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教与为学并非孤立存在,二者联系紧密。《论语》中详细记载了孔子的为教之道和为学之道。对《论语》中的孔子为教之道与为学之道加以分析、整理,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3.
教育诗性智慧是最早发育也是最早成熟的教育智慧,《论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诗教”,而且也在“以诗论教”,具有丰富的教育诗性智慧。它以“志”、“思”和“言”三元所形成的结构为基底,通过“启发”得到典型表征,《论语》所彰显的教育诗性智慧具有理性、真实、简约等显著特点,很难用西方传统诗性智慧的特点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4.
"仁"在《论语》中是全德之称,它至高却非至远,为之由己,求之则至。本文指出《论语》中为仁之道的逻辑推演进程为:以"孝悌为本"作为逻辑起点,通过忠恕之道的扩充展开,达到"天下归仁"的共同归宿。旨在说明,这一逻辑演进的展开得益于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共同智慧。  相似文献   

5.
<正>与《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一书初次见面,脑中快速搜索关键词:论语、思想、教育智慧。《论语》是知道的,古有赵普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奇,今有孔子教育方针广为流传的盛况;"思想"是需要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方能做出正确决断;教育智慧更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也是要一以贯之努力追求的。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提高专业素养亟待需要的一本精神食粮——《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引领智慧之光,点亮心灵。自古以来,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一直被誉为道德修养和智慧启迪的指南。其中的智慧箴言和行为准则,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在塑造人们的品格和思维方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它照亮了人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前行的方向。对于教师而言,将《论语》的智慧带入生活中,无疑是一种珍贵而深远的教育礼物。正是通过将《论语》的教导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思维敏捷的新一代。让孩子们在欣赏美丽汉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论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论语》中的教学艺术,学习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能够带给我们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启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之整个教学的一篇,蕴含着孔子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中,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循循善诱、发人深思;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艺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这些都带给我们当下的教学以巨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内容记载得十分清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所教的文,就是诗、书、礼、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行和忠、信都是德的范围。孔子因人施教,曾有不少具体的内容,但《论语》中从来没有关于六艺教学的记载。六艺是《周礼》规定的奴隶主子弟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说:“养国子则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论语》对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存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能把握《论语》中的做事的原则和分寸,人际关系将会和谐很多,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成人教育》2011,(7):15-16
《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推荐语:半部《论语》解心忧。《论语》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不朽教育学经典。《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的《论语》讲演录,是众多《论语》章疏中别具一格的著作。其中,南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论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代表了儒家尤其是孔子对教育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态度。以哲学解释学的视角,从教育内容及目的观、教育过程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师生观、教育中的语言及作为实践智慧的教育等方面,发掘并梳理《论语》中儒家基本而普世的教育价值与思想,以期对现当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国学经典,在高中开设《论语》的选修课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毋庸讳言,如今许多教师根本没有通读过《论语》,不懂《论语》是教不好《〈论语〉选读》的,最多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论语》,补上这一课,是教好这门选修课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试论《福乐智慧》与《论语》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乐智慧》与《论语》的政治伦理思想有许多共性。本文重在说明这诸多的共性。这些共性表明《论语》对《福乐智慧》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时而习之",汲取其中的智慧。那么,《论语》中的智慧,对于政治课教学有何启迪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学习感悟。一、渗透"仁""礼"观点,成才首先成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教育学生成才首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论语》中“知”的意义进行区分,分析“知”的内容,认为《论语》更多地叙述了道德和生命智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相似文献   

18.
<正>《论语》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史料。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指从四个方面——文献典籍、德行修养、做事尽心、做人诚实——教导学生,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为人原则。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四教"涵盖了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先贤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换个角度审思,学高身正方为师,"四教"是对教师必备素养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胡建义 《现代语文》2008,(12):94-95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在《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进入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状况就可知道。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是诗教的结果。当然诗教本指《诗经》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孔子是诗教的首倡者,《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许多谈论诗歌的话。一次,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读《论语》,教《(论语)选读》,如果仅仅满足于对文字的理解,或津津乐道于文章学层面的剖析讲解,那简直就是买椟还珠。即便从文化学层面进行教学,也不能停留在章句的诵读和道义的空洞说教上,而应通过学生喜闻乐听的形式。让他们走进《论语》的真实情境,走进孔子的真实生活。感受大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进而把儒学的要义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和思想精神,并在生活中思考、体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