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深入探讨冬季兰州城市大气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于2011年12月5—12日采集兰州城市大气PM2.5样品,利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浓度.结果显示:EC和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8μg/m3和22.71μg/m3.降雪是EC和O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EC和OC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表明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来源相对简单且基本相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是3.26μg/m3,仅占OC含量的14.4%,揭示出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OC的主要来源是直接污染源.对碳气溶胶8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有最主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最近,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海钟教授及其兼职指导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完成的50多万字专著《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导师张积家教授和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王兴隆教授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兰州古称“金城”。历代文学家或写实叙事,或浪漫抒情,皆以诗性的话语描绘了兰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历代文学中的兰州形象已沉淀为兰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小说家李西岐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对社会转型期的兰州城市生活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审美观照。城市日常市井生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金城关》以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为小说叙述的历史语境,以“金城”为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域,以黄一鸣、梁小卉、陈木楠、马蒂尼、梁锦华、孔守道等人物的生活为叙述内容,全面细致地呈现了兰州的日常市井生活。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国时期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间接催动 ,统治阶级决策力量的推动和城市近代化的客观需求 ,兰州城市商业近代化趋向日渐明显 ,并伴随自身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对南宁、兰州、银川、昆明四城市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影响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妇女体育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健身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河流系统的主要因素①.通过对黄河兰州-白银地区段河流阶地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证实黄河发育的6级阶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6次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要求译文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符合受众读者的文化习惯。生态翻译理论为轨道公示语英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此理论要求译者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公示语特殊的语言环境、文化特征和交际意图,综合衡量语言、文化、交际维的应用,从而实现轨道公示语最终的交际目标和意图。本文通过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公示语的具体翻译策略,旨在为兰州市规范化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尽微薄之力,促进兰州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提升兰州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的对外发展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陇西、青东地区城镇的发展更多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由此进入更为稳定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当地城镇约有37个.清代上升至103个,而实际上两代城镇的真实数量要多于此数.这些城镇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是沿袭前代旧城,但城镇规模远大干宋金元时期,县级治所大多在城周4里以上,最大者可达9里,而府州治所多为9里.兰州在清代迅速崛起,跃升为省会城市并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集市与商贸的兴盛成为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各州县治所与境内镇、市集构成一个商贸流通的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顾杰 《阅读》2010,(11):25-26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的确是我最爱的面食。一碗做好的拉面,有细细长长如珍珠般光滑的面条。它们浸在金黄色的浓汤里,散发出各种香料配在一起时的独有香味。  相似文献   

10.
采集兰州冬季采暖期及夏季PM2.5样品共60个,通过DRI 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 结果显示:冬季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39±13.88)μg/m3和(13.80±5.41)μg/m3,夏季分别为(9.74±3.30)μg/m3和(4.44±2.00)μg/m3,冬季污染远高于夏季. 冬夏季OC和EC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6,表明冬季兰州PM2.5中OC和EC的来源相似. 二次有机碳质量浓度冬夏季分别为(8.48±6.10)μg/m3和(3.07±2.20)μg/m3,约占OC含量的(22.46±11.93)%和(31.29±18.51)%,表明兰州冬夏季PM2.5中OC的来源均以一次排放为主,夏季二次源贡献高于冬季. 对8种不同温度段碳质组分分析表明,兰州冬季生物质燃烧较夏季有所增加,夏季可能主要为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市群环境政策整合,其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城市环境政策效果的加总。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长效机制,将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差异进行分工和合作,有利于解决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反映的是有当地户籍并有住房的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与城市人均实际住房面积的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我国24个主要大中城市实际人均住房面积的估算结果明显小于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而且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用估算结果进一步估计各城市的房价相对泡沫指数,结果表明一些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存在较高的房价泡沫。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强劲,房地产业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已经出现较大房价泡沫的城市,应防止其局部风险向全局风险转化,而对于房价泡沫程度不高的城市,应支持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其举办城市的发展而言,影响方面众多、影响方式多样,而从谷歌搜索引擎获取的数据分析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的影响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的国际关注度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2019年上海ATP 1000网球大师赛”“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9年《Dota2》MDL成都Major特锦赛”“2019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赛事是其举办城市获得更多国际关注的重要动态信息,能够对其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产生剧烈的脉冲式影响;2)样本赛事对其举办城市国际关注度影响的时间效应较为短暂且集中,仅停留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随着样本赛事的结束迅速降低,未出现明显的长尾效应;3)从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样本赛事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具有稳定性和层次性,并未因为样本赛事的举办出现明显的提高或降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连续举办固定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形成影响广泛的、集聚效应明显的国际大型品牌体育赛事。2)发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名片”功能,通过知名运动员和体育赛事创造专属于举办城市的“体育文化记忆”。3)紧扣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节点,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国际吸引力持续转化为举办城市的国际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工业城市、商业城市、休闲城市三类城市体育产业园区路径的选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城市概貌、园区区位、园区市场定位、管理体制等方面,构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的整体框架,为真正实现体育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4年合肥都市圈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对合肥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合肥、六安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5,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互促共进关系;淮南、滁州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45;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较低,城市物流对促进城市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合肥都市圈平均接近度为0.45。因此合肥都市圈各城市应提升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实现合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汉末年城市等级结构分析——尹湾汉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等级结构是指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组合关系。《尹湾汉墓简牍》记录了西汉末年东海郡38个城市,不仅有类型区别,还存在等级差异。运用加权法对影响城市等级关系的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西汉末年东海郡城市等级数量之比接近于1∶2∶4。这一等级结构反映了西汉时期东海郡城市组合关系符合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数量成反比的“金字塔”模式,对认识西汉末年其他郡国城市等级组合关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低碳城市内涵、建设经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由低碳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技术5个准则层和19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会城市2010年低碳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发展优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合理的区域物流系统,保障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利用改进的熵权法测算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水平,采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节点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物流节点城市进行层级划分。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物流网络密度相对较大,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形成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双核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物流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六盘水市将打造为贵州西部中心城市,这一主观需求必须有一个适应其发展需要的客观环境,包括政府高效性和劳动者的高素质,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我市职教新体系,必须加强中职与高职的紧密结合,形成职业教育模式的一体化和可分化,以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