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产关系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基础,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总的量变化过程中的四次阶段性部分质变,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个体资本主义-集体资本主义-集团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已生成出社会主义因素的萌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资本主义走完它的发展历程,寿终正寝进入社会主义,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垄断资本主义曾经走进死胡同.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自我调节与资本扩张,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了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因而也绝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普兰查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时,对民族、空间、时间问题的阐释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重新指向对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唯物主义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低估了民族问题。领土(空间)和传统(时间)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崭新的意义。空间-时间母体特点的改变与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实质性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国家结构的实体性的变化有关,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力实践变化有关。空间-时间母体的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期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已经过时的生产关系。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正好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过时。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在还没有过时,同“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大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雪 《中学文科》2000,(12):34-3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而资本主义主要矛盾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根本利益相对抗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国内外研究资本主义发展未来的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进行综述,概括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七个方面的论述:资本主义的未来模式是莱茵模式;资本主义衰亡说;悲观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存在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通向合理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会有未来;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入手,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和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全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一些适合生产力要求的调整。它在一系列自我否定中不自觉地孕育了新社会的因素。资本的本意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新的生产关系准备了物质条件,而且造就了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并推进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其本质上要求共有和分享,和公有制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垄断资本主义曾经走进死胡同。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自我调节与资本扩张,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了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因而也绝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发展冲出民族国家的界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但它的产生,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本身的固有矛盾,而是使这种矛盾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全面、历史和辨证的分析社会制度的两个层面是正确认识当前民主社会主义趋同论思潮的基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本质层次上的两种社会形态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学习具体机制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但这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桑巴特与韦伯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兴起归咎于经济因素,桑巴特认为奢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韦伯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是由禁欲主义引起的。研究他们对资本主义兴起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反思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对我国的现在与将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当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重大变化的实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检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常用名词,然自出现至今,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众多学者对该词的解说莫衷一是。但如果历史全面地考察这一名词,对"资本主义"的界定实际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从狭义上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而从广义上说,资本主义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研究既要看到两者的共性,更要重视使两者相区别的特殊性,不能偏废。要警惕只看到共性而忽视特殊性的“趋同论”。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不能把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把教育行动的目标定格在社会、制度、文化的再生产领域进行分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这种理论框架是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的异化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行动的社会学研究把教育纳入到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中研究,有力地揭示了教育再生产社会结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资本社会化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对资本社会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表现的考察表明,资本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它影响、体现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资本社会化进程在客观上为未来新社会创造了物质爷件;由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决定,资本社会化进程不会超越资本主义范围,而只能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证实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同时,现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核,马克思在理论上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仍然会发生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所提出的"丧钟论"与关于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性质所提出的"扬弃论"讨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垄断资本主义的百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体系的瓦解并没有摧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在于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垄断资本扩张和发展的需要.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垄断资本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