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有道是:真情兮,春风熙熙如母爱。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我学会了用智慧和师爱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学会做人,求上进,不断地攀登人生的高峰。我班有位学生李某,由于小时候得的一场大病造成了学习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有一次上音乐课,该同学由于下课贪玩没及时上厕所,就在课堂上拉了一裤子。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音乐教室,二话没说就把他沾满粪便的裤子脱了下来。因为是冬天,我怕他冻着,就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给他穿上,并把他的脏裤子…  相似文献   

2.
刚参加工作时,我才20出头,和同事在一块,整天嘻嘻哈哈的,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可为了显示我的威严和成熟,一踏进教室,我总是板着脸。上课时,对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者,我大声训斥;对偷偷入睡者,我会拧着他的耳朵让他清醒;对回答不上问题者,我会让他站着思考一会儿……在我的严厉管教下,我上课时,纪律井然。我暗自得意。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课上,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的越来越少了,有时我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有的学生竟连我提问的什么都没听到,有的干脆默不作声;我在教室时,学生规规矩矩,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3.
上实验课时,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学生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说:“这是假的。”有个学生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5.
这两天在上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早晨第一节语文课,我让学生集体朗读《纪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我听到一丝不和谐的音符:一个学生用着怪异的腔调漫不经心的读着,与周围的气氛显得格格不入。我皱了皱眉头,没有中断读书。待到读完,我不动声色地把那个学生叫起来让他把这部分重读一遍,他不解地看了我一眼,依旧用那副调子读了一遍,学生哄笑起来;读毕,我让他再荤读,又是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6.
冯冰 《现代教育》2012,(5):94-94
一、背景介绍新学期的第一次课上,首先让学生写了一篇《自我介绍》,作为我了解学生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一个学生的作文引起我的注意。从他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初中时班主任因为他学习不好对他很严厉,经常当众批评,造成他非常自卑的心理。很明显,这个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课后我找借口叫来这个学生帮我收作业,这个孩子忧郁、胆怯的眼神和瘦弱的身材,更让我担心。如果不帮助他真正地找回自信,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从容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怎样能有勇气克服今后遇到的困难。我决心帮助他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7.
北京语言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因为在这里就学的有6000多名外国学生,而中国学生只有2000名。三比一的数量比,让这里充满了异国情调;三比一的数量比,也让中国学生在这里吃香起来。我是2001年考入北语英语系的。我很快在外国学生中找了一个语伴(互相教中外文的学习同伴),他叫JACK。于是,他的故事就开始了。JACK成了我的“学生”JACK是印尼华人,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模样。他在美国读书6年,拿到了MBA。现在又到北语来学中文。那天他在学生广告栏里看到我贴的广告,就打电话到我宿舍与我联系上了。下面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谈…  相似文献   

8.
为理想导航     
案例:课上完了,在预留的时间里,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想。“我想参军,当指导员。”“我想当记者。”“我要当老师,这样就可以批评学生了。”同学们侃侃而谈。因为事前让学生作了准备,所以教室气氛活跃而有序,我也沉浸在得意之中。“哼!假的!都是假的!”一种不和谐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大家的发言戛然而止。顺着声音的方向一看,“糟了”,我心里一沉,原来是大个子的“留级生”李强,一个“鼎鼎大名”的“刺儿头学生”。教室里静了一瞬间就乱成一片,大家纷纷指责他,我的眼光也射向了他。但他昂着头,眼睛往上看,并不…  相似文献   

9.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一位学生家长交谈,她告诉我:她的儿子很崇拜我班的班长,是他的偶像。为什么呢?因为班长各方面表现都很棒。如写作、朗诵、舞蹈、学习都有突出成绩,让他羡慕不已。听了这位家长的一席话,作为班主任的我突发奇想:何不发挥“偶像”的作用,让他俩结为对子,互帮互助,在相互熏陶感染下都有所进步、提高呢?有了这一想法,在周一的班会上,我设计了以“说说心中的偶像”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一提到偶像,学生兴致极高。有的说歌星宋祖英是她的偶像,有的说影星巩俐是她的偶像,有的说球星乔丹是他的偶像……学生说的大…  相似文献   

