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全球性视野与时代特征。中共三代领导人以此出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过了从特征层面、本质层面到核心层面的深化过程。从宏观视域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及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的认同,又是一种政党与国家层面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与目标层面的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产生凝聚成员共识、校正价值取向的政治社会效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作为政治生活中较为固定的安排,是人们长期政治实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新型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适应性、政治参与的广泛性、政治阶层的开放性以及政治权力的受控性等。政治制度作为国家共同体内各种行为的规范体系,对于国家治理效能具有基础性贡献,国家治理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制度化的水平,而制度绩效又依赖于制度供给质量和政治发展的进程。因此,从理念层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性;从制度层面,要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挥制度优势;从行动层面,要深化改革,稳妥推进政治体制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迈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新阶段的指导思想。相对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新时期、新阶段理论探索的成果;相对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不断进取的理论体系。因此,采用创新性的思路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繁荣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以将全社会成员的诉求凝聚起来,使全体人民保持理想信念的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表现为坚定共同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在政治价值观层面表现为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及政治预期;在政治心理层面表现为向上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的政治宽容。现阶段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引导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政治文化建设主体力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解放思想的内涵得到拓展和深化。解放思想包含其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和衡量尺度,是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效果层面的有机统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时期对其内涵进行再认识,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将其地位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建设方面来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民族复兴、演变逻辑、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层面所包含的深刻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一个主题的实践与认识、两个维度的否定之否定、三对关系的对立与统一以及四种层面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上。深刻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哲学意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崛起,需要网络伦理学的快速成长。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首先必须考虑“网情”和中国的现实国情,正确把握其研究基础。笔者着重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和理论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技术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各种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对待的科学方法.集中、全面和综合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要叉.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网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实践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上高于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经过教育部05方案的调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如何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成为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未停止争论的问题,本文试对《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几点探讨,试图寻找一条增强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在教学当中渗透和运用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这六大重要的理论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使学员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成功实践及理论渊源;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及宝贵经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任务。但在《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综合性强、现实性强、重复严重、课时不足等种种问题,因此,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要求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概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文章力图从现实、历史和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来界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从而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强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邓小平理论一样,它自身也有相对独立的体系结构。其主题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理论意义,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它们又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体现在二者的一致性,发展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尽管现在各大高校都已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识必修课,但是该课程在思想认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还有待提高,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继续加强、提升该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当前是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为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和阐发,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完备、更加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