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那天,门诊部来了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年方7岁的女儿.妈妈一脸的焦急,在医生询问病情时吞吞吐吐.经耐心询问,妈妈才说明情况.原来,她7岁的孩子前几天开始出现尿道口及外阴部红肿,且小便频繁,有灼痛感.妈妈以为孩子是得了见不得人的病,反复问孩子在外面有没有人欺负她.在得到女儿的否定后,妈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以为经常在外面跑业务的丈夫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将病带回了家.为此,夫妻之间闹得很不愉快.也曾让孩子服用一些消炎药,但毫无效果.眼看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妈妈这才咬咬牙硬着头皮带孩子来医院.  相似文献   

2.
艳艳今年10岁,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最近,妈妈发现她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妈妈想,一定是女儿遇到什么难题了。一天晚饭后,妈妈来到艳艳的房间,轻声问:“艳艳,有时间吗?妈妈想和你聊一聊。”疑惑终于解开了。原来,艳艳是在为自己乳房发育问题感到苦恼。一段时间以来,艳艳和几个好朋友经常议论这方面的事情。妈妈感到有些意外,她以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想到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居然有那么多困惑。不仅是孩子自己有许多疑问,连一些妈妈也感到为难。女儿开始发育了,她们不知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带着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故事。一个冬天的早晨,外面的天气很冷。女主人还在梳洗,她7岁的儿子已在桌边吃早点,她的丈夫正在厨房里忙着。这时候,他们4岁半的小女儿梅格跑进厨房来,四肢并用地爬上椅子,开始吃她的早餐。她穿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爱你     
同事的孩子7岁,是个娇气的女孩子。但是,自从进了学校后,她发生了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变化。原来她每天早上总是赖床,不肯起来。现在,她会很早地起床,站在卧室外面喊“妈妈”。同事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早起来,她说:“我怕妈妈睡过了上班时间。”同事以为孩子是偶尔为之,但她坚持这样做。过了几天,孩子竟然在早上为她冲好了牛奶,她得意地对她说:“妈,请你喝牛奶。”同事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便问她这些天为什么天天叫妈妈起床,还冲牛奶给妈妈喝。孩子天真地说:“老师说了,7岁的孩子已是个大人,应该懂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同事在单位里说起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女人的话题很纯粹,除了丈夫外,更多的是孩子。同为母亲,许多日子以来,有太多的母亲与记者谈论自己的孩子,谈论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女儿今年13岁,上初二,聪明漂亮。由于她与丈夫都是学文的,又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女儿5岁时,她就花9000多元为她买了一架钢琴,之后又让她上舞蹈班、外语班什么的。而女儿也比较乖,爱读书,文章写得也不错,小学一年级就有文章见诸报刊,至今已发表10来篇,小学四年级写过万把字的武打小说,初一时,一个晚上写完了7000字的言情小说。行家们反映,在某些话题上,女儿写得比母亲还好。女儿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四年级就开始自己上图书馆借些诸如《茶花女》之类的世界名著读,之后是武打言情什么的,至今读的书少说也有200本。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女儿竟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去,耐心询问之后才得知是因为小朋友们闹矛盾了,甚至还“拉帮结派”,个别小朋友不和她玩,也不让其他小朋友与她玩,大家把她给“孤立”起来了。因此,女儿感到在幼儿园里孤独无趣,就不愿再去那个让她不开心的地方。弄清孩子不愿去上学的缘由,我并没有强硬要求孩子上幼儿园,而是坐下来和女儿聊聊天,告诉她妈妈小时候上幼儿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但妈妈没有害怕,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位妈妈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中午下班,到医院做理疗,付钱时,发现兜里的60元钱不见了.问了丈夫,丈夫确定没拿.问女儿,女儿也说没拿.但是最后在女儿床底下发现了这60元钱.她感觉女儿不仅拿了钱,还死活不承认,撒谎不脸红,所以非常生气,就动手打了女儿.更可气的是丈夫,不仅不帮着自己教育孩子,还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对.中午饭一家三口气得都没吃.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在游乐园散步,看到一位妈妈正在教女儿学骑自行车。可能孩子总是学不好,远远就听见妈妈在不断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给你说几遍了,要眼睛看着前方,你就是不听,你真是笨到家了。”我走近一看,那个孩子才六、七岁,她非常委屈地一遍遍练习,她妈妈还在不断地埋怨她。回想起小时候我十来岁才在爸爸的鼓励下慢慢学会骑自行车的。  相似文献   

