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内在规律、思想约定、思想动力和调节杠杆;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吉旭  习雪峰 《职业圈》2007,(4S):61-63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与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高校的开设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新形势下新文化的发生与入侵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生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对目前传统文化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新文化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及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 《职业圈》2007,(4S):65-66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理论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传统体育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缩影,也是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文体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从文化生态学和现代社会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存在以下问题:现代化进程消解传统体育非遗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非遗文化资源分散、浅层次融合发展造成传承路径单一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保护进程,以文体旅融合为背景,创新发展思维,整合各地资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实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的长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所赋予的社会经济功能与作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也持续活跃,积累积淀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为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进展,该研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3年以来我国CSSCI期刊(含扩展期刊)收录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主要从发文量、载文期刊、核心作者与主要科研团队、主要科研机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帮助学者理清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并结合关键词突变与研究文献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规划性要求。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因此传承和弘扬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而且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路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适的宣传路径。旨在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谢小玲 《文化学刊》2015,(3):210-214
通过对社会称呼语系统中的职衔称呼语、拟亲属称呼语、通用称呼语、姓名称呼语和人称代词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汉越社会称呼语的异同及我们的社会思想、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总结归纳了汉越两个民族社会称呼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分析两个民族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规则的身体活动来改造人的自身自然。文学则是通过语言集中体现人的思想,塑造人健全的灵魂。人们把各种将体育和文学相结合的作品称为体育文学。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文学形式的不断完善,大量优秀体育文学作品问世,增强了社会凝聚力,鼓舞了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人的审美认知具有时代性,对当代体育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凸显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体现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叶志铃 《职业圈》2014,(33):41-41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置身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解决「义」和「利」的矛盾、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南岭民族走廊的民俗体育种类与分布,提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和发展理念有关,并从培养学生的民俗体育意识和文化素养、因地制宜开发旅游项目、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竞技项目等方面讨论南岭民族走廊民俗体育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大魁 《职业圈》2007,(4S):67-68
分析我国体育目的与体育手段不分的问题,认为这是与人类哲学思想的演变密切相关的,提出未来我国体育目的与体育手段必须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双向统一,要遵循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集体无意识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具有遗传性,是一种思想和观点的遗传,它构成一个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从本质上看,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具体体现。鄂伦春族是小少民族,要想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应以特定的、相对稳定的地域及传统狩猎文化为背景,以学校以集体无意识为理念的校本课程建设为依托,为传承与发展传统狩猎文化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沈慧 《文化学刊》2013,(2):54-5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法制文明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由于古老的中国具有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相对封闭和长期形成的大国优越感等复杂国情,因此,中国的法文化传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有着土生土长的自生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孕育了中国的法哲学文化传统,也滋养了其内在的人本精神,但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是在中国封建人治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自然会缺少现代人本思想的基本理念,从而很难与法治建设的格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南岭走廊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廊区域内的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却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目前,针对南岭走廊传统体育的研究,多以"分族写志"为主,不能完全展示走廊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针对此,在研究南岭走廊传统体育时,应更注重区域内各民族的历史关系及往来互动,以多视角、跨学科的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所以创新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思想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了,要根据当前社会的现状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思想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将针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人民思想的统一和我国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蓝燕 《职业圈》2007,(6S):62-6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如何构建传承文明、培育智者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现代大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精神、思想、知识领域可以达到的水平。现代大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大学制度,是化解当今大学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与腾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没有思想、灵魂的人只能是白痴。一个拜倒在外族文化膝下的民族 ,它只能是外族的奴隶与附庸。中华民族必须有先进的思想 ,有自己的灵魂——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停滞 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组成 ,中华传统文化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瑰宝与灵魂。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虽遭外族的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但是它并未因此沉沦或消失。相反 ,中华民族却因外族的加入而壮大 ,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发展 ,使它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又统一的伟大民族和文明古国 ,成就了它独领风骚数千年的历史辉煌。近代 ,清朝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 ,使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2,(6):11-11
金毅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撰文指出,民族节日存在于一定的人们共同体中,在一年之中有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在民族节日期间,民族文化表现得最具体、最充分、最集中。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节日文化是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内容的有机整合。民族节日文化之所以还广泛地存在着,是因为它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经济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时看来,民族节日文化大致还在以下九个方面发挥作用:民族凝聚功能、人际调节功能、心里制衡功能、生产导向功能、文娱体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文化承递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商品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