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昕 《职业圈》2010,(1):40-42
如果说“道”“德”就像中国企业文化的符号,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智慧、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而中国企业家则是传承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历尽五千年的沧桑,创造了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座文化宝库。中华医药,就是这座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中华医药就像一条母亲河,用自己的血脉,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地滋养着中华民族,使她保持健旺的躯体,不断地成长和壮大,成为今日的“东方巨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涵溶性、多元性和整合性。中国知识分子浸渍在这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氛围中,其血液里、骨髓里都渗透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就是到了近现代,即使是出洋留学、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者,如严复、梁启超、李叔同、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又有谁能超脱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 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机制?要想从文化人格学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似乎应从哲学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华文化走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走向如果只从文化本身来研究 ,可能会受到视野的限制。 2 1世纪初中华文化问题在许多方面不同于 2 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讨论 ,那时文化问题的研究带有对“文革”拨乱反正的性质 ,可是在 2 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再来研讨文化的走向 ,不能不思考时代的重要课题 ,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一 中华文化的一个问题——科技伦理2 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进展到什么程度 ,很难作出具体而微的预测。人们普遍认为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以重大影响。现在可以看到 ,因特网不久将成为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女性陋俗文化嬗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文化志士“忧国之将危将亡,思有以挽回之策”,在他们探求救亡方案的过程中,深切感到中国女性生活中潜藏着某些导致国家衰败的因子。他们发现,中国女性群体身上反映着相当程度的病态人格,知识贫乏、目光短浅、体虚、性情软弱、猜疑、嫉恨就是这种病态人格的集中体现。然而女子这种病态人格不是她们的天然禀性,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生理遗传,更不是“上帝的造化”。事实上这是中国传统陋俗文化在妇女心灵中潜移默化的结果,是陋俗文化渗透积淀蔓延的结果。因此医治女性病态人格的关键不在改变生理遗传上,而在改造文化遗传上。本文所指的“陋…  相似文献   

6.
<正>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但在"奔百"俄罗斯老人尼娜的身上,沉重与她无缘。我们感受并记住的,是被皱纹紧紧包裹的笑容和暗哑却依然动听的歌声。尼娜不久前成为中国媒体的焦点。她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在中国度过,在这里变成一位真正的中国女人。91岁,来华84年,她或许是在中国生活时间最长的俄罗斯人。尼娜出生在苏联沃洛格达省瓦赫涅沃村,从战争的硝烟中一路走来,她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和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7.
中国竹文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  相似文献   

8.
正赓续传统文化之魅,赋予其现代化之魂。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展厅里,陈列着装帧精美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代中国古代绘画以前所未有的清晰与精美的姿态在皇皇巨著上重现。这是一份为中国艺术研究者提供的饕餮大餐,透过这些优秀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历代书画艺术特色,看到古人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场景、陈设、造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而又不知不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时代一定会、也一  相似文献   

10.
正木兰传说是流传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的民间传说,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兰传说的内容主要基于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代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华文化中忠孝精神的重要载体。木兰传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1976年出版的《女勇士》而引起美国读者的普遍关注。随后,迪士尼公司分别在1998年和2004年将木兰传说两次搬上银幕。在美剧《童话镇》第二季中,木兰同西方经典童话人物一起成为了故事主角,被美国主流文化接受。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木兰传说实现了在美国的广泛传播与接受,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11.
栗子 《文化交流》2014,(5):34-38
一家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当它面临传承和创新的课题时,把视线转向了文化.走进万事利大厦,我们首先看到和听到的不是经营和产品,而是万事利丝绸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再到品牌打造,这是万事利走过的淬炼和升华之路.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从母亲沈爱琴手中接过这面大旗已有10年,她开启的是用文化、艺术和时尚印染的新丝绸时代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与现代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受戒》采用疏散的结构、淡化的情节、月光般的语言以及地方志式的描写,处处透着一缕"轻逸",在20世纪80年代初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盛行时独树一帜。语言的轻松疏淡、小说中"水"的意象和人物情态的细致描写给"轻逸"插上了翅膀,使《受戒》里的庵赵庄乃至整篇小说赋有了诗意的情调和氛围,俨然一个桃花源。"轻逸"的形式与20世纪80年代特别的文化语境以及作家的人生浮沉看似相悖,实则隐伏"沉重"。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文化印象调查",在世界12种主要文化中,印度民众最喜欢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中华文化有价值、创新性、有活力,灿烂、具吸引力,但2011年后,受美国文化的挑战,印度民众喜爱中华文化的程度已有明显的衰退。印度民众虽然认同中国古代圣人及其提倡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当代政治人物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他们笃信印度本土宗教,难以利用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他们对中国制造的某些产品评价很高,但目前接触到的几率比较低,通过中国品牌制造的优良产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或许是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天下为公""以民为本""讲求谋略""礼法并重"等优秀传统的体现;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和而不同""修齐治平"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的体现。以正确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能够使传统文化在发展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作为成长在非洲殖民地、回到母国的白人作家,在伦敦深刻体悟到自己在母国的他者身份。她从既局内又局外的双重视野审视伦敦,看到的是战后荒凉颓废的伦敦,一个碎片式、边缘化、去中心的城市空间。这种审视反映出她作为局内人无家可归的流散心理和作为局外人对帝国中心的反思,最终体现了她无根的流散身份。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名片傅益瑶,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改革开放后被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致力于弘扬中国水墨画,获奖无数。障壁画、民间祭组画和诗意画是她的主要创作门类。在继承父亲创作手法的同时,她又能把传统的水墨技法与时代感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富于变幻又充满情感的作品,成为当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领域富有盛名的画家。2016年,她与金庸等文化名家入选中国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时,获得的颁奖词是:"传巨匠衣钵,笔走金陵一脉;渡东海学艺,技惊扶桑画坛。撷唐宋文采,集俳句精华。巨幅壮阔,气贯长虹,酣畅演绎中国山水;悬腕挥毫,诗意深沉,倾情贯注浓郁和风。弘扬水墨传统,促进民间交流,文化使者,一代佳人。"  相似文献   

18.
当《太行铁壁》,《黄河在咆哮》分获中国美术界大奖时,王迎春女士被美术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王迎春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和西安美院,青少年时代是在炎黄文化发祥地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度过的。悠远的中华文化传统,纯朴的风土人情,雄浑的自然景观是她一生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王迎春是一位受过长期专业训练,有扎实写实功底的画家。她能用一支毛笔,在宣纸上准确地刻画人物、描绘山水,有人说她是在画纸上完成石雕。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变化,王迎春在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5,(11):47
"当上帝向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其实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机遇是无时不在的. 家住河南省沈丘县泰安路永康北巷28号的居民杜玉梅,下岗后又遭遇丈夫生意场上的惨败,但是,她没有悲观消沉,而是在自己家中靠加工小小肉丸开始了新的创业.通过几年辛勤劳动,她用事实证明了自已是生活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嬗变中逐渐丰富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以及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山西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赋予了山西民俗文化以现代感,让山西民俗文化以更生动鲜活的形式,为当代人所接受,让山西民俗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