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后 ,美国与伊朗关系陡然紧张 ,美国急欲寻找制衡伊朗的盟友。而与伊朗一直交恶的伊拉克虽然间接隶属前苏联阵营 ,但毕竟在伊朗政策的观点上大家意气相投 ,于是美国便千方百计笼络伊拉克。 1 980年 ,伊拉克侵袭伊朗 ,展开了两伊战争。1 980年 ,美伊关系近一步接近。伊拉克得以巨额信贷购买美国货 ,而美国亦成为伊拉克石油的主要出口市场。两国于 1 984年恢复外交关系。伊拉克于1 987年赞扬美国在波斯湾做出的”正面努力” ,反指责前苏联支持不足。两伊战争结束后 ,萨达姆当地区霸主的野心有增无减 ,于1 990年入侵科威…  相似文献   

4.
近看伊朗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9·11”事件后,美国又将对伊朗的指控升格为“邪恶轴心”。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一些参与制定中东政策的卸任美国政府官员说,当乔治·布什总统最终必须解释美国在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想必可以方便地归咎于伊朗。美伊关系俨然成为下一次中东冲突的引爆点。由此,伊朗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这里编者并不是要和大家一起仅仅探讨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伊朗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了解的东西。(虹雨)  相似文献   

5.
天下大事     
火星探测借着伊朗巴姆大地震的机会,美国一架C-130运输机以救援名义降落在伊朗东南部克尔曼机场。这是伊朗和美国敌对25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外交活动。1978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以反对国王、反对美国为宗旨,推翻了巴列维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反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宣布,全世界“所有伊斯兰国家应当觉醒,团结起来,在真主的旗帜下,成立一个大伊斯兰政府”。美伊从此走向对立。美国“9·11”事件后,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美国将伊朗列为“恐怖邪恶轴心国”之一,两国互相攻击甚至要兵戈相向。但也正是“9·11”后全球的反恐形势使两…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曾出现过蜜月期,其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展动力是两国各自所需:美国应对苏联扩张并排挤英国需要伊朗的合作,而伊朗为了摆脱苏联的压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也需要美国支持。为了取悦西方,伊朗政权进行了西化改革,这致使伊朗国内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最终导致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人质危机的出现。美伊关系遂陷入敌对。80年代,伊朗实施革命输出政策,美国利用伊拉克遏制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90年代,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遏制,并制定了针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尽管两国均时而不时地表达善意,但两国的利益冲突始终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1979年到199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20年里.伊朗与沙特关系总的特点是从紧张敌对走向缓和合作.呈现出明显的“U”字型结构。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霍梅尼时期、“黑暗时期”和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时期.伊朗对沙特阿拉伯的政策经历了从意识形态主导到逐渐注重实效性,从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到更注重国家利益的演变。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伊朗始终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朗因为核问题吸引了世界的眼光,在它屡屡与美国及欧洲国家的较劲中,我们看到伊朗学生经常扮演着非常核心和前沿的角色。伊朗国内各个政治派别都设法利用学生运动,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拉拢伊朗学生,希望能依靠他们在伊朗搞和平演变。我们看到这股学生的力量足以左右伊朗的局势,是伊朗的又一股“核”力量。赶国王下台伊朗在1979年2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列维国王,取得了伊斯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的原动力则要追溯到16年前的学生运动。1963年1月,当时的巴列维国王前往库姆市寻…  相似文献   

9.
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伊朗一直探索本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20年的实践,伊朗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经济制度上国际性代替民族性,国际化超过民族化;文化领域内民族化超过国际化,民族性和传统性占压倒优势.伊朗的现代化成为带有强烈的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色彩的混合型模式,是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化与国际化、宗教与政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23周年的集会上谴责美国诬称伊朗为“邪恶轴心国“。 自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与伊拉克一起被列为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征服伊朗后,一方面采取措施,使伊斯兰制度化,另一方面大胆起用伊朗的各种人才,拉动伊朗人与阿拉伯人合作,促使其皈依伊斯兰教。同时,哈里发们也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迫使伊朗人接受伊斯兰教。而伊斯兰化了的伊朗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又从伊斯兰教发展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什叶派十二伊玛姆派,从而使伊斯兰在伊朗本土化,并促使伊朗文明在文明的互动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伊斯兰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但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相比,对付政治伊斯兰的问题显然处于次要地位,而且卡特、里根和老布什三任政府都试图利用伊斯兰力量制约苏联.老布什政府对阿尔及利亚选举进程的态度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对政治伊斯兰力量的怀疑与不信任,也说明伊朗伊斯兰革命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并没有出台对政治伊斯兰的明确而连续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区是国际政治的热点。五次中东战争绵延半个世纪,中东和平成为跨世纪的难题。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让世界震惊,两伊战争旷日持久。进入新世纪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  相似文献   

14.
伊朗伊斯兰革命根源探析吴成“没有人能够推翻我。我得到七十万军队、全体工人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①这是伊朗国王巴列维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记者讲的一番话,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半年后,在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他只得离开自己的国家,最后客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新年伊始,美、伊两国之间由于伊朗核问题而引发的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再度给中东地区笼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伊朗在2月15日高调宣布核成果后,伊朗核问题骤然升温,引发世界范围的广泛猜疑,使得伊朗与美国、以色列等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火药味十足,中东这个历史上的"火药筒"也因此大有一触即爆之势。但有专家指出,美国对伊朗采取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6.
当吉米·卡特在1977年初高举"人权"大旗入主白宫之时,美国的中东盟友、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给巴列维国王的专制统治带来进一步的冲击,相反,它给伊朗的反对派则带来很大鼓舞。面对伊朗局势的日益恶化和巴列维国王统治的愈加孱弱,美国不同部门之间,特别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和国务卿万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歧,从而在对伊政策方面发出了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声音,这对美国的经年盟友巴列维国王而言不啻是一个灾难,他的专制统治也因此而愈加脆弱。到1978年年末,美国最终做出了抛弃山穷水尽的巴列维国王的决定。客观地讲,布热津斯基通过政变延续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主张是没有可行性的,而华盛顿在接受伊斯兰革命之既定事实后,也没有得到伊朗新领导的积极回应。美国不得不接受曾经的密友伊朗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7.
小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其“新中东战略”,以伊朗“核问题”为突破口,对伊朗进行打压,试图和平演变或颠覆伊朗现政权,把它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以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保守派坚决捍卫伊朗的“神权政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美伊关系很可能将在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中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8.
肯尼迪崇尚改革,他因此也要求巴列维国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肯尼迪要求伊朗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伊朗成为更有力的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工具,而不是真诚的希望它最终发展为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化国家。虽然肯尼迪是美国历届总统中向伊朗施加改革压力最大的一位,但恰恰是在这一届政府时期,巴列维国王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在伊朗的独裁统治地位。肯尼迪政府的对伊政策却对伊朗后来的伊斯兰革命起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女性教育呈现出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征。伊朗社会女性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女性教育的双重特征。伊朗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与其他穆斯林国家一样,自古以来就十分低下,其主要原因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先知穆罕默德并不认为男女完全平等,认为男人是维护  相似文献   

20.
伊朗的政教关系历史悠久,而且政教关系中所表现的特征很有典型意义.伊朗的政教关系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所谓连续性是指伊朗的政治与宗教关系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就非常密切:所谓阶段性是指伊朗的政教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谓层次性是指伊朗的政教关系包括三个层面:作为国教的伊斯兰教与政治高度融合,并指导控制政治和政府;作为少数民族的宗教受到政治政府的控制和保护;作为异端的宗教受到政治政府的镇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