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必萱 《收藏》2013,(3):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2.
张必萱 《收藏》2013,(5):44-51
千峰翠色——越窑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时就烧成了中国最早的成熟青瓷,揭开了人类瓷器史的第一个篇章。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初,长达1100余年。越窑青瓷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贡瓷珍品,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而且远销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期,越窑青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如冰似玉的釉色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赞美越窑的诗句如陆龟蒙: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9)
正宁波博物馆藏有3件造型较奇特的越窑青瓷,分别是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唐代越窑秘色瓷莲花托盏、北宋越窑三足蟾蜍伏莲水盂。如不做深入探究,一般人不易完全读懂它们的文化内涵,为此,笔者特尝试进行解读如下:罕见的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图1)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是鸡首壶中的一件稀罕物,整体造型独特,为西晋同类鸡首壶中所罕见,目前国内仅见此一件。此壶1995年在浙江余姚市肖东五星墩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径11.8厘米。盘口,矮  相似文献   

4.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2012,(11):64-67
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  相似文献   

5.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2012,(21):64-67
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从色釉来讲,二者也较为相近,都是青色釉,瓯窑早期多为淡青色,部分也有青中泛黄和青绿色,而越窑釉色偏深。造型上,都有碗、壶、盘、罐、杯、砚、熏炉、唾壶、虎子、灶、簋、鐎斗、鸡笼、谷仓、盏、盏托等器型。纹饰上,两者各时期的纹饰风格也较相似。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收藏》2013,(3):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  相似文献   

7.
越窑,作为我国最早形成的青瓷窑系,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工艺与技术直接影响了浙江其他窑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南北方及周边国家的青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越窑的研究,也历来是古陶瓷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浙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海芳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地钟情于越窑青瓷的收藏与研究,他所收藏的越窑青瓷"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品质之精,等级之高,堪称集越窑之大成"(朱伯谦先生语),许多藏品是考古工作者和研究者所未见。值此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开馆及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承办的2007’中国越窑高峰论坛开幕之际,本刊承蒙孙海芳先生首肯,将陆续刊登他撰写的越窑研究文章及他所收藏的越窑青瓷,以飨读者。同时我们也藉此向孙海芳先生及广大为保护祖国文物、弘扬中华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民间收藏家们表示我们深深的敬意。祝愿孙海芳先生和他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的收藏事业蒸蒸日上,越办越好,祝愿2007’中国越窑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收藏》2013,(5):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陈康 《集邮博览》2013,(4):26-28
千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看到越窑青瓷,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它奇幻绝妙的色彩,青瓷开创了瓷器的时代。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是对世界文明极大的贡献,他们将土与火的结合,生产出完美的艺术品和最实用的生活用品,这就是瓷器。说到瓷器,现在人们最热衷的是: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但过去人们所推崇的是越窑、邢窑、南青北白。翻  相似文献   

11.
王晓海藏 《垂钓》2010,(1):88-88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它主要是指唐代越州所属的绍兴、上虞、余姚等地瓷窑烧制的瓷器。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言及"南青",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越窑。毕竟,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成就,尤其是两个高峰期:汉晋时期、晚唐至北宋中期。在这两个高峰期之间,也就是六朝至唐初(5~7世纪初),是越窑的发展低谷。地处湘江沿岸、掌握了青瓷烧造工艺的岳州窑与洪州窑迅速崛起,成为了这一时期南方  相似文献   

13.
盒是一种容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盛化妆品的油盒、粉盒、胭脂盒,存放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装茶末的茶盒,还有装香料的香料盒,装食品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的笔盒、印泥盒等。越窑在唐代即已开始大量烧制瓷盒,此后各代均有烧造。越窑瓷盒造型千姿百态,釉色温润优雅,装饰丰富精美,使用功能齐全,至今令人赞叹不已。现将孙海芳先生收藏的部分越窑青瓷盒介绍与广大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4.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王志军 《收藏》2013,(9):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唐代茶圣陆羽认为"邢不如越",并且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但我个人认为唐代邢窑瓷器精品丝毫不逊于当时的越窑瓷器。特别是唐代邢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古陶瓷器的底足,觉得很有意思,随着时代的变化,窑口互相借鉴传承,器足形状也有相应变化。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足有玉璧底、圈足底、卧足底,外卷八字足等,串起来看,就明白了许多。我们分析一下越窑瓷器圈足的变化,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飞天耀越窑     
卢彰麟 《收藏》2014,(12):144-147
越窑纹饰的奇珍——飞天 2013年上半年,笔者有幸征集到一片当年(2009年底)原杭州东南化工厂改造工地出土的刻有“飞天”纹饰的越窑瓷枕残面标本(图1a)。该化工厂所在地为历史上五代和南宋皇城的范畴。瓷片呈不规则形,长15厘米,宽9.5厘米,厚度达1.5厘米。  相似文献   

18.
穆青 《收藏》2015,(5):62-75
耀州窑是北方最优秀的青瓷窑场,其产品流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河北出土的耀州青瓷虽数量不多,但皆为品质优良的精品。深剔刻装饰最早源于越窑,流行时段集中在五代至北宋早期。受越窑影响,耀州窑的深剔刻装饰迅速发展。并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深剔刻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志军 《收藏》2013,(5):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涂师平 《收藏》2012,(17):50-59
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瓷窑体系,是汉六朝时期中国南北瓷业的"领军"窑口,唐时乃为六大名窑魁首,制瓷技艺影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亦是人类制瓷技术全面成熟的标志。浙江宁波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宁波市慈溪上林湖区域更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唐宋时期朝廷先后在上林湖设立"贡窑"和"置官监窑",大量烧制"秘色瓷"。所产秘色瓷被历代王朝纳为宫廷用瓷,所制青瓷除行销全国各地外,还通过"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