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方中古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形成了东亚的汉儒文化圈,南亚、东南亚的印度教、佛教文化国,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具有不同的文化渊源、内在结构和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意义和表征,导致了三大文化圈的文学发展有不同的路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希腊化的贡献希腊化时代最伟大的贡献是希腊文化遍及古代东方和新起的罗马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在东方,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建立的城市成为把希腊化文化从爱琴海传播到印度的代理人。有文化的亚洲人学习希腊语以加速贸易并能阅读希腊文学作品。在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犹太上层阶级建立了希腊剧院和健身房并采用了希腊的语言、服装和姓名。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它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后起之秀的古代希腊文化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吸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本文试从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影响的原因、形式、途径三个方面来探寻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东方的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它对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东非和西非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古今文明(10)     
希腊化的贡献希腊化时代最伟大的贡献是希腊文化遍及古代东方和新起的罗马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在东方,亚历山大及其继任者建立的城市成为把希腊化文化从爱琴海传播到印度的代理人。有文化的亚洲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传统文化都曾为、正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不能不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欧洲文化渊源所自主要有二: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theGreco—Roman element)和希伯来—基督教的中古传统(the Judeo—Christian element)。希腊代表着西方重理性和现实的文化模式。而希伯来则代表着东方重感情、信仰和心灵的文化模式。有了这两个传统的结合,才产生了崭新的文化和文学。到了中世纪后期,发生了知识爆炸和文艺腾飞,即文艺复兴运动,中古时期文化发展遂至顶峰,而在这峰巅之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基督教《圣经》。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舞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是建构在东方广博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上的,它对现代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就现代舞和东方传统文化进行阐述,然后对现代舞中的东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最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舞各个发展时期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文化都被天主教会所垄断,但是西欧的拉丁古典文化传统仍有所保留。由于不懂希腊语,再加上缺乏古代希腊文献和拉丁译本,西欧的希腊古典文化传统几乎中断。受此影响,中世纪后期虽然出现了早期大学,但是大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各国之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口语交流,而近代以前的日本与韩国还处于中华强大的中心文明的单向辐射之下。近代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取代了古代中国在东亚的位置。东亚各国没有真正走向平等的横向交流,口语沟通仍然十分匮乏。目前,这种以欧美为中心的局面正在改变。在东亚应当提倡重视周边国家的文化,提倡用口语自由交往。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希腊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和帕加马等。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的文明对话的特点:第一,处于边缘地位的周边落后民族迅速崛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原有的先进文明日渐衰落。第二,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第三,文化交融是军事征服的后果。第四,文明中心迁移至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的新兴大城市或首都。第五,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第六,希腊化遭遇了中东部分人民的顽强反抗。第七,希腊化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及世界宗教和中东文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政策总体描述。不论是顺康时期的“禁海”,还是乾嘉道时期的一口通商,清朝也没有完全割断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总览鸦片战争前的西器东传和西学东渐,呈现出西器东传宽,西学东渐紧;西器东传快,西学东渐缨;西器东传畅,西学东渐塞的特点。天朝自大和文化专制促使朝廷错误地选择西器与西学,报复性的惩罚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西部高等教育与中东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西部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变观念是其逻辑前提。西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多元化民族传统,是西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文化基础。西部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在时间上与现代化相对接,在空间上与东部乃至世界相关联,才能在继承传统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是历史上"最自我撕裂的国家",东方与西方(或称传统与现代)是土耳其知识分子一再重复表现的重要主题。作家帕慕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了土耳其从全盘西化到目前伊斯兰复兴的整个过程,认为未来土耳其的道路既不是全面西化,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一种使东方与西方可以结合在一起新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深切反思,是对近代西方文明观照的产物,其理论不失为对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大且探索,梁氏对文化的思考,仍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是一个明古国,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巴立国于汉水上游,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活跃着若干族群,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化,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化和巴地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两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巴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化,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巴化与楚化的共生与互融,表现为一种半巴半楚或亦巴亦楚的民族和地域化。  相似文献   

18.
变徵协奏曲——中国近代学术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之季世,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封闭式文化格局趋向解体。在 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中,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基本特征就是:变与合。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如何评价传统,怎样引介西方,建设什么样的未来文化。对传统的重新评价,是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依据和核心内容;有选择地引介外采学说则是创变的条件;对中国文化未来的建设则是变的结果。其主要途径是:以复古为形式,以创新为内容,以中西文化比较为方法,中西互补,古今会合,建设求真而又致用的近代学术,形成了近代学术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曼纽尔·克利索罗拉斯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在西欧大学中任教的拜占庭学者。此后,众多拜占庭学者纷纷效仿他来到意大利担任各个大学的希腊语教师。他在佛罗伦萨大学的教学引发了意大利人学习希腊语言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为意大利培养了众多复兴希腊古典文化的健将,有力地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然而,他到意大利不只是为了传播希腊文化,更重要的目的是为陷入困境的拜占庭帝国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文化的比较看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阐述严复在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如何从文化层面上审视中西方在自由主义思想方面的差异,宣扬先进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本文还阐述严复如何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结合在一起,兼容古今,会通中西,以调试的方法,探求建立富强、自由与文明的中国.严复的这种理念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