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猜——试——想——议——做”的方式.努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3.
T.E.劳伦斯现存的五千多封书信大体分为家信、外交与军事、文学以及朋友之间的四类通信,它们展现了劳伦斯参与的军事、外交、文学、翻译、出版、考古、交游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风云与社会变迁的诸多方面。西方对劳伦斯书信研究的历史较长,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成果面世,因而仍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呼啸山庄》的情节结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的独具匠心之处,并结合历来对该小说的评论,认为“荒谬、怪诞”手法的运用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最强力的控诉和最有力的揭露,也是小说流传后世而不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1854.10-1900.11),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通过文学成名时,就以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在伦敦社交界小有名气。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两部作品都很成功,但真正为他赢得声誉的是戏剧作品。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文自修》2010,(9):F0002-F0002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1847年以艾利斯·贝尔(EllisBell)为笔名发表唯一一部作品《呼啸山庄》。小说创作手法独到,作者选择从整个故事中间开始叙述,先倒叙.再顺叙,讲述了两代人的爱情、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8.
胡克红 《红领巾》2004,(2):115-118
20世纪美国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学流派繁多,异彩纷呈;戏剧、诗歌、小说各领风骚,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文学批评表现出独立性、多元性和科学性;文学创作者具有反传统性与创新性.这些特点使美国文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朝俊 《语文学习》2010,(7):98-100
诗与散文都有较强的抒情写意的功能.它们常常选择容易动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是.诗歌和散文毕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规范.这就决定了它们即使描写相同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写法。例如。同样写别离、送行,诗歌常常选择最动情的一个短镜头、感情最强烈的一个饱和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活动的深入,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的探索性试题逐年增多,特别在2004年的试题中,加大了结论开放与探索的力度.可以预测:探索性问题将仍是中考命题追求的目标,下面例说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观察、探究、发现、证明,  相似文献   

11.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是学生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介绍如下: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新君认可: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评定,然后赐予。谥号按性质分三类:  相似文献   

12.
点评:这是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绘画作品。小作者十分喜欢红色,她用单一的红色油画棒勾画出会飞的房子和将要进入房子的小朋友。虽然只用了一种色彩.但聪明的小作者却运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条.装饰方法中的黑、白灰面.以及手指晕染画面的方法,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而富于想象。整幅画面中的红色与白色,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的虚实处理,则更突出了孩子心中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点评:儿童画画全凭感觉,用笔无拘无束.非常大胆,充满稚气。这幅画画面构图饱满,主题鲜明,孩子将鱼画得圆润、生动,用笔大胆、泼辣,尤其是颜色运用了对比色.突出了鱼儿红红的嘴巴.使画面多出几分天真与可爱。  相似文献   

14.
霍雨佳 《阅读与鉴赏》2009,(5):28-29,54
所谓冷、热.实际上是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一种感觉.气象环境学家把这种人为感觉到的冷、热称之为“感觉温度”.它与实际气温有直接的关系.但绝不是一回事。美国科学家亚格劳和米勒用干、湿球温度表和风的综合效应来表示感觉温度。而其中的干、湿球温度表正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的。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 实践证明,采用活动化教学,能改变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期我们对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梳理,主要限于现象叙述。鉴于众多读者的要求,这一期我们继续关注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际的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在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例如:在讲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时,学生4人一组,每组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个大一些与一个小一些的圆柱和一盆带红颜色的水。每一组同学都拿起圆锥和那3个圆柱,比一比高和底面的圆直径的大小。然后,学生把圆锥装满水倒在自己选择的圆柱里,只许倒3次,看看有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倒满圆柱。这堂课,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愉快、很自豪。我想: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方法。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满足他们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不朽的作品里,作家通过男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来探索人性的问题。作家认为: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都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但是真的人性应该是美好的,总能找到复苏之途。  相似文献   

19.
晚风拂过飘扬的细柳.迎来了迷人的秋季。吃完晚饭,走在“梧桐巨人”的臂下.思索怀念着那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3):F0003-F0003
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和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父子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