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要确立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标准,强化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大学教师的“教育爱”催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喻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成“园丁”,辛勤地浇灌着娇嫩的花朵。这是多崇高的评价呀!这朴实的语言高度地赞美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充分地说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岗位,其职业观就更特殊了。  相似文献   

3.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情。”这是一位名人说过的话。为人师的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更要爱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后进生是我们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株弱小的幼苗,如果想让其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就需要我们这些“园丁”对他们精心培育。而在此过程中,爱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周久志 《广西教育》2010,(1):36-36,44
教育家夏丐尊早就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爱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笔者认为,要想让爱生成为教师职业的信心和力量,让教师的爱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必须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度”,唯此“四有”方能化解“爱生的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的职业是人民教师。”教师职业的美在于他们工作的对象不是机器,不是草木,而是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群体——祖国花园里色彩斑斓的花朵,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怎样去精心培育这些花朵,才能无愧于“辛勤园丁”的光荣称号呢?我认为教师应首先做到理解、尊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道德的核心就是热爱学生。爱是什么?是理解,是公平,是尊重。爱是关注的一瞥,是信任的点头,是会心的微笑,是亲切的抚摸;爱是及时肯定和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是适度批评和处罚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爱还是公平合理,一视…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教育人的身份,然后才是一名学科教师;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使命,教师之爱应是一种复杂的艺术之爱。  相似文献   

7.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直接导致了对儿童生活的封闭,事实上剥夺了儿童的幸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追问父母是否具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上世纪人们对教师的敬称。20年前,教师虽然清贫,却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尊敬,教师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如今,国务院决定为教师发放“绩效”工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成为现实,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品德的养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们总是把他们比作祖国的花朵和幼苗。花团锦簇,祖国才能五彩缤纷;幼苗茁壮,才有参天大树。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正是培养这些幼苗成长的园丁,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美德的启蒙之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感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一颗浓浓的爱心,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付出爱。  相似文献   

10.
严飞  李俊妮 《云南教育》2011,(10):43-44
“她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演讲,而是把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是我们全县广大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缩影……”这是聆听了建水县教育局“爱与责任”巡回演讲后,一位教师的感想。  相似文献   

11.
每一名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留守儿童更是祖国娇嫩的花朵。我们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3.
“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不是吗?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花朵,是最纯真的礼物。因为有爱,世界充满了和谐与美丽;因为有爱,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师们正用那爱的雨露洗涤着学生精神上的尘埃.正用爱的砖块砌成一座座成功的“大厦”。  相似文献   

14.
“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不是吗?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花朵,是最纯真的礼物。因为有爱,世界充满了和谐与美丽;因为有爱,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师们正用那爱的雨露洗涤着学生精神上的尘埃.正用爱的砖块砌成一座座成功的“大厦”。  相似文献   

15.
<正> 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品格的塑造工程,应该象斯大林说的那样:“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载培心爱的花朵那样”。难怪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把班主任称作“班妈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概括。而现在的教师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怎样表述教师这个职业呢?新时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应该是“师者播爱提趣建台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关怀,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平台,不断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解释完全符合新时期对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20.
《黑河教育》2013,(11):13-13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美。而宋太新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宋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宋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