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正>2019年第2期《中华武术》发表了我的一篇《杨澄甫太极拳斜飞势演练探究》,意在改变拳友们错误的练法。当今拳友们演练“斜飞势”时,大多按照“野马分鬃右式”来演练。杨澄甫的弟子郑曼青、董英杰等多按如此练法,且《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三张拳照(第20页,第二十三节“斜飞势”;第42页,第五十六节“野马分鬃右式”;第49页,第七十一节“斜飞势”)是为完全相同的同一张拳照误导所致。这是历史“成书误操作”形成的。杨澄甫前一本书《太极拳使用法》是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的。“斜飞势”拳照与“野马分鬃右式”拳照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 在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时,对各拳势的技击方法与攻防涵义应有一个了解和认识,这对正确掌握动作姿势,了解技术本质,体现太极拳内刚外柔的运动特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野马分鬃  相似文献   

3.
寿祥 《精武》2006,(12):41-41
太极拳的美奠基于形神合一。如果仅仅着眼于一招一式的外在美,而不深及其内在的意蕴、神韵,则会损害太极拳精、气、神的浑然统一,背离太极拳的真谛。谈到太极拳的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一、形式美形式结构的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产生了太极拳的形式美。形式美约可分为以下诸类。1.仿生美太极拳的拳势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形成了诸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一些仿生象形的动作,其容易引发习练者的形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达到动作的形象化,从而把握太极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 “绵拳”“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的起源众  相似文献   

6.
张宝银 《武当》2007,(1):14-15
太极者,“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道在拳中,乐在拳中,趣在拳中,耍拳也”。依据上述,对于太极八势用法及太极拳理艺“戏说”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令誉 《武当》2003,(10):16-17
论掤劲八法招法与张三丰十三势功法差异 陈鑫的掤劲八法等十三势理论与张三丰十三势理论相比较,虽然都冠名太极拳,但陈的十三势是进攻招法,张的十三势是防御功法。名称相同,拳理却不能相提并论。它们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桂村夫 《武当》2010,(3):35-37
在前面我们仅仅具体指出,陈鑫在《图说》中将“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划归为“第三势”,说成根据易经八卦之理而划分是胡说八道。其实,陈鑫将陈氏太极拳六十四个“拳势”(应为“拳式”,笔者注)分作“十三势”,全说成是依据易经八卦之理,不仅是胡扯,而且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理论来阐释拳理并为之命名的传统武术套路.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和缓慢,每个动作之间势势相连,招式绵绵不断,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健身效果.古老的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练习方法,在几百年的传习演练过程中拳师们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较固定的、适合该拳的传统教学步骤.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运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太极拳传承发展的意义及教学法的改进阐述了“慢拳快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杨黎明 《体育世界》2008,(12):41-42
采用历史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通过研究新发现的家谱史料,考证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播,提出“博爱千载寺太极拳”起源说。主要观点:(1)陈王庭与李岩、李仲三姑表兄弟依据“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创编“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2)李仲、李岩和陈王廷均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因政治原因,太极拳由陈王庭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抽取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太极拳选项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18个学时的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通过教学对比观察:将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新颖教学方式运用于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完成课程教学进度,更能激发与增强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积极主动性,降低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枯燥感,同时将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也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简化太极拳的特点,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采用讲解与示范教学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分组实习法等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锐 《当代体育科技》2021,(7):216-217,220
太极拳一直都是中华传统传承至今且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太极拳这项体育运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涵着中华武术的精神和品质,也代表着中华武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为了保证中华少年的健康成长,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要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业,这也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该文对于太极拳教学效果产生一些思考,对于如何让太极拳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主流运动项目及如何能做到吸引学生的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太极拳教学为平台,以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体育教育的固有规律为依托,开展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探讨在中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强大的健身功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慢慢的被贴上了“老年人运动”的标签,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太极拳教学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太极拳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对当前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太极拳在成都中小学的开展,小学中的"太极热"也逐步扩大。如何在小学教授一路太极拳也受到相应重视,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得出,在小学开展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有动作示范法、形象法、口诀法、快学慢练法,并对其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太极拳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文章考察了家庭熏陶和学校太极拳教学两条途径的效果和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家庭熏陶,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欢,也更加愿意学习太极拳;2)太极拳教学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3)太极拳能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态度产生积极作用,但太极拳教学和家庭熏陶两个影响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太极拳基础教学对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没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24式太极拳单式的实用方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太极理论的理解,不断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