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热传递这一章中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按课文是用药棉浸酒精燃烧给铜棒加热,使指针偏转来演示。这个实验,由于固体热膨胀微小,学生肉眼看不到,观察到的只是指针的偏转,效果不理想。鉴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三章《磁场》中关于“通电导线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的作用”的演示器在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中找不到配备仪器,教师在讲课时无法演示,只能给一个实验结果。假如1自制仪下器面装的置仪器,其实验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包括底座与直线两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1、接线柱;2、门形铜棒;3、铜管;4、底板。2制作材料40cm×20cm×1.5cm木板一块(有机玻璃板更好,以便使用投影仪),长35cm,直径φ0.5cm的门形铜棒两根,固定螺丝若干,接线柱三个。3制作方法把两根门形铜棒用固定螺丝牢固地固定在底座上,把其中一根铜棒从中间断开。两铜棒…  相似文献   

3.
“固体热膨胀”演示实验的又一做法嘉鱼县陆码中学方美红(437200)初三物理课本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热膨胀”中,在演示固体的热膨胀时,是利用铜棒的热膨胀进行演示的,尽管实验中利用指针的偏转把铜棒的热膨胀进行放大,但看到的现象是间接的,在实验中对铜棒加...  相似文献   

4.
《冷与热》中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让加热前的铜球套过铁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套过铁环来比较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笔者在操作此『实验中存在固定架的稳定性差,操作时带来不便,同时不能以铜球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制作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教具,先用木板搭成一个固定台,固定台上安装一个带有音乐和灯光的电路板(如图一)。接着用两根35厘米左右长的铁棒搭成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着可换下铜棒、铁棒、铝棒等可加热的固体,中间留有一张纸条厚度的空隙。使用说明:首先用一张小纸条穿过两个固…  相似文献   

5.
1引言 "薄膜干涉"演示实验包含两部分,即用"单色光"和"白光"照射肥皂膜形成干涉.前一个演示实验已在报刊上介绍了改进办法,用"激光"代替课本上的"黄光",效果非常好.笔者也摸索出一种简洁、有效的办法来做后一个演示实验.在此把实验方法向同行介绍,使"薄膜干涉"这个演示实验完美化.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内容中,“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这一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和教参都没有对实验装置作具体的说明,也没有对直导线AB的材料作具体的要求,而从教学仪器厂出品的此装置中,直导线AB均是一根钢棒。用这套实验装置来演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而事实上由于铜棒和导轨间的摩擦较大,成功率非常低,所以直导线AB的选择恰当与否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我是先用很细的金属丝替代铜棒,但由于细金属丝与两根导轨间的摩擦不可…  相似文献   

7.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8.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直观地让初中学生初步认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九义初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第157页安排了该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是采用一根短直铜棒作直导体,让其置于两根处于水平面的长直导体所构成的轨道面上,并让短直铜棒和两根导轨与电源、电键、滑线受阻器串联,构成一闭合回路,让短直铜棒平行置于一蹄形磁铁开口内.当闭合电路给短直铜棒通电时,则可看到该铜棒受磁场力作用而沿导轨滚动,但笔者经过反复实验,按教材上这样安排,该实验是难以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铜棒较重,且置于水…  相似文献   

9.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一课教学中,电谐振实验的做法是用莱顿瓶和导线框组成“LC”振荡电路来演示的。但许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莱顿瓶,致使这个实验不能进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莱顿瓶在实验电路中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于它要在上千伏电压下工作,所以不能用市售电容器来代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用自制的平行板电容器代替莱顿瓶,在演示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瓷坩埚做硝酸钾在熔化状态时的导电性试验,是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化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主要困难是硝酸钾熔化得慢,用酒精灯加热更慢。在瓷坩埚里硝酸钾即使熔化,学生也看不到熔化现象。我们改用自制U形硬质玻管来作硝酸钾加热熔化的容器,因为玻管容积小,硝酸钾用量少,就容易熔化。而且玻管是透明的,容易看到熔化现象。现在把这个实验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的设计和演示中,除了继承一些传统的好教法之外,还要大胆地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素质改进实验教学,创新实验的设计和演示,这将会取得实验的奇异效果。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六节的比热,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比热的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相当重要。老教材规定的习惯做法是用两盏酒精灯各给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比较升温或吸热不同而引出比热的概念。这种加热方式实验装置附件多、搬运易打破仪器;加热时火力受风、灯芯、酒精和气温等外界的影响较大,水和煤油受热不均;实验时间较长,加热过程不太…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一课教学中,电谐振实验的做法是用莱顿瓶和导线框组成"LC"振荡电路来演示的[1].但许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莱顿瓶,致使这个实验不能进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莱顿瓶在实验电路中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于它要在上千伏电压下工作,所以不能用市售电容器来代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用自制的平行板电容器代替莱顿瓶,在演示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第一,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使学生清楚了解教师在演示什么?为什么演示这个实验?尤其要向学生指明观察的重点和观察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如忽视这一点,学生就可能被一些次要的现象所吸引,或以好玩的心情来对待教师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要观察的主要现象上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如在给学生演示凝结的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我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时,怎样使用酒精灯、怎样把玻璃片加热;然后让他们注意我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以酒精灯的氧化焰处加热变黑的铜丝或铜片来代替氧化铜粉 ,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时间短 ,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本次改进用铁(铜)丝捆小玻璃管或竹管做阶梯组成两个"并排式高矮阶梯"代替一个"前伸式下降阶梯";用100mL烧杯代替250mL或500mL烧杯做反应容器,用一块玻璃挡板立在中间平分烧杯空间成两半便于倾倒二氧化碳;用生日蜡烛代替照明蜡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初二物理中,常用的演示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在平底烧瓶中加热煤油,并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大小来判断各金属丝上产生的热量多少;另一种是用焦耳定律演示器来演示,该装置是通过导体加热密闭容器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18.
上好化学实验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看好老师的演示实验在初三的化学课程中,老师要给同学们做许多演示实验。例如,在“氧气的制法”一节中,有四个演示实验。前三个实验说明,加热氯酸钾可以放出氧气,加热二氧化锰并不能放出氧气,但使二者均匀混合后,只要稍许加热就能迅速地放出氧气。最后一个实验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却使你认识到,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得到氧气,如何鉴别和收集氧气,什么叫催化剂及其作用等一系列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加强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当前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演示过程中,演示实验选择得是否恰当,演示仪器设计得是否合理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加之现在各地区有许多中学老师在自制教具,改革实验,有些校办工厂也在生产教学仪器,所以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和仪器的改革、设计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有这样一段话: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都应力求做到,如果限于条件,一时做不到的,可以用类似的实验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从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想想做做"小实验"纸锅烧水",课本中所用的方法是:取一张厚纸做一个小纸锅,盛上水,用酒精灯加热。但这个小纸锅如果学生做不好,就会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做起来也浪费时间。如果用一次性纸水杯来代替纸锅,用蜡烛代替酒精灯,学生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做这个实验了。可以使这个实验更加方便简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观点。但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