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第七天》的出版必然要引起热议,即便没有出版商夸张的宣传,它也会是今年文学界最关注的一本书,因为它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的第一部作品.七年多的时间里,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不断再版,且屡屡上销售排行榜,而他除了在香港出了一本非虚构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外,没有在内地出版任何新作,甚至连中短篇小说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瑞士《时报》评选出2000年至2009年出版的世界最重要的15部作品,余华的《兄弟》因为以“疯狂的笔触描述了中国的四十年”而人选。与《兄弟》同时入选的作品,有菲利普·罗斯的《现场》、奥尔罕·帕慕克的《雪》、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和托妮·莫里森的《仁慈》等。《时报》是瑞士法语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此次入选的15部小说,都是翻译成法语或者用法语写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国内文学读者多年期待中,海明威以后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终于首次被授权出版。译林出版社日前郑重推出《大教堂》,由村上春树和苏童热忱推荐,作为卡佛公认的成熟之作,受到作家和市场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4.
《灵魂饭》:金华对以往生活的“短暂回忆”余华 著南海出版公司 2002年1月出版 “我10岁展望2000年时,我显然是奢侈了。而现在回忆10岁的情景时,我充满了伤感。这是时间对我的迫害……”这是作家余华的感受。《灵魂饭》中所有作品展现的正是余华对过去的短暂“回  相似文献   

5.
为同兄弟出版社交流创作、编辑工作经验,并听取美术家、作家、出版家对书籍设计和印制工艺等方面的意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今年年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装帧、插图、书画展”。这个展览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35年来美术工作的一次回顾。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出版优秀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五四”以来新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系统地介绍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影响的外国现代文学作品,出版各种文学研究著作。在这次书籍装帧艺术回顾展中,这几类文学作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杨嘉)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7.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1):7
正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很重要《今晚报》报道:中国作家进入国际视野,译介是必须的门槛。"作家的创作风格会影响他们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比如贾平凹《秦腔》中民族性乡土性的语言特点,翻译之后很多东西就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语言。王安忆的《长恨歌》翻译的时候也比较难。相对来说,莫言和余华作品的  相似文献   

8.
每到岁末年初,每个人都止不住感慨:时光飞逝。在这时光飞逝的2014年,我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出版行业,有一如既往的坚持与变化。我所在的传统经典文学出版,没有像前些年惶恐预言的那样,会被青春文学和数字出版迅速挤出历史舞台,而是依然在坚守属于自己的阵地,而且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甚至显露出回暖的态势。这一年,一大批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推出了新作,如贾平凹的《老生》、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阎真的《活着之上》、迟子建的《群山之巅》等小说,都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与审美都承袭着传统小说的架构。这些书进入市场后,仍然引起了读者注意,品质不俗,销量不差。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文学已经被分类,每个类别的作家拥有每个类别的读者,但  相似文献   

9.
《献给孤独的挽歌》是作家薛忆沩以诗化的语言对1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生平或创作进行的另类评介。作者以评论家的识见和良知关注诺奖作家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的冲撞,赋予了作品深重的历史感,并引领读者共同期待自由的"文学祖国"早日建成。作者卓越的叙事才能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使读者在随笔集中欣赏别样风光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0.
继《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系列等作品以后,被誉为“中国幻想第一人”作家江南给广大文学爱好者带来又一新作《涿鹿》。6月13日,在北京第三极书局,幻想作家江南携自己的新作《涿鹿》,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场以“东方幻想兄弟会”为主题读者签售会。江南,1998年开始创作,以作品《此间的少年》成名,其后出版多部小说,反响很大。其作品以架空历史小说和幻想小说为主。  相似文献   