9.
宋美玉一生经历坎坷,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这一生都只能在双拐的支撑下艰难移步。因为残疾,她失去了高考的机会,虽然她的成绩一直排在班上前三名:因为残疾,高中毕业后她在家待业6年才得到工作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她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为了不让自己失去的东西也在孩子身上失去,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用双拐为女儿宋爽撑起了一片母爱的晴空。宋美玉认为,自己身有残疾而心却不能残疾,在女儿面前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母亲形象,让女儿看到一个历经千辛万苦仍能微笑对待生活的妈妈。这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宋美玉。宋美玉的家庭非常困难,丈夫也因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而且夫妇俩先后下岗在家,但夫妇俩尽可能为女儿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宋爽3岁的时候喜欢用彩笔勾画小花小鸟,为了不让孩子心中的向往破灭,宋美玉拄着双拐带着孩子参加了少年宫的绘画班。宋爽4岁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美玉又毅然让孩子参加了手风琴学习班。  相似文献   

10.
女儿爱购物     
到超市购物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乐趣之一,女儿眯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眯每次购物,必先帮助我们采购一些物品,完成任务并获得“大拇指”后,才得意地去挑选自己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眯的购物习惯源于我们从小对她的引导与要求。从眯牙牙学语起,我和丈夫就喜欢带上她一起到超市选购物品。我们不断地把选定的物品举到女儿眼前,一字一句地告诉她:西瓜,蛋糕,牛奶,牙膏。待女儿能手扶推车慢慢挪步时,我们就开始引导女儿帮忙找些大小、色彩区别明显的物品:帮爸爸找块大巧克力,帮妈妈挑个红苹果,给眯自己找块小手帕。女儿三岁时,我们开始试着在去超…  相似文献   

11.
本刊的家教热线曾经接到过一个妈妈的来电。在电话中,妈妈叙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扰:她说自己30多岁才有的儿子,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精心。孩子刚会说话她就开始教孩子背诗词。  相似文献   

12.
韩国妈妈约兰达曾在大学工作,有了孩子后,她辞职照顾家庭。去年二月份,因丈夫工作需要,约兰达把家搬到了青岛。她有一个13岁的女儿和一个11岁的儿子,目前在青岛上学。说到教子经验,约兰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自然。"当妈妈是我的"工作"约兰达说,韩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很相似,韩国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但我认为家庭培养孩子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获得真正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本刊的家教热线曾经接到过一个妈妈的来电。在电话中,妈妈叙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扰:她说自己30多岁才有的儿子,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精心。孩子刚会说话她就开始教孩子背诗词。她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籍,知道早期启蒙的重要。儿子确实也表现得非常聪明,很多孩子在小学时才具备的知识,他在幼儿园期间就具备了。上学后,孩子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韩国妈妈约兰达曾在大学工作,有了孩子后,她辞职照顾家庭.去年二月份,因丈夫工作需要,约兰达把家搬到了青岛.她有一个13岁的女儿和一个11岁的儿子,目前在青岛上学.说到教子经验,约兰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自然." 当妈妈是我的"工作" 约兰达说,韩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很相似,韩国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但我认为家庭培养孩子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女儿赵辉现在7岁。她聪明专注、爱好广泛、博览群书、勇敢自信,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 三岁时女儿会读书了,她百倍地夸奖我:“妈妈你多幸福,你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女儿!”那以后不久她读了我为她记的成长日记,三岁多的小人儿竟眼含热泪地偎在我怀里说:“妈妈谢谢你,我小时候身体那么差,你比别的妈妈辛苦多了。”是啊,女儿5岁前,我一直生活在她可能是个脑瘫儿的阴影里,哪里还敢奢望她能成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只求苍天有眼,让女儿长大后能自己照顾自己。 从怀孕一开始,我的身体反应就相当强烈。首先吃不下,十月怀胎我只能…  相似文献   

