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大学贯彻落实“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办学理念,主要的工作是消除阻滞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性和制度性因素,改变压抑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环境。为此,首先需要建构“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群体理念意识;其次需要做出能够承载“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理念的制度安排,创造适应大学组织文化特征和师生文化心理特性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使大学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制度有利于师生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发展变化的漫长过程中,即使大学的职能在演变,大学的理念在变革,但是大学的文化属性并没有改变,大学文化创造、传承和积淀的本质没有改变,也正是大学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基业常青。在大学起源和大学理念演变的历史脉络中,梳理大学文化产生、传承、创造、积淀的历程,阐明大学文化对大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现代大学文化体系构建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3.
邵慧峰 《文化学刊》2014,(5):130-135
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的法律化进程表明,大学为适应社会系统的要求而变革资源分配方式或者激励模式的一系列作为,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最早发端于"威斯康星理念",经过联邦和各州立法的推动,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曲折和迷茫,但最终仍然对美国科技成果法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拜杜法案》的出台堪称标志。考察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从"威斯康星理念"到《拜杜法案》的法律化进程,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2,(1):1-F0002
<正>新年伊始,《文化学刊》重申创刊伊始提出的办刊理念:力求创新、求是、争鸣、前沿,以瞩目学术前沿创新使学界瞩目,因关注现实文化问题让社会关注。我们还要重申《文化学刊》的办刊主旨,就是要以自身这个文化学术平台为"公器"做好文化研究的大文章,以学术参与现实,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导引和彰显现代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营销理念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已处于非常困难的低谷时期,当务之急各职业学校应转变理念,借鉴市场营销理论,树立新型的"服务"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机制的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日本社会进入了国际化、信息化、高龄化和少子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变革时代。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升级,要求日本各大学必须提供与剧变时代相吻合的高等教育,这就向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日本各大学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使命,探索着办学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回顾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成功移植了西方教育制度、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中国古老的"大学之道",没有很好地发挥对社会大众的文化启蒙作用、文化榜样作用和对社会文化进步的引领示范作用。在适应论或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大学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走向了偏  相似文献   

8.
论广州地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越来越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也因此使大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基本功能,地方高校应努力克服目前影响其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9.
2018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及公园城市理念,进而成为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实际上这一提法在10余年前就已出现,相关思想的形成与融汇则可追溯本土古代传统、近代西方理念影响,以及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理念与实践。试图从本源和源流的视角探讨公园城市理念,包括:古代"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发展;近代西方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城市农村化,农村城市化"的倡导;大地园林化运动中"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的愿景;城市大园林建设下"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构想;山水城市探索中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思想;公园城市理念发展中"文化中孕育着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从而在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的当前认知中更完整地理解公园城市理念,并以期有助于当下建设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马速  刘健 《文化学刊》2009,(4):31-34
高校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其所持有的工作理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坚持“文化育人”的新理念,以先进大学文化为引领,培养学生工作者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工作意识,解读大学文化的思辨能力,用先进大学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文化育人”理念是新时期学生工作者面临探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0,(3):165-165
<正>何玲在《科教前沿》2009年6月(上旬刊)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加强、社会竞争的加剧、各类欲望的延伸,大学已经慢慢地不满足于单纯的"象牙塔",越来越多地强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然而在这一社会潮流中,能始  相似文献   

12.
解读纽曼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纽曼的大学教育理想代表了经典自由主义哲学观,具有深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大学改革目标的今天,深入研究纽曼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0,(3):185-185
<正>刘涛在《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我国大学产生的初期,通过借鉴西方的大学制度,在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家的努力下,逐渐确立了中国的大学理念,如研究高深学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独立,教授治校,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4.
浅析先进的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大学从举步维艰到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原因是坚持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在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思路和实践路径:注重大学精神本质的探讨,构建完整的大学文化理念体系,推动认识体系向实际工作体系的系统转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指导各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雨明 《职业圈》2007,(22):113-114
文章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和转变,必须首先在理念上实现六大转变和创新由"物"本观到"人"本观;由控制观到服务观;由"教育"观到"学习"观;由任务观到绩效观;由间断性的培训观到持续性的培训观;由共性化的培训观到个性化的培训观.  相似文献   

16.
关浩  郭辉 《文化学刊》2009,(1):25-30
以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动因。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校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和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0,(3):123-123
<正>黄子杰、程广文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大学的任何行为反映了大学文化,折射的则是大学精神。作为观念中抑或实践中的大学,无论其行为的哲学基础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应保持自身应有的精神。没有大学精神,就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培育社会公民的圣地。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积累知识并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建立独具创新活力的大学文化载体,更需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因而,需要确立清晰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本期“文化观点”精选一组有关金泽工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经验的文章,供研究大学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大学人本主义理念与实践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跨越"、"一流"发展之声不绝于耳,其根源在于声势浩大的大学建设行动。截至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在扩招、合并、跨越、升级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的规模扩大了,大楼增加了,校园变美了,但是大学精神却不见了,忽视大学文化建  相似文献   

20.
道家文化的生态理念源于"道"与"自然",这种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在能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道家文化生态理念更凸显出高瞻远瞩的光辉,对环境恶化的治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