11.
时隔十年,余华携新书《兄弟》回到大家的视野;十年,文坛已换了两个世代,当年的先锋派,实力派作家相继消声,而他在战胜了一次写作危机之后,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宣告:“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在汪曾祺复出的过程中,《北京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率先发表了汪曾祺别具一格的小说创作。《北京文学》通过组织评论文章、评奖、召开作品研讨会等方式,正面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大力向社会、读者推荐这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1994年5月,著名作家林斤澜到鲁迅文学院,看望参加94北京文学笔会的作家们,当聊到南阳和西峡时他说:“西峡是个神秘的地方.地杰人灵,有恐龙蛋,又有老乔(乔典运)……”这个老乔就是被文坛称为“宛军”的南阳作家群的主帅乔典运.从本世纪50年代起,在文学的阡陌上,他执著地跋起,在文学的阡陌上,他执著地跋涉了40多个春秋,走出了阴霾,步入了文学和人生的辉煌.现在,他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度、国家一级作家、西峡县文联主席等诸多头衔.创作成果丰硕.他的短篇小说《满票》,荣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村魂》、《冷惊》等作品连继三年被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年度优秀作品选.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女人和网》一问世便捧走《新生界》1994年度优秀作品奖.小说集《美人泪》被评为1949—1989年河南省优秀图书奖,《满票》荣获河南政府首届优秀艺术成果奖,新近出版的作品精选集《问天》,被认为是河南省最有分量的文学选集.《满票》等人余篇作品被翻译成美、英、法和阿拉伯等国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14.
赵瑾 《出版广角》2016,(17):60-61
随着刘慈欣的《三体》以及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我国科幻文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科幻文学作品不断出新,作家团队也日渐壮大。然而,我国的少儿科幻文学现状仍旧不容乐观,作家寥寥,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非常有限。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则为少年儿童奉上了一顿科幻文学的大餐。  相似文献   

15.
夏建程  刘红 《视听》2022,(3):124-127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与作家及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对话交流的感官愉悦与审美心理升华.《文学的故乡》是一次纪实、文学与文化三者相...  相似文献   

16.
点文学作品只有走向市场被读者消费,被读者阅读后,才更有价值,而解决市场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出版的事,作家起效甚微,在作家与读者(作品被阅读)之间需要出版去构建桥梁,文学价值的实现需要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17.
杨鹏 《出版广角》2005,(8):8-10
无可否认,中国动画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首先,中国动画的起步早,国际影响大。如果将漫画创作视为动漫艺术发端的话,中国大陆的漫画创作最早可推至清朝末年,当时陈师曾在上海的《太平洋报》上发表过一些即兴随意之作。1925年,丰子恺在《文学周报》上发表作品,编者将他的作品称为“漫画”,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漫画艺术。如果将动画片制作视为动漫起点的话,中国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于1926年就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万氏兄弟又完成了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从时间上仅比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片《白雪公主》晚一年。可以说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铁扇公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新疆本土出版资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新美新电社)策划并出版了一套儿童文学原创作品——《雪莲花原创丛书》。这套由新疆儿童文学研究会创作的丛书,深刻表现了儿童心灵世界的单纯与智慧,出版后深得儿童读者的喜爱。一、《雪莲花原创丛书》的出版艺术特色《雪莲花原创丛书》的读者定位为3~6岁低幼儿童,目前已出版有《面包店里的故事》《皇帝的狗》《自作聪明的花  相似文献   

19.
彭靖 《档案天地》2013,(7):40-42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现代文学大师,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其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作品超过英译汉的作品,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榜首长达52周,  相似文献   

20.
关注生活与『卷入现实』--陆天明及其『反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的中国文艺圈内,陆天明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了,其创作横跨了包括电影、电视、话剧、文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作为电视剧的编剧,其作品之多、影响之广泛,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如他的《李克农》、《闻一多》、《冻土带》、《千年鼓》、《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都是一些相当出色的作品。而早于电视剧创作的话剧,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异常倾心的创作门类。青年艺术剧院新近演出了话剧《第十七棵黑杨》,他便是该作品的编剧。但在这里,我不想更多地谈论陆天明的话剧或电视剧创作,特别是就陆天明自身来说,他更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