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1878年9月11日,清朝驻英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正在巴黎公使馆中,翻看刚由上海文报局寄送来的国内报纸。当他看到7月19日的《申报》时,不禁瞪大眼睛呆住了。报纸第二版醒目位置刊载了一篇题为《星使驻英近事》的文章。“星使”当然即指自己,文中  相似文献   

3.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他在1886年至1889年三年多时间里,担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在任公使期间,张荫桓非常关注华侨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华侨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荷兰王国大使罗兰·范·登·伯格先生,对中国明清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因为荷兰王国是最早涉足东方的国家之一,而更重要的是,这位在中国出生的大使,贡献了他一生中大部分精力,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范·登·伯格先生1930年出生于上海,当时他的父亲是荷兰王国驻上海的公使参赞。1950年,他进入荷兰最古老的莱顿大学学习汉学,毕业时,选择了《郑成功》做为他毕业论文的题目。60年代,他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二等秘书。1986年至今,他任荷兰驻华大使。2月20日下午,大使夫妇专程来我馆参观。大使先生说:“我对明末清初的历史特别感兴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1818—1891)于光绪二年(1876)年首任驻英国公使.光绪四年(1878)兼任驻法国公使。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方新闻媒介对中国官方舆论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莲英 《历史档案》2014,(2):114-117
张荫桓1886--1889年担任驻美国、西班牙(早期译为日斯巴尼亚,简称日)、秘鲁三国公使期间,非常关注华侨子女的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创办中西学堂①,为海外华人教育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是近代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改革家、史学家。清光绪三年(1877)三月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东渡日本,任使馆参赞。光绪五年初春,启蒙思想家王韬来日本,两人结识并且成为挚友。王韬在《扶桑游记》中记述:"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八日,往东京,晤参赞黄公度太守、翻译杨星垣户曹,晚饮于西洋酒楼,日本文士来集者六人。"两人密切交往,"游屐招邀无虚日,每酒酣耳热,谈天下事。"(钱仲联《黄遵宪年谱》)七月初王韬归国,次年在香港循环报馆刊印了黄遵宪所著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以来日本留存的中国古籍回传中国的历史中,清驻日公使馆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学界较为著名的有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杨守敬等人.本文利用中日两国的文献、档案资料,考察了另一位驻日公使馆随员姚文栋在日期间积极搜求研究中日两国古代文献的事迹,对他向国内介绍日本收藏的中国古籍、推动并实际负责《经籍访古志》的出版以及收集并带回大量古籍的史实进行了考索,有助于学界深入了解和认识近代中日书籍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论述了李盛铎光绪年间作为驻日公使出使日本,以及民国初年作为经济特使赴日考察的两次日本之行的访书活动;总结了李氏的访书成果;并肯定了他在中日文献交流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文岛,宇尘苏,别号率贞.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总司令行辕总政治部主任,驻德国全权公使,驻意大利全权大使,宣慰使,以及闽台调查团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00,(11):封2-封4
已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34年的颜世贵,出生在江苏里下河一个农民家庭,祖辈日不识丁.1966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被选进人民日报社,先任总编室做了几年夜班编辑,后进记者部当记者,现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80年被派往江苏筹建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站,并担任首席记者;1987年调任驻北京记者站首席记者;1991年在海南记者站工作了几个月;1992年被任命为驻北京记者站站长.  相似文献   

12.
张荫桓(1837-1900),在1886年至1889年三年多时间里,担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期间,开展了广泛的外交交谊活动,这也是对一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和一项重要使命,通过交际,可以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结交朋友、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1月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馆合作举办的"东方画艺—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展览开幕。我馆馆长吕章申,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李荣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参赞韩在爀,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菊池信太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  相似文献   

14.
1905年中美就粤汉铁路租让权展开激烈交涉。此事引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纷纷要求收回路权。时任驻美公使的梁诚临危受命,与张之洞一起与美方交涉赎回路权事宜。  相似文献   

15.
禁之史     
追溯我们对影片实行禁止放映的行为,可以说到1904年慈禧太后的寿辰上。本是大喜之日,却让美国驻北京公使敬献的礼物给“冲”了。公使献给老佛爷的是一台电影放映机和若干部影片。 岂料才刚放映了三本电影,放映机就突然发生炸裂。为此,慈禧大怒,遂下令,以后禁止在清宫内再放电影。  相似文献   

16.
王澈  谢小华 《历史档案》2008,(4):F0002-F0002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祖籍徽州,生长于苏州,十二岁被卖入青楼。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五岁时被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纳为妾,同年,随洪钧赴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之任,此时她的名字叫赵梦鸾。光绪十六年,洪钧任期结束归国,三年后病故,她则到上海重入青楼,改名曹梦兰,后又辗转天津,改名赛金花。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正在北京开办妓院的赛金花与部分八国联军军官有交往。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10,(6):59-59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甘肃省兰州市人.1980年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84年至1993年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任驻外记者.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国际观察>、<高端访问>、<环球视线>节目主持人等.  相似文献   

18.
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本驻台湾末任总督 1874年,日本明治建军第三年就派兵入侵我国台湾,进行扩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到1945年,日本先后派来19任总督。桦山资纪和安藤利吉分别为日本驻台湾地区的首任和末任总督。  相似文献   

19.
汪幸福  凤杰 《出版参考》2007,(10):22-22
中国才子出任驻德公使 刘文岛是湖北广济县人.7岁入私塾念书.13岁进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考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9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著名爱国人士袁晓园教授、曾用名袁行洁,1901年5月10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1931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都鲁斯大学经济系。1933年2月任夏门市税务营业局副局长。1935年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先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欧洲司、总务司专员。1943年12月任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副领事。1953年后,在美国纽约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