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现代批评史上的著名学者李长之,张扬“感情的批判主义”,采取“传记式”批评方法。本文认为,李长之的这种“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应合了其张扬感情、要求“立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提供了数篇颇有见地的文本,值得后人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鸟瞰二十世纪艺术史,神话因素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叶芝和艾略特的诗歌,乔伊斯、福克纳、加缪、戈尔丁、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中,足以显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文艺学范围内,对神话的兴趣逐渐升华为一种研究旨趣、批评方法乃至理论体系,便是“神话—原型批评”。最初,流行的称谓是“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Frye)在五十年代又确立了“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的概念。此后,神话批评和原型批评成了并行不悖的同义词,于大多数场合并无严格的语义区别。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可将这两个概念统称为“神话—原型批评”,简称则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诗歌的正确认识,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别从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的不同的批评视角提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批评话语,并在实践中实现两种不同批评形态的整合,对明后期诗歌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朱子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致广大,尽精微”。自其形成以来,历代的批评不绝如缕、代有其人,从陆象山的“见道不明”到王阳明“伯者的学问”再到牟宗三的“别子为宗”、“只存有不活动”等等,清晰地表现了一条从批评、纠偏到抗衡的轨迹。正是这些批评,昭示了理学的另一进路。朱子由于始终坚持以普遍诠释超越、落实超越的进路,因而不仅将道德理性存在化,而且也将人性“生理”化了,这既决定了他对佛禅的忌讳,对理学“向上一路”的回避,同时也制约着他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走向。所以,以普遍意识置换超越精神,既是朱子哲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以后屡屡遭到批评与纠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出现的所谓“思想进步,艺术退步”是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带有“偏至”性的“普遍化現象”的批评,是一种“偏至”批评。对被指责的所谓“老舍现象”、“茅盾现象”有其片面性。对被重点指责的所谓“郭沫若现象”,作者认为应根据广义的“诗学”原则认识郭沫若创作发展,他不仅在初期以诗歌《女神》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而且在中后期又以历史剧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对其中后期诗歌也应实事求是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叙事理论的方法论价值主要在于,搭建了一个形式分析和历史主义批评相互结合的基本平台。这一判断是来自于发现了新叙事理论强调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建构性和不可规约性,强调叙事无所不在,具有理性思维的逻辑行程的一些特点等。这个基本平台解决了批评方法在文本内外的互相结合和转换的各种通道这一历史性的难题。新叙事理论对叙事性文本本体的发难引发了批评方法的创新,成为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革命。“后经典的方法”使得文本批评切入“点”增多,批评能力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8.
健吾先生的咀华批评,秉持鲜明的人本审美价值观与批评原则,在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层面之上,对“人”与人性进行形而上意味的哲学探究和美学超越,这成为咀华批评古典品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唐诗批评史上“孟王优劣论”的始作俑者,他以“才学”说评论孟诗,影响既大,所受批评亦众。明代的“孟王优劣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以钟惺为代表的“孟不及王”说,其二为以李东阳为代表的“王不及孟”说。前者遭到了明清两朝诸多诗论家的质疑与辨驳,后者则为闻一多所支持。潘德舆是清代推崇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经常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  相似文献   

1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建设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现在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很难见到党员之间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表现在: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于资产阶级关系学的侵蚀和影响,党内一些同志奉行“难得糊涂”的处事哲学,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利益,就是听到或看到不正确的言行,甚至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也不闻不问,听之任之。2.怕字当头,患得患失。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顾虑重重,犹豫再三,权衡利弊,决心难下。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影响今后的信任和重用;批评同志怕伤感情,影响工作上的配合和支持;批评自己怕丢丑,影响威信。3.明哲保身。怕我批他“此”,他揭我“彼”,因而一味地和稀泥,但求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维持表面上的“友谊”和形式上的“团结”。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源远流长,先秦时期以语录体片断式散见于诸子典籍的文学批评理论,有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庄子的“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说,可谓之批评的萌芽阶段。两汉则开始出现专篇的批评文字,有《诗大序》、《离骚序》、《楚辞章句序》等,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安以后,开始了自觉的文学批评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葛洪的《抱朴子》纷纷问世,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深刻影响。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则集上古一千多年文学批评理论之大成,系统总结了商周至齐梁十代九变的文学创作经验,体大思精、蔚为巨著。建成一座雄睨  相似文献   

14.
男权社会中的“替罪羊”——“红颜祸水”故事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颜祸水”的故事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本文利用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中的此类故事进行考察发现,“红颜祸水”故事其实是“替罪羊”原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一种置换变形,并且它最终体现了人类社会进入父权制以后掌握了话语权的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极端依赖又深怀恐惧、既极力控制又有所期待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5.
修辞批评新模式主要探讨“修辞发明”的争议点和修辞推论要素以及“文体”的得体性和清晰性要素。本文应用修辞批评新模式,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北大演讲《论出国留学的重要性》为分析语篇,从争议点、修辞推论、得体性、清晰性探讨该演讲语篇修辞使用情况以及修辞效果,旨在揭示修辞发明以及文体要素的应用在有效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  相似文献   

17.
“听”、“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严格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批评了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并提出了培养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做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做出评价,要么表扬,要么批评。恰当的表扬与批评。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可的能力。因此,掌握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对教师显得尤为重要。1、表扬的方法一要具体。“你是一个好学生”,“你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称赞,很难有鼓动性和影响力。如果说:“你最近在数学方面用功多了,书写工整,作题规范又正确,课后积极向教师请教,自已还主动做了不少的练习题”,那效果就不同了。空洞、言之无物的表扬,不但显得苍白无力;还给人留下刻意取悦学生,偏爱某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六家七宗"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20.
本时期处在严酷的战争年代,多种政权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对峙,现代随笔因而出现鲜明的区域特色。从随笔的性质言,既有“匕首”、“投抢”类的战斗性随笔;也有用“隐讽”或“曲笔”来写,即所谓“软性”题材的随笔;从表现形态看,本时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科学小品和史论性的历史随笔,尤其是出现一种以评价和议论著名古典小说人物和中国传统戏曲的随笔。因此,由“五四”知识者开创的中国现代随笔道路继续在发展和壮大,现代随笔家在鲁迅战斗精神的指引下,仍然执著地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