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晶月  李莉 《成才之路》2010,(12):87-87
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有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另一类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处在不同的时代,隶属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抗争方式,但却有着同样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2.
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夏娃到安娜,女性在争自我、求生存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她们的叛逆,分别代表了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四个阶段:自在、自知、自觉、自为;她们的挣扎,说明了女性价值实现的艰难和艰巨。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世纪英格兰贵族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贵族妇女根据普通法在不动产继承方面享有广泛权利,此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更是被史家称为“妇女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中世纪后期,贵族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却被大幅削弱。究其原因,在于此项权利危及封建主(landowner)家族地产的完整性,以至赖以存在的爵位(Title)和姓氏(Surname)难以传承,这对于封建主来说无异于断嗣,故而他们一次次规避普通法以剥夺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本文旨在探讨中世纪英格兰贵族妇女不动产继承权的演变,以及封建主竭力削弱此项权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孙犁塑造妇女形象暗含三个尺度:外部形象尺度、道德尺度、政治尺度。三尺度间既有矛盾,又存在“政治道德一体化”倾向。这些矛盾和“一体化”倾向给孙犁小说创作带来明显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时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的俄罗斯女性在追求新生和幸福的道路上,敢于冲破封建柬缚、勇于与黑暗社会抗衡的大胆、勇敢、进步.女性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因此.审视女性解放意识.不仅为理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打下基础,而且将有助子完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与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 ,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有哪些超越呢 ?该文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为参照,分析了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翁安娜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本对普希金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进行了分析概括,在封建俄国农民占大多数,但从未有人正视,理解过农民,普希金却将农民引入学殿堂,较真实,客观地揭示了宗法制社会中农民性格的丰富内涵,纯朴,善良,人道,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品德与宗法制思想意识下积淀的劣根性,通过两极震荡的形式反映出来,并通过农民形象部分地再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对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忧郁情绪进行分析,发现忧郁情绪赋予了俄罗斯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更突出了其悲剧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圣愚文化是俄罗斯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疯癫与虔诚"的双重性品格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内容,如对永恒救赎的肯定、对世俗权力的否定等;同时也对其文学形式发生着结构性作用,如审美满足的延迟处理、自我指涉性的嘲讽以及微观叙事形态下的宏大叙事风格。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中介是受到圣愚文化陶冶的俄罗斯民族性及其代表人物——作家群体。因此,对这些复杂关系的研究将能更好地发掘出俄罗斯文学经典的普世意义和审美价值,并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张爱玲小说中 ,作者对男 /女人物的刻画形成对照 ,这种对照表现在形体、精神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在这种对照中 ,女性人物显出一定的独立主体性 ,而这种对照本身也使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中表现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西方文学所蕴含的“忏悔”意识及价值观念,也是从基督教文化产生而来的,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学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女性诗歌的粗浅研究,探索当代妇女文学诞生、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夫·托尔斯泰对20世纪俄罗斯一系列作家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理解和接受、布宁心目中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历史观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阿尔丹诺夫的历史小说与托尔斯泰的历史小说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与作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资源,始终在滋养着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始终在这一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个光华满天的星系,文学界一群耀眼的明星构成了那个特定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历史。而文学批评斗士,"文如其人"的别林斯基犹如抢眼的北斗星,以其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在对民族性的阐发中逐一确定了那群明星在俄国文学史版图上的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到现当代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表现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女性文学逐渐展现了性别的觉醒和价值观的转型。在这一宏大趋势中,时代变迁是其推手,它使女性形象由理想走向现实;男女地位之改变是其显见地标,它使女性地位由边缘走向中心;女性自我期待之重建是其内在动因,它使得爱情选择由被动走向主动;新女性意识诞生是其标志性成果,它直接塑造了才貌兼具的完美女性形象。因此,这一时代可谓女性文学灿烂辉煌之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