16.
女儿婕婕4岁了,比同龄孩子高出大半个头。可是,她的胆量却与身高不成正比。每次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她的声音就会轻得跟蚊子哼似的。老师给她的评语也经常是“:对任何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就是说话声音小了点。要是胆子再大点就好了。”我和丈夫商量,女儿这“胆小病”还得“内外兼治”。内,就是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婕婕从小喜欢绘画和剪纸,过去我常给她做演示,时间久了,她逐渐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一拿起笔就喊“妈妈,你帮我画”,或者干脆把手工作业往我手里一塞“:还是你做得好!”现在,我开始大胆放手,鼓励婕婕自己作画。有时她信…  相似文献   

17.
黄馨禾 《家长》2014,(8):11-14
女儿刚过完8岁生日。在她1岁多的时候,我开始从事亲子教育工作。在这将近7年的时间里,我陪伴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孩子走过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年,也抚育着自己的女儿走过彼此相伴相依的难忘时光。她在慢慢长大,而我也渐渐成长。回首这一切,才发现在孩子生命中的前七年,教育自己比教育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才从为人子女变成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彷徨不安,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而最重要的是,你会开始深入自己的生命历程去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重塑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小小熊出生没多久,就以为自己长大了。这天早晨,她一起床就对妈妈说:“从今天起,我不要你帮,自己出去找吃的;也不要你陪,自己去外面和朋友玩。”熊妈妈一听,忙说:“这怎么行?你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孩子啊!”“哎呀,妈妈,你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是傻孩子呢?”小小熊生气了,她最讨厌别人说她傻。她趁妈妈不留神,一溜烟跑出了家门。她在林子里瞎逛着。运气还真好,没逛多久她就看见一个喷喷香的黄罐子。她知道那里面的东西是可以吃的,因为妈妈给她吃过。  相似文献   

19.
亲情故事     
这个故事我听了一遍又一遍……那时我还小 ,才四个月。妈妈因家中琐事受了许多气 ,又没有及时排解出来 ,郁结于心而终于导致精神失常。我的爸爸将她送进了一所极不普通的医院———精神病院。妈妈开始并不是精神恍惚到一无所知 ,她还记得家中有个才四个月的孩子 ,整天吵着要见我 ,连饭也不吃 ,爸爸无计可施 ,医生却坚决不允许出院 ,说如果妈妈出院 ,她随时都会发病 ,而且一旦发起病来很可能会六亲不认 ,伤害孩子也会伤害自己 ,爸爸只好哄着妈妈说 :“我明天带你回去。”一个个的明天过去了 ,妈妈也一天天的憔悴、一天天衰老下去 ,爸爸终于忍…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我     
我五岁那年的一天,爸爸下班后去卫生所打针,便再也没有回来蛮横、泼辣的奶奶容不下我们孤儿寡母,把我们母女赶出家门。一个寒冷的冬夜,妈妈背着我离开了家。妈妈没有像邻村小柱子妈那样丢下小柱子跟男人跑了,而是倾尽心血抚养我。转眼我六岁了。妈妈把失去丈夫的痛苦转变成了抚养女儿成人的动力。她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填补女儿心灵上那块父爱的空白。然而老天总是喜欢捉弄人。一天,妈妈去上班没回家。过了好久,才有人带我去见日思夜想的妈妈——妈妈出了车祸。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露出刚毅的笑。那眼神似乎有淡淡的哀愁,看到我,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