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张文的理由之二是,学校领导因为时间、精力、专业背景等关系,无法对教案内容进行精心检查。我认为,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是备课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梅、张李顺在《教案检查该“叫停”》(《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现行教案检查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叫停”,并指出:“至于教案如何写,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则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范畴,校长不应该干涉太多。”我认为这个观点太偏激,只看到教案检查的问题,没有看到教案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4.
王毅 《科学教育》2009,(3):43-44
1 教案前的准备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备好课,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谓教案前,也就是教师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等于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备课结果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是写好教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被严重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因而目前就有了废除书写教案、提倡课本教案、给教师“减负”的呼喊。(见《宁夏教育》2000年第9期《课本教案应该提倡》)给教师“减负”,这的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写教案究竟是该继续还是该废弃,是否应作为教师“减负”的一个包袱给甩出去?我觉得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绝不可走极端。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备课,备…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查”叫做教学的五环节,——也有把“复习”作为一个环节,放在“辅导”和“检查”之间,但未形成共识,——备课是第一环节,包括熟悉教材,准备教具,写好教案等。“开头一半功”,要想上好课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备好课,写好教案。 一、教案 所谓教案就是教学计划的书面形式。从广义上讲,教案包括学期教案、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学期教案也叫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或整体设计,要求明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并对教学进度做出规化。单元教案也叫单元教学计划,是对一学期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备课要心中有“纲”贾振东,耿见旭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学设计,这是不全面的。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优选都需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这一...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与前提,当然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教师备课、写教案本是很自然的事,不知从何时起,写教案被口诛笔伐,似有“不除此举誓不罢休”之势。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便教师可以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当前,教师的负担不能说不重。但是,写教案并不是造成教师负担重和工作应该拿写教案问罪。理由有两个: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写教案是把备课的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作为上课的依据。同时,教师的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连续的过程,的基础。所以,教师所写的教案不仅是上好当堂课的前…  相似文献   

10.
写即“写教案”。这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工作的形式化体现。写好教案是认真备课的佐证,同时也是上好课的保证。怎样才能使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呢?首先,我们请老教师举办谈教案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教师们认识到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重要性;了解教案的内容要求、格式;掌握写教案的方法。然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抓好教案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放在教案的格式、项目、课程设计等内容上。检查的程序是:教研组预查,审批签字;教务科组织  相似文献   

11.
谈备课中的背功●亓臻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写好了,不等于备好课了,写好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结束,写好教案也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但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案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所谓“教案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上完课后,对该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以利于下一轮的备课和授课。教师只有通过实施教案后.才能发现教案的成功与不足,从而总  相似文献   

1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必须做到三个明确。一、明确备课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应该一生都在备课。”的确,通过备课不仅能使教师充分掌握教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设计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管教案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不能绝对画等号,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凡是教柔写得认真.从教案上看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环节有序,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师,他们的课也就上得有条有理。反之,那些教案过分…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怎样上好课,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教学应按教案进行,不能随意发挥,但也不能被教案所束缚,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案。其次,要全面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案展评会上,一本本教案,封面设计图文并茂,一页页备课纸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看来,字里行间真可谓教师们心血的结晶啊!诚然,教师上课要备课,这乃天经地义,有关领导和学较如此重视教案备课,也无可厚非;确实,怎允许教师不备课而随意走进课堂,信口开河地去贻误广大学生呢!然而,怎样备?这就值得商榷了。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好课,但毕竟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完成好教学任务。问题是“课”不只限“备”在纸上,更不能示花架子。很难信服,教师教案写得好,就足以证明教学效果好?据说,从前私塾老先生的课是“备”在眼里,“备”在  相似文献   

16.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向晚辈传授过写诗“绝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一个教师要想上好课,不是只在教案上花力气,而是在教案外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一味在教案上花心血,忽视了在教案外下功夫。不言而喻,教师这样做,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不是吗?一些学校领导在指导、检查备课这一环节上颇有偏差:把教案写得工整与否、字数的多少当作备课的唯一体现,当作衡量备课充分与否、敬业态度优劣的标准,当作选先进、评职称的根据。这些教案还必须是新写的,即使一年前教…  相似文献   

17.
持人:当老师的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则是备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对学校把教案作为衡量教师备课认真与否的硬指标,课前课后都要检查,老师们却有不同看法。袁伯华(35岁,江苏省宜兴市新街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教学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写好教案是幼儿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一环。现就写教案中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要抓住教学重点。重点一般指本节课中关键性的内容,在写教案时应在这部分多下功夫。如看图讲述《让座》,重点是要求幼儿理解并讲出人们相互关心、尊敬长辈的好品质。写教案时要围绕这一中心,考虑怎样提出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等方  相似文献   

19.
红烛之光     
周爱萍 《云南教育》2007,(12X):17-17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进校报到的第一天,指导老师把这句话写在了我的教案上。看到这句话时,我内心乐滋滋的,但我也很清楚,千万不能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应再接再厉。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不能以一节好课来代表整个教学实绩,也不能以一节课来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敬业爱岗的表现。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检查教师备课呢?一、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是按时进行检查,这有利于工作正常化。但定期检查也有弊端,部分教师不是在课前备课,而是在检查前“苦干”,个别教师甚至还由别人代抄教案。这些都是为了对付检查。这样的“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害无益。因此.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结合为好。不定期检查应注意三点:一是检查不能过于频繁;二是检查结果应列入考核;三是必须端正检查目的,促使教师钻研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