞是近代中国重要人物之一。象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也是一个毁誉不一的人,选择张之洞作为我们解剖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