10.
轻轻捡起来     
那是一节讨论课,学生们情绪很高,兴奋、热烈,惟独晓磊出奇地沉静,一改往日的模样。这个常制造“事端”搅得四邻不安的“家伙”,也许是玩累了吧,也许是偷懒成性了吧。“这回非让你说个够不可。”我悄悄向他走去。他斜趴在桌子上,没精打采的,书、本子狼藉一片。一个本子掉在地面上,蜷曲着,他或许未觉察到,或许懒得捡起,掉不掉又何妨?我强忍“怒火”,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也就直了直上身,叹了口气。这一声叹息,让我心灵一振,心情平静了下来,我不能再批评、惩罚他了。我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悄悄捡起他的作业本,轻轻地拂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用它来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然而有一次,这句话却让我抚慰了一颗受伤的心灵。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请假去济南看病,回来后便没有来上课。他的妈妈来学校给他拿书包,并含着泪告诉我:“小时,孩子发高烧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只耳朵听力很差。孩子常常苦恼地说自己是个聋子……老师,您不要让孩子知道您知道这件事,也不要告诉别人。”当时,我的心为之一颤。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何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呢作为他的老师,我该如何帮助他呢正巧,学校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凌会 《班主任》2014,(5):54-55
那年,高二文理分科以后,一个“久负盛名”的学生进了我班。我习惯性地对他实施我的教育关爱,态度诚恳,工作细致,生活上关爱他,情感上亲近他,他也着实感动了一把。有一天晚自习时,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他走进来主动要求跟我谈心。在谈心过程中,他说了一句让我始料未及的话:“老师,您会一直这样关爱我吗?”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善渔老翁,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捕鱼能手,但儿子始终未有多大长进,老人为此很苦恼。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就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的很仔细,很耐心。”“他一直跟着你学的﹖”“是的,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跟着我学。”“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给了他技术,没有传授给他教训。”故事寓意使我联想起职业高中的专业课来,学生的专业技能光靠教师教得仔细、教得耐心是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生专业技能时,要培养他们的创…  相似文献   

15.
成强 《现代语文》2005,(1):38-38
笔者有一位学生,现在在外地上大学,学的是中文,经常给我写信,但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写是“西藏中学某某老师敬收”。这个“敬”字显然是用错了。说“敬收”是让对方恭敬地收,用在这里,反而给对方造成了自大和傲慢的印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用的不是偶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的一个老同学来访,我与他谈到的此事,他哈哈一笑,说:“如果是我,我就用‘敬启’”。  相似文献   

16.
一次课堂上,本人正眉飞色舞地投入到自己的讲授当中,突见一学生有别于他人,低头望抽屉,凭个人直觉,学生一定在开小差。轻声走到他跟前,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看书——郭敬明的《幻城》。心想,又是青春文学。为了不影响上课,我让他集中精神来,别看课外书了。但出乎意外的是,学生反驳了我一句:“老师,你不是说语文要多读书嘛?”  相似文献   

17.
宽容     
生物课上,我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谁先准备好就上黑板去写。谢星同学很快举手了,我示意他上去写,他却说:“我还没准备好。”“那你继续准备吧!”我说。接着就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他急了:“老师,我准备好了。”于是我让他上去了,可他在讲台上磨磨蹭蹭,老是下不了笔。我又提示他,他才动手了。下边的学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是这样写。”“那里错了。”……我正要制止其他学生的议论,他猛一转身,双手擂在讲桌上,  相似文献   

18.
万玮 《江西教育》2006,(7):58-58
困惑: 我最近很倒霉,因为我被家长投诉了。起因是我批评了一个学生,那个学生非常顽皮,他欺负同学,破坏课堂纪律,还拼命狡辩不肯承认,并当面跟我顶撞,我实在忍无可忍,骂了他混蛋,并且让他在办公室里站了一个上午。后来我接到电话,让我到校长办公室去一次。  相似文献   

19.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20.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