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涛 《时代教育》2012,(22):162
托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参加集体生活的第一站,因此托班幼儿生活、学习的重点都放在对幼儿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章莹 《考试周刊》2014,(8):189-189
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有深远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十分重要,应通过游戏,激发兴趣;通过示范练习,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材施教,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3.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托儿期是幼儿迈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年,在托儿期培养生活技能,能够为他一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幼儿一生的财富。因此,在对托班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后,针对托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笔者开展了一些活动,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班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行为可塑性大,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方面都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习惯提供了需要和支撑。而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班这一关键时期,利用绘本中的游戏情境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获得身心成长,培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技能培养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在托班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和窍门。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小衔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可从几个方面开展: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家园同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陆文婕 《考试周刊》2008,(5):229-230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小衔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家园同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陈琦 《学子》2015,(1):6-6
【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托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在托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需的。在我带托班的经历中,常规一直是我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9.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受抚养者、教育观念、幼儿性别、幼儿性格等方面的影响。针对目前小班大部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教师要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掌握技能;适时鼓励,通过学习让幼儿获得满足;开展竞赛,通过评比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因材施教,通过观察照顾幼儿个别差异;坚持训练,通过练习巩固幼儿生活技能;家园共育,通过沟通提高家长教育意识等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上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有能力的人首先需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较早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进入小学大有裨益,也有利于较早培养幼儿自信心、责任心、自尊心等良好的品质,对其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家长要时常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指导和耐心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专家指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期是在学前期。因此,主要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是影响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托班幼儿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但在幼儿生活中的秩序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序”环境的创设、一日活动“序”的渗透、游戏活动“序”的培养、家园联动等途径,借助外界环境即外部秩序感的培养可以影响并促进托班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游戏使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各种文明礼貌,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各种游戏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快乐和谐的集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被老师同伴感染,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并终身量益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游戏使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各种文明礼貌,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各种游戏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快乐和谐的集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被老师同伴感染,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高俊 《家教世界》2014,(6X):44-45
<正>瑞士小说家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的作用如此之大,对于幼儿来说作用就更大。它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幼儿阅读,起步越早越好,尤其是对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托班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家长教育孩子的时间最长、即使孩子  相似文献   

15.
高春林 《教师》2012,(17):22-22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三岁左右,也就是小班这个时段,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幼儿创造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进入托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行为习惯就显得相对较弱.因此,让刚入园的托班幼儿尽央地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成为了我们托班教师在教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但当前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很强,对教师和家长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为此,幼儿园需要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发展水平,从推进幼小衔接的角度,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支持。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增强幼小衔接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黄梅珠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3):105+104-105,104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建立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2~5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在这个关键阶段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就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潘芙蓉 《文教资料》2010,(16):142-144
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托班幼儿主要的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分析影响他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情感需要,阐述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家庭环境迁移法、悄悄话暗示法、随机生成教育法、游戏情境渲染法、行动语言表现法来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兼顾整体、尊重个性发展为主线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家园同步教育来培养幼儿愉快情绪,帮助托班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